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论文

浅析电视新闻中的可视性与思想性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1-02-26 10:51:37更新时间:2021-03-19 11:03:59 1

  【摘要】本文对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思想性二者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作一些肤浅的阐释。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可视性,思想性

  可视性是电视新闻的肉体电视新闻是靠声音和画面向人们传播新闻事实的。依赖屏幕与观众交流决定了可视性是电视新闻的显著特点。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好的题材,在求新、求活上做文章。所谓“好的题材”,就是找出新闻与观众的契合点,有意识地将新闻与人们生活拉近。如我们经常报道的卫生新闻中关于重大医疗成果,在导语中经常这样写道:xx病患者请注意这条消息……这就告诉人们,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卫生新闻,它将给苦苦求医但始终未果的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的可视性。电视新闻是电视与新闻的结合体,我们还必须掌握关于“新闻”的基础知识和新闻采访报道的一般规律。

  一位新闻界专家告诉我们,只要你进入真刀真枪的采访,你就会切身体会到“电视”仅仅是一个特殊的工具而已,重要的、难度最大的还是怎样去发现新闻,怎样去选择报道题材。通俗地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没有好的报道题构,就没有好的电视新闻。新闻竞争,实质上就是“发现”、“选择”的挑战和较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面对相同的社会生活,有的记者总有新闻,总有做不完的好题材,有的记者手头新闻线索匮乏,甚至常常跑空;就是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者做出来的新闻也会大不相同,有的可能“惊天动地”,有的可能不屑一顾。这里就是一个选择好的题材,在求新、求活上做文章的问题。要选择好题材首先要准确把握、善

  于发现并捕捉新闻事件的新闻性。新闻姓“新”,不新不成其为新闻。但是,它究竟新在哪里?这就要靠你去观察感受和理解。抓住了事物的那个富有新意的东西,你就抓住了新

  闻。同时,你还应该把握我们的新闻报道是否为社会需要、群众需要,是否能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是否能引起观众共同兴趣。你的报道吸引面越广、感召力越大、影响程度越深,价值就越大。观众的共同兴趣,是报道价值的落脚点。

  第二是掌握事实是正在发生或者是新近发生的。只有事新、意新,才能给人以新鲜感,才能引起观众共同兴趣。如1998年上海东方电视记者拍摄的电视新闻《一次成功的迫降》,报道的是9月10日晚23点零7分,一架麦道—11大型民航客机因前起落架发生机械故障,使虹桥机场上空出现惊险一幕。由于机组人员沉着应变、地面指挥系统果断指令,最终使飞机成功迫降。这是一条真正的新闻,因为它事实本身很新鲜。

  第三是掌握重要的题材。某一事实和社会大众的利害密切相关,发生的作用范围大,产生的影响程度深。如《打击棉花掺杂使假刻不容缓》,这条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一播出,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应,成了广大观众热心关注的焦点。这条新闻不仅有大量反映掺假镜头,而且抓拍到了正在掺假的作案现场,具有毋庸置疑的说服力。

  第四是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注的贴近性。这主要是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一般地讲,离观众身边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人们所关注,新闻报道的价值就越大。第五是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具有非同小可、引人注目的显著性。这件事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不是新闻,而发生在著名的地方和显赫的人物身上,就构成了新闻。

  电视是以视听结合取胜,这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采访报道中,在写作中,不少人又往往忽视了画面能说话的能力。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区别于报纸、广播新闻写作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有画面摆在眼前,我们总是把画面装在心中,让画面和我们的笔来共同叙述新闻。这是每个电视记者应该铭记的一大要领。思想性是电视新闻的灵魂要把握电视新闻的灵魂,记者必须有全局观念,既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又熟悉国家的政策、制度和法规。只有对全局把握得当,才能挖掘出新闻的深刻内涵,增强电视新闻的思想性。一篇作品能否立足,首先要看主题。提炼新闻主题是一个寻找璞玉并把它雕琢成器的过程。另外,新闻有新闻自身的特点,电视新闻又有电视新闻自身的特点。我们要在写作中注意到这个“有所同”和“有所不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

  第一是要有好的立意。它是贯穿全片的中心思想、主题。当我们在许多材料中间选择报道一个事件、一个人或论说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感到它们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矛盾,可从这个角度去看,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去写,主题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客观存在的大量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比较、鉴别,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深刻新颖的主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们在选择报道题材时,不要不加分析地就事论事,而是要立意高,开掘深。要以现实社会生活主流为大背景,发现、开掘出最本质最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那个思想。这是确定新闻主题、提炼主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选择新闻主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文贵创新,新闻报道也如此。目前,我们的报道在主题的表现上过于雷同,照着别人的观点去看、去想、去拍、去写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我们不会异向开掘,发表一点真知灼见,把我们的报道做得有新意呢?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的采写模式,还要克服“惰性思维”。

  第二是好的材料。材料不精主题不鲜明,也是我们当前电视新闻报道较为突出的问题。什么叫材料不精呢?相对来说就是“杂”和“粗”杂,就是新闻所用的材料(也包括所用的镜头画面)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和提炼,让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用可不用的材料“混”了进来。“新”的内容杂了,轻者,主题被冲淡,重者,主题被淹没,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思想观点不鲜明。粗,就是新闻所用的料不新颖、不典型、不生动、没特色,干瘪、肤浅、平淡无味,造成主题无力支撑,缺乏生机活力。我们观察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光凭一点感性认识搞采访报道。一般地讲,在采访构思中,需要进行深入的、反反复复的理性思考。思维广阔,看问题就全面;思维深刻,就能抓住事物本质。理性思考

  不仅可以找到别人不曾发现的角度,还可以感悟到事物的新意,从而获得既新且深的报道主题和与之相关的报道材料。古人言:“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

  么个哲理。

  第三要有好的结构。布局谋篇是从采访到拍摄到写作到制作始终都要思考的问题。前期采访和构思,不仅仅是思考材料和主题,同时还要进行总体的“结构性”构思:开头

  怎么写、中间怎么写,如何结尾;新闻片的开头、中间、结尾各用什么镜头画面。这就叫“过电影”。“过电影”不是一次就成型的,它要反反复复地“修改、调整”,直至比较系统、合理、有条理地反映事物。反反复复“过电影”,就是对电视新闻的结构性构思,就是布局谋篇。把握电视新闻的灵魂另一个关键问题则是处理好增加信息量与表现思想性的关系。增加信息量与表现思想性是成正比的。但在实际的电视新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农田稻浪翻滚、车间机器飞转、敲锣打鼓、握手拥抱等画面,这对观众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没有一点新鲜感,也没有多大的信息量。只有突出观众未知、欲知、应知的信息,并有新鲜生动的画面形象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在给观众以信息的同时,又充分揭示新闻的思想深度,调动起观众想象和联想,引发观众去思考。总之,可视性与思想性是电视新闻的命脉,只有使可视性与思想性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能制作出精彩完美的电视新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nwenlw/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