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刑法论文

应用信息网络技术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11-02-26 10:06:10更新时间:2021-02-23 14:41:43 1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信息时代,政府不仅需要在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在技术手段上也要与时俱进。如何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挑战公共服务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目前各级政府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时代,面对互联网上3.38亿的中国网民所带来的网络政治,政府不仅需要在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在技术手段上也要与时俱进。如何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

  一、信息网络技术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

  信息时代也就是社会的主要形态是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从大的方面讲,有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国防军事信息化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手机,数字信号电视,电脑,各种银行卡等这些和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日用品,都使用了信息网络技术。因此从纯技术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包含: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

  其中互联网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核心。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人把它和蒸汽机,发电机并称为近300年来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和发电机都只是解决了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动力问题,而互联网则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都掀起了一次革命。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应用,证明了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各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柱。首先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就是从军事,经济,政治三方面表现出的信息实力作为重要的支撑。其次互联网在发展中国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是成就了印度的崛起。印度因为互联网软件技术外包,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印度的班加罗尔很快将取代美国的硅谷,成为全球雇佣IT人员最多的地区。2008年,印度IT产业收入达到60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大国,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另外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也都抓住了信息化的机遇加快发展,比如韩国利用信息技术缩短了工业化的进程,芬兰利用信息技术造就了诺基亚,而成为北欧经济实力国家。

  信息网络技术同时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个机遇就是,我国要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可能重复它们走过的道路,他们的发展已经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决定了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供消耗,需要我们选择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就是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能帮助我们实现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我们国家目前是正在向着信息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人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模式,社会的体制结构,都在快速转变。这种快速转变,不仅给我国的传统社会模式带来了冲击,而且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我们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二、 信息网络技术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的挑战

  挑战一:信息革命挑战传统政府管理方式

  信息革命带来的是高速的经济运转,快速的信息流通。

  2009年7月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38亿,超过了美国人口数,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网民第一大国。在二十年前,中国人大多数还不知道计算机的作用,二十年之后,到了2009年中国有4分之一的人口每天都和互联网打交道,可以说这个变化非常巨大。互联网让西方人惊讶中国改变速度的同时,也对我们政府的传统管理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上网的人中,有56%的人在网上发表过意见,而美国是15%,这说明中国已经在互联网上具备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网上,中国网民的力量已经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很多外国政府和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中国网民的舆论。而在3.38亿网民中,有1.55亿人是使用手机上网的,手机的传播速度是一秒几万里,两三秒就可以发送一条信息,如果手机上网发送信息,一天可以发送几十万次。很多群体性事件都是由手机传发短信而引起的,但我们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是行政效率低下,反应迟钝,管理方式僵化,很多政府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信访、群众来信或者“捂住”信息这些方式来对待,显然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如何理性、建设性的应对信息革命所提出的挑战,是对各级政府的一个考验。

  挑战二:公众的权利意识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难度加大

  要求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是中国民众在民主进程中权利意识增强的具体表现。

  保障公民的权利,一直是政府在政治民主进程中努力的方向。但在实际生活中,在公民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步子却显得有些慢。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还相信,90%不好的事情都能够隐瞒,而倒霉的被捅出去的只有10%。仅仅依靠传统的传媒,公开政府的权威信息,很难满足民众对各种信息需求的渴望,报纸、广播、电视,书本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能把各种信息连在一起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让公众自由的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自由的表达个人意见。在生活中,那些说话没分量的人,通过互联网和手机,不仅可以自由的畅所欲言,而且还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和传统媒体不屑于草根语言相比,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的优势,在网络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公民报道者,他们把自己定义为“做人民的喉舌,用证据报道”的人,用不专业的,也许带着情绪化的但却是最原生态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最真实、最及时、最详尽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兴媒体传播工具的作用,通过这些媒体工具表达自己的意见。从前几年的全国政协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去年的西藏骚乱,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贵州翁安及今年的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还有举世瞩目的共和国六十年大庆等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中国人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行使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话语权。任何一个群体人数超过国家人口20%的时候,都会产生政治作用。占中国总人口25.5%的3.38亿网民问政的力量,已经到了各级政府不容忽视的程度。

  面对信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各级政府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1、 推行电子政务,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温家宝总理也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政府行为中,使政府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强化公共服务体系,而电子政务建设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利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有助于推进政府的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通常认为信息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被称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排在信息网络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之首,说明政府必须在信息化建设中起带头推动作用。在信息时代,政府必须要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才能跟上时代对政府的要求,推行电子政务是迈向信息社会的必由之路。

