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5-02-03 14:40:35更新时间:2015-02-03 14:40:59 1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民族的灵魂,中职生是企业一线工人的主力军,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对提升中国的经济水平及综合国力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称论文发表网站,培养,中职生,创新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他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职生是企业一线工人的主力军,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随着中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中职教学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 改变教师的创新观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实施靠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新时期,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是能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 创新教育方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高校的扩招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校生源产生了影响,近些年,中职招收的学生素质在不断下降。如果中职校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会失去职业技术优势。

  因此中职校要深化课改,切实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课改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中职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而,课改内容里必须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内容,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方式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合作过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第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课堂中运用多种手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环境,使学生自己主观上就想创新,也敢于尝试,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创设多问环境,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引导学生多思善问,而且要对学生的发问及时强化。学生的问题有时可能略显幼稚,有时可能是错的,作为教师要认真倾听,肯定其想法,找出其闪光点,然后,让学生探讨、辩论,集思广益,最后,归纳提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多思善问的积极性,也撞出了学生的智慧之火。

  第四,积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特有创造力。“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中职数学习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通常将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但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平时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探索,敢于打破权威,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四 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对事物失去兴趣的人,永远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教学本身富有趣味,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的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去培养、去激发。

  五 展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创新的舞台

  要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实践的舞台。针对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学生爱参加、乐动脑的课外活动及各种协会,使其充分展现个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学生个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空间得到了良好发展。

  六 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创新的源泉

  没有实践的过程,就没有创新的结果。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离开了生产实践,创新必然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学校、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要带着课题去实习、带着问题去实习,如果仅是毕业前的实习,或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实习,这样的社会实践就成了打工。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曾燕波.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5)

  [2]郭秀华、周曲珠.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4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