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文化产业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形式浅析

发布时间:2011-02-26 12:02:28更新时间:2022-03-16 16:28:58 1

  摘要: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表现形式,对促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形式,浅析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是在生产力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它必须与生产力的性质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依赖一定的生产力的状况才能建立起来[1]。深刻地分析社会所有制关系能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其中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关系。所有制概念内涵包括: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②生产资料所有者拥有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③生产资料的归属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所有制表现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如何实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以及人们的经济权限、责任和利益的结合,它是一定的所有制经济所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的生产和分配、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社会物质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社会劳动资源配置方式一起,构成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即生产方式。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两种模式。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中,公有制的内涵被认定为“生产资料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的计划经济思想,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大规模工业化的客观需要[3]。党的十五大报告认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定性为“公有”,归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扩展了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了由于所有制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形成的制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我国的具体体现[4]。生产力的社会化从客观上要求实行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关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4]。

  二、 市场经济特征及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机制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和利益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供求、竞争、价格、风险和利益等机制对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生活进行调节,使政府和企业的各个方面都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6]。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利益驱动,经济个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追求高利润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使价格杠杆发生作用,从而引导社会生产资料的流向。具体来说,有以下特征:

  1、 企业和个人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2、政府经济决策的收缩、让渡、转化、分散。政府只在宏观决策和其他一些必要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3、产品价格的市场化。即消费资料、生产资料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4、经济行为的有序化。市场经济由法律、规则及道德规范来制约和调节[5]。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进入市场交换的主体是独立的,拥有自主的经营决策权,并拥有自己的经济利益,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对市场信号自主地做出反应。市场经济下,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市场经济中的动力、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等调节机制都是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进行的。所以实行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发达的、足以承担起组织社会经济的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运行机制所起的作用扩展到足以调节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才足以保证生产商品化、社会化正常进行,才有可能通过市场来组织市场经济。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形式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也应该实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6]。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机制结合的过程中,二者的本质不应有变化,但具体表现形式必须根据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旦没有了公有制经济,或者公有制丧失了主体地位,让私有制经济占了主体地位,社会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市场经济的本质也不能破坏,如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特性,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的变化自行做出经营决策,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商品价格等特征不能破坏,否则就会变成别的经济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不纯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民所有制企业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进行,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集体所有制更不是纯粹的公社集体所有产权形式,哪怕在极端追求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中,人民公社实行的也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所有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合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的出现,更使集体所有制增添了新的不纯粹的因索。

  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存在利益主体的多元性,使各公有制实体可以也必须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这就要求我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赋予企业自主经营权,使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出现在市场上,成为市场的主体。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和具备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形式必将更加丰富多样,也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谋求的是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市场经济追求的是经济主体本身的个体利益这个矛盾所决定的,这种截然相反的利益机制所表现的矛盾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也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探索代价。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表现形式,会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机制在有机结合过程中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没有任何现成的先例可以借鉴,只有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才能摸索出无产阶级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判断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看国有经济是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看公有制的资产和新增加值,是否在国民经济的总资产和新增加值总量中占优势[7]。随着有价证券、股份制、股票市场等经济杠杆和手段的充分运用和发展,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和组建股份公司,以国家和集体控股的形式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为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开辟了新的道路。只有公有制经济通过改革焕发勃勃生机,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弥补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足,才能快速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体现出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徐春:《反思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遭遇的发展难题》

  [2]柯健:《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李春耕:《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理论的发展》,新东方,2009年第7期

  [4]周新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5]宋恩华:《推进市场化,建立新体制》,经济界,2000年第6期

  [6]周新城:《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7]卫兴华,胡若痴:《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思考》,前线,2009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wenhuachanyelw/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