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论文

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25 10:44:44更新时间:2014-03-25 10:47:01 1

  《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于1994年,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该杂志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最新成果,代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准,是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者的思想宝库。

  它致力于对中国报纸、广播和电视业的宏观和政策研究,为党政媒介管理部门、媒介机构高层决策人员和科研教学人员提供有关中国媒介行业发展的全面而详尽的参考资料,是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国媒介行业的必读刊物。它高度重视学科的理论发展,积极开拓跨学科研究,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创刊以来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由于它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贡献和严格的学术规范,1995被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选为“新闻类核心期刊”。其前身《新闻研究资料》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权威刊物。

  为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并在现有办刊条件下尽可能扩大刊物容量,《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自2004年起改出大16开版。改版后刊物将秉承其一贯宗旨,继续发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力争体现国内本学科学术研究最高水准。

  《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主要栏目有:媒介制度研究、媒介法研究、媒介政策研究、媒介道德研究、媒介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社会学研究、媒介政治学研究、新媒介及媒介技术发展研究、大众传播学研究等。刊物高度重视学科的理论发展,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创刊以来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杂志是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分别于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获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荣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收录。

  【栏目设置】

  要栏目有:媒介制度研究、媒介法研究、媒介政策研究、媒介道德研究、媒介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社会学研究、媒介政治学研究、新媒介及媒介技术发展研究、大众传播学研究等。

  【投稿须知】

  期刊名称: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1005-2577

  国内刊号CN:11-3320/G2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大16开

新闻与传播研究

  现用刊名:新闻与传播研究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最新目录】

  1做学问是一桩老老实实的事2

  2中国传播学研究破冰之旅的回顾——余也鲁教授访问记余也鲁;施清彬;崔煜芳;章琪琦;4-9

  3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影响——纪念施拉姆来新闻研究所座谈30周年徐耀魁;9-14

  4施拉姆的理论对我的指引陈崇山;14-18

  5中国传播研究的三次浪潮——纪念施拉姆访华30周年暨后施拉姆时代中国的传播研究姜飞;19-29+32+30-31+108-109

  6“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内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夏倩芳;王艳;33-45+109

  7从“国家一元论”到多元治理框架的构建:中国传媒治理结构改革的路径、逻辑及其转型取向分析殷琦;46-52+109

  8合法化框架内的多元主义:征地拆迁报道中的“冲突”呈现袁光锋;53-63+110

  9调查记者的职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张志安;沈菲;64-75+110

  10量化vs.质化是非七辨孙五三;刘晓红;76-84+110-111

  11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崔保国;85-94+1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nwenlw/3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