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体育科学论文

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8-09-05 10:21:12更新时间:2018-09-05 10:21:12 1

  摘要:对我国户外运动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我国青少年的户外运动教育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逐渐下降、视力越来越弱等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以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方法,从青少年本身、家长、学校和国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存在诸多类似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缺乏运动。为了改善这类问题,建议增加青少年的户外运动教育,提升其户外运动的意识,加强家长对户外运动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户外运动的教学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普及户外运动。

  关键词:户外运动教育;青少年;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育课程体系

  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把素质教育视为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经历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教育内部的主流价值观。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青少年的课余时间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各种电子产品上,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从而导致身体素质降低、心理素质差、视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的问题,提高其身体体质是增强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加强学校体育是贯彻党方针的表现,是实行素质教育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全民健身的主要成分。因此,素质教育的研究仍然是个不容忽视的大课题。当前我国需要积极发展户外运动教育,用于填补目前中学体育课程体系的不足,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改善素质教育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户外运动的概念

  本文从户外运动的概念开始对国内的户外运动教育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改善我国青少年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提高我国的教育综合水平奠定基础。大众认为户外运动是指在闲暇时光自己背上行囊去体验自然风光、挑战极限。但是,很多学者认为户外运动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户外运动是指相对于室内运动之外的一切运动,而狭义的户外运动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一些具有冒险性的运动。在逐渐城镇化的中国,对于城市里的市民而言,户外运动具有异地性特点,讲究的是亲身经历,而不是观看、欣赏性的间接活动。综合分析前人对户外运动的研究发现,人们大多从开展运动的地理空间进行分类,包括山地户外运动、水上户外运动和空中户外运动这三种,其中,山地户外运动主要指远足、登山、攀岩、山地越野、野营、山地自行车、滑雪等项目;水中户外运动主要指漂流、荒岛求生、独木舟等项目;空中户外运动主要指羽翼滑翔、热气球等项目。本文的户外运动是指室外的开放性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刺激性。在现实呈现的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使参与者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扩大胸怀,修养身心及锻炼身体,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2中学户外运动教育的现状及不足分析

  2.1中学户外运动教育的现状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承载着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发展国家的重任,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课本知识的积累、探索和创新,身体素质也至关重要。如果青少年每天沉迷于网络世界,懒于运动,将会导致其身体素质的下降。张鹏飞和陆晶晶通过调查发现[1]:我国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现下滑的趋势。此现象表明与学校的课程体系安排存在极大的关系。传统的课程体系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学科目”等,呈现出我国的教育目标单一化、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化,所以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着可有可无的现状。如今,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上课内容及形式古老陈旧,导致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然而户外运动与传统的体育项目不同,要求参与者直接参与到自然环境中去,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较量着一个人的体力和智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教师是确保课程顺利进行的主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表示,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某个角度而言,学历水平与专业水平、技术水平成正相关。然而,在钱丽秋的调查分析中发现[21]:初中的体育老师队伍中大部分持本科文凭,少数持研究生和专科文凭。由此可知,初中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丰富。职称是对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评定,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在钱丽秋的调查研究中发现[21]: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教师最多,高级职称的老师较少,并且高级职称的教师均为接近退休年龄。由此可知,初中体育教师的队伍中存在着要么经验不足,要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过于传统的现象。

  21世纪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我国中学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体育教育则以“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为主导思想。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集体的现象尤为严重,中学的体育课程一直都在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个性的形成,导致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组织形式过于朴素,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及行动一体化,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而言,这样的体育课程是枯燥无味的,最后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由此失去了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

  2.2中学生缺乏户外运动教育的原因

  2.2.1从学生层面分析。

  2.2.1.1缺乏参加户外运动的兴趣和自我意识。兴趣是指导人们从事某种运动的意识倾向,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探究或参与某种体育运动的意识倾向。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的普及,及其各种铺天盖地而来的游戏、视频,似乎对青少年更加具有诱惑力,将青少年牢牢地“固定”在网络里。王熠在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2]:每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调查人群里的肥胖率就相应地增加2%。久坐限制了身体的运动行为,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能量消耗,留在身体的能量慢慢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存留在体内里形成肥胖。这种“文明”肆意延伸的结果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不知不觉中青少年成为了时代进步的最大“受害者”。

  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更加需要参加户外运动,得以应对繁重的学业,然而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受到周围群体的整体性影响,甚至是自己不可控或不可知的因素影响,例如身边的同龄人都在玩电子游戏或者家长们不支持孩子参加校外活动等等,学生之间盲目跟随不良的风气,导致青少年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佳,最终耽搁了身体运动。

