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家园共育——关注孩子身心发展

发布时间:2014-03-06 15:45:39更新时间:2014-03-06 15:46:04 1

  随着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家庭必须协同教育,才能共创一种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否和谐发展将比智力水平的高低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如何共同教育、关注幼儿心理发展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家园共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但实现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是家园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对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此,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长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那么,在新时期,幼儿园家长工作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尊重家长,建立新型家园关系

  家园共育的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使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由于我们认识上存在的偏差,教师把“教育家长”作为家长工作的目的,便常常出现教育家长、埋怨家长、指责家长的现象。但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甚至超前于老师,家长不再满足于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转,使家园配合出现裂痕,这种情况的出现迫使教师反思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起做好家长工作的新概念,建立与家长的新型关系,变教师教育家长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商讨育儿方法平等的双向活动,互相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例:我们幼儿园为了更好、更扎实的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在每个班创办了家园共育栏目,教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发展的情况从网络中搜索育儿信息,让家长通过该栏目掌握最新的育儿动态及保健方法。园办还定期开展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讲座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因难中学来的。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幼儿园与家长这种平等关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因为家园有了这样的关系,幼儿园教育一定能最好的开展。

  二、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

  只有当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了解后才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幼儿园教育。如家长了解到班里要进行“多变的天气”主题活动后,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幼儿收集有关于气象方面的知识及图片。正是在家园共同的配合下,教育活动开展的生机勃勃,让幼儿从中不但学到知识,在情感上也的到了有利的发展。每个家长身上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就能在教育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家长对自己孩子事无巨细的了解是其它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的,他们对孩子潜移默化的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也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那么教师就应该努力使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家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得知,自己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家长们为了能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不产生负面教育影响,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课程指南》中关于家长资源方面指出“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指导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要定期开放半日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真实再现孩子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进园1个月的适应期后,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以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安排时间让教师与家长座谈、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家庭填写一份《家长参与半日活动的记录表》,最后让家长给幼儿园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园共育。

  四、家园达成共识,及时与交流沟通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幼儿家庭教育问题较多,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存在着注重知识技能,忽视品德、个性、行为习惯的培养,溺爱、娇宠、过度保护、包办代替等现象非常严重。作为老师与家长所处的位置不同,不可能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具有同样的看法,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用黑白、对错来评判,大多数都是属于见仁见智的个人理解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方式上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就事论事的帮助家长,把自己的看法向对方表达清楚,而不急于下结论,只求能够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就成功了。

  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幼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时候孩子有了什么问题,老师很快会想到要向家长汇报,其实老师更应该以幼儿的视觉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有时,有问题的幼儿并不是真的有问题,而是老师本身的问题,动不动就说孩子怎么了,特别是对于一些调皮的孩子,家长听到的都是他们的短处、坏处,长此以往老师的话只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怎么会去配合教育孩子呢?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解读的书。他们的心灵世界之丰富并不亚于成人,他们特别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找到引导他们的适宜方法。将心比心的想想,我们也是家长,我们也希望老师能把孩子的不足之处、点滴进步及时反馈给我们,才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教育工作。所以说,既要报忧也要报喜才能使家长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内心是和他们一样的,是盼望孩子健康的成长、积极欣赏孩子进步的。

  总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由于老师和家长的知识经验、家庭背景、传统信仰、期望标准以及抚养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差异,所以在交谈时要注意分寸,不要说话圆滑、不着边际甚至言不由衷。家长工作是一门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艺术,教师、家长都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消极懈怠。支持、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的需要。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为了做好家园共育的活动,要认识到家园共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要树立大教育观,进一步充实幼儿发展和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ueqianjiaoyulw/3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