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心理学论文

论高校如何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恋爱引导教育

发布时间:2011-02-26 10:33:47更新时间:2021-03-08 16:08:38 1

  摘要:如今,大学生恋爱已成为高校中一个普遍现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恋爱问题日益复杂,恋爱困惑与日俱增。如何理解爱情、树立科学的爱情观、处理恋爱中的各种烦恼和挫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话题。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如何引导大学生恋爱、提高大学生恋爱抗挫能力的重任。

  关键字:大学生;爱情;教育

  大学生处于青年发展的中期,其身心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性机能的成熟和性心理走向成熟。恋爱是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外在表现。虽然美满的爱情能给人无穷的动力,但爱情的挫折也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其平衡学习与生活的阻力。因此,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规范文明的恋爱行为,对当代大学生有着实际而深远的意义。

  1.爱情的定义

  关于爱情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ubin(1970)是研究爱情的祖师爷,他从探讨、测量及比较爱和亲密的关系着手研究,发现爱情主要的内涵包括依附、关心和亲密感。Rubin首次将爱情界定为一个人对某一特定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使他以某种方式表现对该特定对象的思考、感情与行为。Hendrick与Hendrick(2002)认为人生中没有什么比爱情更重要的,人生如果没有爱情,生命就只有黑白两色,有了爱情,等于有了色彩。而Sternberg(1986)在其爱情三元论中提到,爱情关系应该包括三个重要的因素:激情、亲密和承诺。成功的爱情应该是:激情在认识之初会快速达到高原,亲密会随时间增加,承诺是随着时间与日俱增,直至持平走入高原,如果此三要素无法适当地出现与共存,就无法顺利的形成爱情关系。国内学者沈利君(2002)认为爱情是多面向的,没有一个定义能代表其全部内涵,但爱情应该脱不了男女双方之间强烈的吸引,以及伴随而来的亲密行为。

  2.大学生爱情态度的种类

  加拿大学者Lee(1976)使用爱情故事卡片分类大量的文学作品及受访者的感情经验,归类出六种爱情态度,即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伴之爱、占有之爱、现实之爱与奉献之爱。Hendrick与Hendrick(1986)通过测试大学生的爱情态度,证实爱情关系中确实包含这六种爱情态度。

  (1)情欲之爱

  是一种最容易发生一见钟情的爱情。情欲之爱的人注重外表吸引力,碰到与心中理想形象相符的人,会狂热地追求,约会时会有明显的生理反映。渴望知道对方的一切,爱听对方的承诺且易发生性关系。

  (2)游戏之爱

  以自我为中心,视爱情为一种游戏,自己则是游戏高手,不愿被爱情束缚,只享受恋爱的过程,容易同时与多人谈恋爱,害怕承诺。

  (3)友伴之爱

  认为爱情的发生是从朋友做起的,安静友善的依附、感情深刻但不浓烈。交往过程中是信赖、平和与温馨的。他们往往经过长时间与对方交往,才决定彼此相伴,而不沉迷于激情、浪漫中。

  (4)占有之爱

  对情人有强烈的依赖感、占有欲及嫉妒心。占有之爱的人有被爱的强烈渴望,但极度缺乏安全感,常要求对方给予爱的保证。

  (5)现实之爱

  冷静、平稳,站在现实的角度上,规划了自己未来的生涯蓝图,也包括选择最符合条件的情人。这些条件包括家世、学历、能力、未来成就等经济性条件。

  (6)奉献之爱

  以对方为中心,为求情人的快乐不断付出且常不要求回报,把对方的幸福快乐看得比自己的幸福快乐还重要。只要对方幸福,愿意自我牺牲。这类人深信,爱是付出不是占有,爱是奉献不是要求。

  3.大学生恋爱引导教育对策

  (1)尊重学生恋爱选择,接纳学生恋爱态度

  教师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老师应当对学生婚恋需求的问题逐步走向开明和尊重。尊重是交流的基础,在现实中主要体现为接纳他人。接纳是一种非评判的态度,能给人温暖、自由和安全感,它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探索。接纳并不意味着老师赞同学生的恋爱观或行为,而是不采用否定、责备、拒斥的态度,相信学生当前的恋爱思想和行为是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的,虽然不一定合理,却是可以理解的。接纳的态度有助于形成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教师重要的是投入地聆听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正视学生,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恋爱的自信心,优化他们的婚恋心理素质,达到恋爱方面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2)重视爱情教育的艺术性,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内涵