  2.2.1.2学习压力大。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所提出的要求进行认知和评价。假若学生认为这些要求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和“紧张”等情绪,这就是学习压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1999年6月和2005年3月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青少年学习压力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5年的调查研究显示[3]:有66.9%的青少年担心升学考试过于激烈,有76.2%的青少年会因为考试而不开心。由于中国部分家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过于偏激,以至于每时每刻都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刻苦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挫;此外,由于学校过分追求教学质量,把“考试”作为唯一有效的指挥棒,用于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优秀与否,使学生心力交瘁,厌学情绪高涨,害怕考试;平时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老师和家长均认为不用过于积极参与和充分表现,只要及格就行了,或是被其他科任老师要求改为上课、自习等等。种种迹象表明,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的影响,使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和心情受到抑制。

  2.2.1.3缺乏参加户外运动的时间。研究表明:青少年每天的的作业量大,作业时间不断增长,空余时间越来越少[4]。在日本,青少年在下午四点放学后,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一起参与运动的同伴。相比之下,我国的青少年,在放学后需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导致没有时间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也没有时间与同龄人一起交流,身心无法得到成长。

  2.2.2从家长层面分析。

  2.2.2.1家庭收入有限。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收入差距持续增大,阶级分化愈加严重,不同家庭出身的青少年接受的教育水平不一致,高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少年,接受的教育要相对全面一些。李雅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5]:家庭收入每提高10%,子女的教育水平就提高6%。然而低收入家庭出身的青少年大都是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命运,这是从底层社会走向高层社会的重要渠道。由于户外运动的每月消费均在数千元以上,基本装备有户外鞋、服饰、背包等,此外,青少年在参与户外运动的时候,还会在户外进行其他的消费,比如景区的门票等;然而家庭中有部分资金需投入到孩子节假日的辅导班上,意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家庭在承担青少年的学习费用支出的同时,再承担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的费用就雪上加霜了。由此可见,家庭收入状况以及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的资金投入对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2.2.2家长对学生的安全过分担心。随着户外运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发生事故的人数也是不断增多。对安全过分看重的家长,会毫不犹疑禁止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2011年的10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召开的高危体育项目场所管理的研讨会上,把攀岩、攀冰、高山探险、山地户外运动四项户外运动项目列为高度危险的体育项目。高度危险的体育项目可以给参与者带来刺激体验,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危险,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社会不良影响。大部分的户外运动项目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具有不确定性、救援难度大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由于我国的户外运动发展起步晚,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比如我国户外运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缺乏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宣传、户外运动技能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户外运动的安全预警系统和救援的不健全等等。由于这一系列安全因素使得家长害怕青少年在户外运动时发生意外,从而过分保护,对参加户外运动这项活动进行干涉甚至阻止。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推广,学校对体育活动举办逐渐增多,学校每次举办校运动会时,都有大量的家长到学校全程陪同,时刻注意自己的孩子在运动场上的举动,担心学生在运动中受伤等,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家长对学生的安全出行过分担心。

  2.2.3从学校层面分析。目前国内的许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的主要追求目标,体育课程的安排只是附带的。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以升学科目为中心,临考试时体育课被改成自习课或者语、数、英的讲授课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购买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影响不可忽视,当学校的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课堂的要求,局限于跑、跳、投运动,自然无法完成高质量的体育课程,达不到全面锻炼的效果,久而久之,由于学校教育只呈现普通的跑、跳、投体育运动从而误导了学生对体育大课题的全方位认识。

  2.2.4从国家层面分析。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体质增强、性格养成、与德育智育共同发展。教育体系里要求学生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若把“礼”和“乐”看作是德育和美育,把“书”和“数”看作是智育,那“射”和“御”就可以看成是体育,通过参与户外运动,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名义上是素质教育,实则是应试教育,以课堂为主要形式,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而理应与之相对应高水平的素质、心理和体能等教育处于劣势的状态。户外运动所属的拓展素质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拓展素质教育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将传统的活动场地拓展到户外,并与生存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具有随意性、趣味性、灵活性、挑战性、开放性及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增加青少年的自我认识,帮助青少年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积极开展户外运动教育能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储备强健的后备人才,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由此可见,户外运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国家应该加大对青少年户外拓展素质教育重视,增加户外运动教育投入,培养出全能型人才。

  3提升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的策略

  3.1提高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意识

  户外运动具有开放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是依托自然环境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与传统书本知识的教授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国外成功的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体系,首先是建立学生想要的课程,然后指导学生体验户外运动带来的好处,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实现青少年教育体系价值的最大化。学校在安排户外运动课程的时候,与校外的游乐场或俱乐部进行合作,使一些对场地有要求的运动项目可以很好地施展,实现校内外的密切结合,让青少年体验不同的教育内容。因此,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的编排者要充分发现户外运动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设计出符合青少年要求和身心发展的户外运动课程体系。在加强青少年锻炼身体的意识的同时,还有精神方面的强化,比如可以锻炼青少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加强内心的承受能力等等。