  到2008年年初,我国的政府网站已经达到12000个,有31个省级政府有了自己的网站,有96%的国务院部门,97%的地市级政府,77%的县级政府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政府网站的总体拥有率已经达到86%。全国共建立综合性服务中心2100多个,各级部门公开办事窗口18000多个,大多数政府网站开设了公共服务栏目。政府上网工程的建立,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有利于行政流程的简单化和科学化,也有利于我国政府在互联网上形象的树立。

  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然后是政府上网,最高目标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领域、各行业都要用互联网联在一起,政府部门职能融合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共同行使公共权力,全力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效率,进而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电子政务的实现,是全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的表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加强政府部门的“执网能力”,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加强服务理念,是现代政府的必修课。在信息网络时代,不仅要在技术上,更要在政府官员头脑中大力推广。“执网能力”是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的新概念!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展现。网络时代对官员执政能力和执政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贵阳市政府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在网上设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第一个在网上设立发言人制度的政府部门,职责是代表贵阳市政府在网上发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等政府公务信息,及时收集网民的热点评论,并且负责回帖,跟帖回复网络舆论。“网络发言人”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新闻发言制度的刷新,更标志着政府信息公开、网民问政力量的深入。从政府网站开通,到地方领导留言板设立,开博客,表明政府部门及官员借助新兴传播手段,关注、回应舆情民意,提高了政府为民服务的意识。“网上新闻发言人”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已经跟上了信息时代的步伐。

  但据《中国青年报》最近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政府部门能用事实说话,对网络舆论能迅速做出反应,希望进一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并且认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尚欠缺;这说明仅靠技术手段,很难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还需要提高政府官员的“执网能力”,提高与网络打交道的能力。提高政府部门反馈效率和质量,避免公众参与出现“受而不理,有问无答”的现象。政府网站还应加强与主流媒体网站的互动,引导“网络民主”发展成为一种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

  不仅如此,而且面对互联网上参差不齐的流言、谣言、谎言等各种有害信息,如何加强对网络的建设,加强对网络必要的监控和管理,是政府部门在信息时代应该重点关注的。

  政府部门善于学网、懂网、用网,及时迅捷地收集民情民意,才有可能做出符合民意的正确决策。这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3、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政府有效服务

  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新型媒体工具,为民众提供服务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作为现代政府,就需要全面提升信息网络技能。

  《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指出,把短信等新技术媒体工具纳入民意表达的制度平台,能极大的拓宽民众的参政之道,是政府的决策更符合民意,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政府应该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工具获得大量的民间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才会更好的发挥服务于民的功能。

  我国现有政府网站12000多个,政府掌握着全社会80%的信息,面对3.38亿的网民,6.43亿的手机用户,我国政府采取的是积极面对的态度,目前我们的中央领导层不再依靠内参来了解中国舆论情况,而是越来越多的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现在中央领导人要求中央高层每天都要上网半小时。畅通民意,预防“言塞湖”溃坝。对于大量在互联网上出现的过激的,敏感的言论,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会暴露出共产党的弱点,会削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但实际上,这些舆论的公开传播却恰恰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因为互联网给了民众表达个人对国家,对政府,对社会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民众的不满和愤怒情绪有了宣泄的渠道,也恰好可以让政府借此分析民众的情绪,为政府作决策提供参考。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可贵推动力,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网民在互联网上对政府的批评,督促政府信息公开,恰恰可以让外界知道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并不是用简单的方式就能解决得了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愿意学习,愿意改变的政党,而且能适应互联网带来的这种挑战,这一点,在7.5乌鲁木齐暴力事件中已经证明,乌鲁木齐暴力事件发生以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内由官方媒体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和数字,并且请外国媒体在第一时间到现场采访和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亿万网友进行的一场在线交流,再次将“网络民主”这一以网络为载体的民主表达形式,置于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聚光灯下。温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不仅体现了平民总理的风范,同时也显示出网民声音的强大,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地方政府及官员应该从中看出中央领导对信息网络的高度重视。这对我们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有越来越多地政府官员频繁“现身”网络,“跟帖”回复网友留言,主动在网上发帖、开博,邀网友灌水、拍砖,与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比如,2008年年初,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就率先给网友发了一封拜年信;北京市政府通过手机给北京市民发送了一条新年祝福的短信;2009年7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网上浏览到一位教师的留言,在网友提出建议后不到20个小时,张春贤就找来了省委组织部联系高校干部工作的负责同志了解有关情况。可以说,绝大多数地方官员是非常重视网民意见和建议的,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网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和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善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信息时代的政府必然选择。

  本文作者: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

  《中国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ngfalw/2590.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推动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