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

发布时间:2016-01-08 22:44:10更新时间:2016-01-08 22:47:19 1

  新《小学数学课标》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内容:实践活动。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空间。本文是一篇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
  摘 要 新《小学数学课标》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内容:实践活动。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空间。本文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大胆探究与创新,吸取教育新理念,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教学情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数学,实践活动,情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1结合学生特点,创设趣味情境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的需求不同,所以活动内容的形式设计要求也不同。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认知水平低,活动形式应以“游戏”为主,选择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喜闻乐见、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而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活动和思考。如:我们的校园(小学第一册)设计为“小小运动会”的活动,选取跳绳、踢球、跑步、踢毽子等活动。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去,活动开始后,一边播放欢快的运动进行曲,一边带领学生比赛,进入“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兴奋不已,剌激了学生的比赛欲望,同时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如“跑步的有几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小英踢了多少个毽子?小军比小英多踢了几个毽子?”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验到校园生活中存在着数字,并利用活动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

  而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有了逐步的了解,认知水平提高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些特点和教育内容,因地制宜,运用有趣的例子和活动,创设别开生面的活动情境,以达到学好数学的目标。例如:设计“秋游”的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果实,然后问学生“想不想去呀?”“去要准备一些什么?”“你能不能制作一个详细的游览计划?”“比一比,谁的计划既省钱又实用,又让大家玩得开心。”教师设计图像、问题等情境,激发学生“秋游”的向往,引发制作计划的兴趣,是这次活动良好的开端。

  2结合生活环境,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活动内容,巧妙地把知识融在生活中,把学生引进一个真切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自己导入其中,使学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生活,培养应有的生活能力。例如:小小商店(小数第二册)利用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模拟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一个商店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对话提出数学问题。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

  再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黑板、国旗、桌子、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设的这些生活情形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的或将来要遇到的。通过创设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用数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社会现象,创设社会情境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调查利率,计算利息”(小数第十二册),以“投资家”为题的教学设计。课前,让学生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教学中模仿银行工作环境和程序,并提出“如果你有1万元钱,想怎样投资”,然后分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解决具体存、贷款实际问题,并对投资发表本组的意见,通过学生的观察、调查、探究、合作、交流,接触到了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立市场经济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利用问题、设立疑点、猜测、验证、错例反证、考察等等创设问题情境,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实,在教材中,已有很多现成的素材。例如:一年级教材的小猫钓鱼、花坛里有多少棵花、认识公交车线路、森林运动会、动物到大象家作客、白雪公主、为妈妈折千纸鹤、收集废电池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进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挂图,有的可以再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怎样,根据需要,只要合适就行。

  可见,数学实践活动所占的份量虽少,但意义重大,教师应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大胆探究与创新,吸取教育新理念,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教学情景,不断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小学教学设计》是以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为主要对象,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类期刊。2001年创刊,它立足前沿,科学指导,启迪思维,实用性 强,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喜爱。本刊六个常设板块交相辉映,彰显教学理念、演绎精彩课堂:理论网站教学频道、名师精品、教研视窗、测评园地、实践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oxuejiaoyulw/5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