  3.2加强家长对户外运动重要性的认识

  户外运动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但今天户外运动的进步已经是超乎人们的预料,比如:①户外运动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情愉悦;②锻炼身体,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③广交良师益友,开阔眼界,提升人缘。所以家长应该适当地去尝试户外运动,体验户外运动带来的好处,允许青少年去参加户外运动,让他们也喜欢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的开放性、趣味性和独特性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面对众多同龄人都参与户外运动,自身也会想方设法去参加。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家长应该了解青少年的爱好需求,减少对一些辅导班的报名,转换成对青少年户外运动培训班的报名。

  国家为保护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财富安全,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保险业务,比如成立了《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法规;新疆出台了《新疆关于加强户外运动的安全管理通告》;西安市成立了《西安市户外运动管理法(草案)》对进行户外运动经营的机构或公司进行了规范;《丽水市户外运动的管理办法》规定区域体育行政部门是户外运动的主管部门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参加户外运动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保障,足以体现国家对户外运动人员的安全重视。

  3.3规范户外运动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重视户外运动课程的安排,加大对户外运动装备的购买以及相关经费的投入,增加户外运动的场地建设,积极充分利用校园的有限场地,努力改建校园,使学校拥有属于自己的户外运动场所,进而扩大学生的运动范围;其次,学校可与附近的大型游乐场合作,将学校的户外运动的授课时间转移到大型游乐场进行,可以进行攀岩、高空体验等各项户外运动。但在进入大型游乐场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阶段的体能训练,学会和掌握一定的热身和拉伸的动作技巧、保护绳索的系法,且做好一定的恐高心理准备。安排相对应的体育老师对户外运动课程的编排,完善青少年的体育课程。

  教师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主导者,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弥补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的这一欠缺,学校应该定期安排体育老师到相关机构或高校进行培训和考试,只有合格的老师才被允许对青少年的户外运动教育进行指导;或者从高校里重新招聘户外运动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教学。户外运动教育属于综合型的教学模式,是一项挑战性的运动,学生在接受或参与户外运动教育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危险,无法熟练地进行解决,所以要事先做好缜密的教学计划,拟定一份可以保障学生安全的方案。在进行户外运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刮风下雨等意外情况,在遇到这些突发状况时,户外运动教学的老师要负责安抚学生慌乱的情绪。每一次的户外运动实践都是以组的形式进行,为了确保每个安全环节都能顺利完成,每个环节的负责分工都有所不同,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在每次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实践时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3.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普及户外运动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加强其综合素质,在重视青少年的文化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倡青少年积极参与户外运动的教育,加强户外运动教育的价值宣传,普及户外运动教育。户外运动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清楚地了解并掌握科学的户外运动理念,了解运动的意义所在,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结束语

  目前的中学体育课程主要以竞技为主,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要求存在着差异。户外运动具有冒险、纪律、毅力、自助和团结协作等特点,以超越自我、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磨炼意志为目的,如果青少年能够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可以很好地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是一般的体育活动不具备的特点。在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设有国家青年奖励计划,该计划通过鼓励14岁到25岁的青少年开展户外运动项目来培养青少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个人意志力、环保意识等。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为了使祖国更加强大,应注重发展青少年的户外运动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鹏飞,陆晶晶.城市中学开展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71-73.

  [2]王熠.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苏月东,贾建峰.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心理研究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旬刊,2009(11):80-81.

  [4]童建红.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1):23-27.

  [5]李雅楠.家庭收入是否影响子女教育水平———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12,27(4):46-53.

  [6]程传银,杨小帆,刘雯雯.新西兰“人体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教学内容分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1):104-107.

  [7]杜晓.对城市学校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教学的分析[J].河南农业,2012(22):22-22.

  [8]魏隽.关于在城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户外运动教学之我见[J].内江科技,2009,30(8):198-198.

  [9]秦忠.“野蛮其体魄”迫在眉睫———关于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开展户外拓展运动的几点看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10]王鑫.中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有效途径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11]娄国峰.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中学体育的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6).

  [12]刘国立.中美青少年户外体育教育的差异[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212-213.

  [13]许春雷.中美当代中小学体育课程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14]梁海燕,陈华.美国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1):64-67.

  [15]操学诚,吴德祖.户外运动与青少年全面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6(6):24-27.

  [16]汪佐丽.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的价值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3):101-103.

  [17]李中华.我国户外运动安全现状及其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4.

  [18]樊惠榕,唐芒果.大众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现状及预防[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2):34-36.

  [19]李传兵,许昌.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体系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5):69-71

  [20]唐花清,李大春.素质教育下青少年户外运动课程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2):95-98.

  [21]钱丽秋.烟台市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2]李巡照.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6):148-14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iyukexuelw/6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