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化产业论文

推动区域经济跨越首要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

发布时间:2013-03-05 09:07:26更新时间:2013-03-05 09:08:15 1

摘 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的重大意义,介绍了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的主要工作措施,指出了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壮大;区域文化;推动;区域经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009 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1 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的重大意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阿瓦提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1.1 整合阿瓦提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整合我市的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1.2调整阿瓦提经济结构、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文化产业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阿瓦提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作用显著。阿瓦提的第三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市的经济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发展活力。

1.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2 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的主要工作措施

2.1整合文化资源,丰富多浪文化内涵

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我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挖掘传承多浪文化、建立文化宣传阵地、整理印制系列丛书等形式,不断发展和丰富多浪文化的内涵。

2.1.1 挖掘整理多浪歌舞,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组织21名民间老艺人对流传于我县境内的多浪木卡姆进行了挖掘整理,整理出12个多浪木卡姆,共160段、648句;创编了以多浪木卡姆为主的大型歌舞《多浪之魂》;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刀郎热瓦甫”、“慕萨莱思酿造工艺”等四项被自治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刀郎麦西来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2 培养多浪文化传承人,充分发挥老艺人带培作用。每年利用寒暑假举办多浪文化传承培训班。为102名民间艺人建立档案,不断提高民间艺人的生活待遇。为了充分发挥老艺人传、帮、带作用,要求每名老艺人至少培养1至2名传承人。近年来,共培训民间文艺骨干70人。2007年,我县多浪老艺人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年龄最大的多浪歌舞组合”证书。

2.1.3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多浪文化旅游。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多浪文化广场,并经常开展以多浪文化为主的各类文化活动;投资2800多万元先后修建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2006年开发建设集多浪歌舞、民俗婚礼、多浪人民间游戏、民俗展馆、民俗体育、多浪人部落、民族特色餐饮等为一体多浪托格拉克景区,自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2.1.4 加强多浪文化研究,推动多浪文化理论创新。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先进文化的精神和特征。多浪文化品牌打造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几年来,先后召开自治区“多浪木卡姆”、“多浪麦西来甫”研讨会和多浪文化研讨会。收集整理区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及本土文化研究人员撰写的相关论文。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多浪文化的思想认识,我县还先后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音乐学教授毛继增、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吉、北大教授、王启国等文化界专业人士到我县考察多浪文化,为我县打造多浪文化献言献策,并为干部群众举办专题讲座。

2.2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多浪文化的知名度

多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多浪文化要在当今文化多元格局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继承的同时,使之融于现代化,并积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参与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竞争。我县紧紧抓住多浪文化独有的文化特征,先后聘请刀郎(罗林)、周小舟等文化名人出任我县“文化大使”,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对多浪文化的宣传范围,不断提升多浪文化品牌在区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1 强化新闻媒体宣传。通过主动与主流新闻媒体联系沟通,2004年,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先后到我县拍摄制作并播出5部反映多浪文化的电视专题片;2006年,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节目摄制组在我县拍摄制作播出了《多浪传奇》上、下集,中央电视台《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大型艺术专题片摄制组先后两次对我县多浪木卡姆进行拍摄。2006年10月,多浪民间老艺人参加“CCTV 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今年3月,新疆电视台《丝路新发现》栏目在我县拍摄了反映多浪文化和慕萨莱思为主要内容的5集电视片。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反映我县多浪文化及风土人情的2集文化篇。通过主流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使多浪文化的知名度显著提升。

2.2.2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我们坚持推出原生态文化精品,参加全国的交流展示展演活动,用原生态的节目表演,使多浪文化更加绚丽多彩,璀璨夺目。2002年,多浪民间老艺人编排的“多浪麦西来甫”为主的大型歌舞,分别参加“阿克苏地区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和 “自治区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多浪木卡姆健身操”表演队,先后参加“新世纪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区文艺展演”和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健身操比赛。2005年,多浪民间艺人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在江苏无锡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先后赴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在两岸三地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先后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你把雪书下给谁》、《刀郎之旅》旅游手册、《刀郎记忆》画册等以多浪文化为素材的文化书籍。通过举办“慕萨莱思”节,进一步丰富了多浪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多浪文化的吸引力。

2.2.3 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优势。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宣传已经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从2004年10月我县就开通了“刀郎网站”,通过网络向世人充分展示多姿多彩的多浪文化,使多浪文化的宣传空间得以充分扩展。

2.3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强盛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弘扬多浪文化,打造多浪文化品牌的重点目标。同时,文化建设要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作为评价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2.4 立足实际,不断挖掘文化资源。

2.4.1 为丰富和活跃我县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县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了阿瓦提刀郎文化广场。从2002年刀郎文化广场建成后,每年都举办 “百日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县直各单位、学校、部队、社区干部职工、学生及各乡(镇)农牧民,在刀郎文化广场先后开展了以“刀郎麦西来甫”为主的各类活动160场(次),今年第五次“百日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目前正在有计划地开展。2003年我县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正式落成,使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4.2 盘活文化资源,壮大文化队伍,由县委宣传部谋划,县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牵头组建了“刀郎管乐队”,乐队共有成员41人。经过一年多严格的训练阶段和基本乐理知识的培训,目前已经能够参与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演出及伴奏。

3 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文化的价值

弘扬刀郎文化,建设文化强县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弘扬刀郎文化,建设文化强县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新形势,促进我刀郎族文化走向全国乃至参与世界范围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我县的刀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刀郎文化要在当今文化多元格局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继承的同时,使之融于现代化,并积极学习借鉴其它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参与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竞争。

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自觉将文化理念应用于旅游开发各个领域,将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中,将文化品牌按照市场需求和旅游配套要求,做到具体化、产品化,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异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真正做到旅游与文化有效结合,必须加大生态旅游的文化含量,形成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让游客既饱览恩施秀丽、奇异的山水风光,又领略到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奥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wenhuachanyelw/1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