  爱情教育可以滋养学生们尚未成熟的心智,给其提供一个可以健康生长的环境。爱需要疏导,爱情教育需要艺术性。教师或许不需要训练学生怎样谈情说爱,但却需要培养他们在蓬勃中领悟爱的真谛。例如,如何让学生明白爱情的本质与内涵?诸如此类的共性疑问和话题,不妨通过集体的教育形式,比如讲座、对话和集体讨论的形式来进行。教师们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讲述伟人的经典爱情故事让其感受爱情的优美与崇高,通过让学生们欣赏有关爱情的描述而体会高雅和低俗的区别,同时在与学生们进行平等对话和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在解决他们爱情困惑的同时进行适时引导,让他们了解爱情和友情的区别,让他们思考生命、事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让他们懂得责任是爱情的伴生物,选择了爱情也就是选择了责任,让他们知道爱情需要用一颗艺术的心灵去雕琢和呵护……爱情教育,应该是一曲永远回响在学生们心灵天空的优美旋律。它带给学生们心灵的陶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修养以及追求幸福的智慧。

  (3)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加强恋爱心理辅导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困惑正不断加剧,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如单相思、失恋、网恋等。他们往往不愿意将这些烦恼向周围的人倾诉,担心他人泄露自己的隐私,但同时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陷入两难的境地。这种困惑若长期积郁在心中,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帮助,将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针对大学生提供性爱方面的专业咨询和帮助,则是大部分国内高校的空白。为此,高校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授地,应重视心理咨询的价值,将其视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应加大心理咨询这一服务的宣传力度,如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心理普及系列教育活动,消除学生对其持有的传统偏见,使其认识到接受心理咨询并非意味着其本身具有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可发挥专业人士云集的优势,开启校际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的桥梁,吸纳专业人才,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通过提供面对面或电话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恋爱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恋爱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恋爱抗挫折能力。此外,亦可在校园网上建立谈话专栏,以解答学生在恋爱、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恋爱心理教育,缓解、调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又能促使他们的身心平衡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习进步。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对人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特有的文化氛围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只有努力优化校园的氛围,才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恋爱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温暖融洽、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则是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的良好方式。因此,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如: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漫画、卡拉OK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也可以通过开设与婚恋观相关的校园讲坛、学术讲座、选修课、座谈会等形式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排遣恋爱中的各种不良情绪,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使其认识到恋爱言谈要文雅,行为要大方,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只有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功能,才能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恋爱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5)配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网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是主要方面,但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帮助。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和引导亦如此。学生的恋爱心理压力和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学生恋爱的不合理态度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恋爱心理健康。据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和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恋爱有关的话题,共同关注学生的恋爱心理世界,一起梳理学生的恋爱心理困惑,确保学生的心灵健康地发育。此外,大学生目前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而部分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舆论应该在是非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肩负起社会繁荣、健康文化氛围的营造功能。同时,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如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版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校刊、播放以科学的性知识和性卫生为主题的科教片等,广泛宣传科学的性知识和性道德观念。因此,打破学校教育封闭、一统天下的局面,积极寻求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形势下大力提倡的育人途径。

  4.结语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给高校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解决恋爱困惑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需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在尊重学生的恋爱情感追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加强沟通,注重爱情教育的艺术性,为学生提供专业且科学的心理咨询意见,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爱情观并不断提升自身处理恋爱挫折的能力,同时高校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配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1]申小莹,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吕达,崔延力.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16-18.

  [3]孙淑惠,李艳玲,张素英.浅谈大学生的恋爱观[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4):23-24.

  [4]沈利君.台北市国中学生爱情态度研究.台湾师范大学.2002.

  [5]Hendrick,C.,&Hendrick,S.S.(1986).Atheoryandmethodoflo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0,392-402.

  [6]Hendrick,S.S.&Hendrick,C.(2002).Love.InC.R.Snyder&S.J.lopez(Eds.),Handbookofpositivepsychology(pp472-484).London:OxfordUniversity.

  [7]Lee,J.A.(1976).TheColorsofLove.BantamBooks:NewYork.

  [8]Rubin,Z.(1970).Measurementofromanticlo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6,265-273.

  [9]Sternberg,R.J.(1986).Atriangulartheoryoflove.PsychologicalReview,93(2),119-13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nlixuelw/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