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思想品德课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3-07 14:36:22更新时间:2015-03-07 14:38:24 1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教育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在教育理论界有一定影响。。
  【摘 要】塑造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主要途径,担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在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发挥素质教育功能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极其重要。

  【关键词】思想品德,青少年,人格培养

  中学阶段是人格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我国,青少年接受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来实施。可以说,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人格及其特征

  (一)人格的界定

  从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看,人格是带有个体独特性的,是人的内在精神性状(知、情、意及自我意识)与外在行为方式相整合的综合体现。

  人格包括三个方面:①内在精神性状;②外在行为方式;③典型行为。皮连生教授曾对“人格”的含义作如下阐述:“人格首先不是指个别心理特征,而是个体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其次,个体的人格特征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一贯的稳定特征。最后,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一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特征

  根据现代人格心理学家Gordon W·奥尔波特的概括,健康人格包括六个方面的特征:①自我广泛的能力;②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③情绪上有安全感,自我认可;④具有现实性知觉;⑤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⑥有一致的人生哲学,有一致的生活定向。

  二、健全人格培养的紧迫性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

  中学生正处在人称“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比起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因此,加强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教育主题。

  三、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开展人格教育的意义

  (一)健全人格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目标

  首先是由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性质和基本任务所决定的。其次,塑造健全人格是教学目标理论的客观要求。教学目标理论认为,教学目标系统在形式上,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人的行为习惯属于显性层次,而人的潜意识和深层价值观念包括人格品位等属于隐性层次,我们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显性层次,还要同时注意到隐性层次。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二)健全人格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很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当代中学生受着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人格导向容易发生偏移。加之目前学校用以教育青少年的内容和形式又相当严重地脱离了实际。据有关调查报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青少年道德素质薄弱,人格扭曲。显而易见,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中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健全人格是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

  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和社会有较为明确的了解,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会使学生有良好健康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健全人格是新时期中学德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现已加入了WTO,正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教育中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等,都是中学教育中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有必要以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教育中学生。因为这既关系到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又关系到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

  四、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人格教育的策略

  (一)确立完整的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满了人格教育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等,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者要有渗透人格教育的自觉意识,只有把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内化为学生的人格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塑造教师的人格品质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价值观、个性、教态等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三)构建综合的教学平台

  在政治教学中,一是采用教育渗透式,即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用结合、交叉、辐射方式;二是认知践行式,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行为养成,强调社会实践,做到考识与考行、导识与导行的结合;三是人格示范式;四是咨询帮助式,也就是人们常采用的心理疏导与咨询。这样才能把人格的塑造与矫正相互结合了起来。

  (四)将思品课与学生的体验密切融合

  人的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如果思品课能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融合,它将会产生共鸣,为培养人格增强无穷力量。学生情感体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的个人世界之中,他们所产生的爱与恨、乐与忧、喜与愁、甜与苦等情感体验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基础,我们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用理论去点燃学生的这些情感体验,撞击出情感的火花,构建高尚的情操,形成崇高的人格。

  (五)将思品课与学生的品德行为密切融合

  思品课的最终效果不是用通常意义上的“考试”能检验出来的,而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品德行为才能有效地鉴定清楚。中学思品课的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情”和“理”,更要落实于“行”与“实”。将思品课与学生品德行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思品课的功能效应,完成学生的人格培养。

  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对儿童从小进行“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实现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这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积极探索。只有我们坚定不移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实践,思想品德课就能对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健全青少年人格的主要教育渠道就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达到对青少年人格培养的目的,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4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