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银行论文

快速发表论文网建立区域支付环境评价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6-26 15:27:29更新时间:2014-06-26 15:28:44 1

  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债权债务转移行为。商品交易和资金融通蕴含着货币资金的转移,支付是货币资金转移的过程,支付体系就是实现资金转移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有机组合。在传统理论中将支付划分为交易、清算和结算三个环节。

  摘要:支付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支付环境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在对支付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支付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陕西省的支付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建立区域支付环境评价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快速发表论文网,区域支付环境,指标体系,评价机制

  The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Regional Pay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ZHANG Feilong WU Yuan SUN Zhe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Payment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 good payment environment can contribute to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paper establishes a pay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 (PEES) based on a sufficient survey on the factors that could have impacts on the payment environment. Also,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ayment surrounding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bes into constructing regional paym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regional payment environment;index system;evaluation mechanism

  一、支付环境评价问题的提出

  支付环境即为资金交易、清算和结算过程中所面对的内部、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支付体系的安全和效率决定资金转移的安全和效率,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经济愈发展,经济活动及其参与者对支付体系运行质量要求愈高。10国集团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在其2005年5月发布的《中央银行对支付结算体系的监管》报告中指出:“中央银行要始终对支付结算体系的安全和效率予以最密切的关注。因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维护公众对货币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极其依赖于经济机构通过支付结算体系顺畅而安全地转移货币和支付工具。支付体系必须是强健的和可靠的,即使依托其运行的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支付系统本身绝不应当成为这种危机的源泉。”

  以上说明,支付环境成为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高效的支付环境对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提高支付清算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检验支付环境的优劣,通过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支付体系发展状况进行度量和监测,开展支付环境评价,对于制定加快支付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完善支付环境发展规划,提高支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省支付业务发展状况,对如何建立区域支付环境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二、影响支付环境的因素分析

  国际清算银行关于支付环境的界定,主要集中在支付体系运行所处的经济环境、支付体系的监管、支付媒介的运转、资金清算系统的运维等方面。在国内,经常以支付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评价支付环境的因素。外部环境是指引发各种货币资金转移,促使支付活动发生的外部经济环境。内部环境是指支付服务组织在特定规则下按照债权人或债务人交易指令,完成资金清偿、转移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包含了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体系监管等环境要素。

  在国内对支付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有不少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对支付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探讨。林兆荣、朱海鸣(2008)指出支付体系监管是支付结算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支付体系监管水平从直接目的上说是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服务,从根本目的上说是为支付体系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服务。高阳宗(2006)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以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支付卡(含储值卡)和汇兑为主体,包括网上支付、定期借记、直接贷记、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托收和国内信用证等在内的非现金类支付工具组合。多样的非现金支付可以适应社会公众转账支付需要,增强支付工具之间的替代性,提高金融机构和工具使用者分散风险的能力。周金黄(2007)以加拿大、欧盟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为背景,对中央银行依托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结算制度安排,通过调控隔夜利率(短期利率)实施货币政策的情形进行了描述。大体是,由于在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日终,参与者必须与中央银行结算,中央银行清算账户的存贷款利率就成为调节银行同业利率的基准,即同业拆借利率被自动限定在中央银行借贷利率区间,如果中央银行借贷利率区间移动,同业利率会随之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行直接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欧阳卫民(2009)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支付体系已经形成了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以票据、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以人民银行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以安全、高效、方便、经济等为目标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机制。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对支付环境的认定和研究缺乏统一认识,但有两点可以达成共识:一是支付体系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影响,所以经济发展状况是评价支付环境的重要依据;二是支付体系由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支付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组成,应是支付环境评价的核心内容。因此,支付环境的评价需从经济环境、支付工具的应用环境、支付系统的运行环境、支付服务组织的建设环境以及支付体系的监管环境等方面展开。

  三、区域支付环境评价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支付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支付环境评价指标是支付交易活动环境特征的数量表现。围绕影响区域支付环境的因素,设计支付环境评价指标,对支付环境状况进行度量和监测,是实现支付环境评价的基础。同时,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支付环境的总体特征,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核心支付环境指标,构建支付环境评价体系。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应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支付环境评价指标的基本要素。由于支付环境涉及到经济金融体系发展多个方面,内涵极为丰富,设计支付环境评价指标首先应明确指标反映了何种支付交易活动的环境特征,如何确认及界定范围。具体说,在支付环境涉及的经济发展、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监管体系中,有的方面能够量化,有的方面难以量化,即便能够量化的方面,有的具有现成的统计平台,有的则不具备数据的可获得性,必须从理论和实践多方面反复论证,才能确定支付环境指标的名称、内涵和计量。每个指标都应具备特定的评价对象、确切的计量单位、明确的涵义和统计口径。2、明确选取支付环境评价核心指标的原则。影响支付交易活动的环境指标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每个指标都从某个角度或某一方面反映支付体系运行的环境状况。设计支付环境指标体系不可能对所有的指标都加以利用,只能从中选取一些代表性强、信度和效度高的支付环境指标,即选取一些核心指标。核心支付指标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反映支付环境状况。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能涵盖支付环境的基本内容,全面、系统地对支付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指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计量性,指标名称确切、口径明晰、计量单位和计算时间明确、操作方便。

  可比性原则。所选指标应能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指标的口径范围可比,要对指标的定义、范畴进行界定。所选择的指标应具有机构认可、通用规范、来源稳定、统计持续的特点,并在整个测评区域或不同地市都能够定期采集到,以保证采集指标能够进行科学的纵、横向比较。

  连续性原则。在指标设计中,要审慎对待数据连续性问题,确保数据的有用性和可持续性,保持指标历史数据的连续可比。指标的采集要注重与已有相关指标的衔接。

  有效性原则。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客观反映支付环境发展状况,同时兼顾规模和效率因素,能对区域支付环境发展状况进行如实、有效反映。每一个类别采用多个分项,包括若干指标,指标之间相互补充。

  可行性原则。支付环境指标涉及面广,获取时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在指标选取时,应慎重考虑指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考虑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可靠性和成本。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以及要确保数据可以量化计算。

  3、设定区域支付环境评价指标。根据支付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我们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环境、支付工具应用环境、支付系统运行环境、支付组织建设环境、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环境五个方面设计了66个评价指标。经济环境主要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支付能力等因素对支付体系运行产生的影响。支付工具应用环境主要评价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程度、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水平、支付工具受理和使用状况。支付系统运行环境主要评价支付系统服务能力和支付清算纪律执行情况。支付组织服务环境主要评价社会公众享用银行机构提供的专业化支付服务的便利程度。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环境主要评价支付体系的社会认知水平、市场服务和政府政策支持状况。

  (二)区域支付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

  支付环境评价等级就是依照支付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地区支付环境状况做出的综合判断,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出来。在对区域支付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上,可将支付环境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支付环境是指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完善,支付服务能力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广泛,支付系统运转效率高,社会公众支付便利,支付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D级支付环境是指区域金融基础设施一般,支付服务能力弱,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程度低,支付系统运转效率差,社会公众支付不便,支付体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B、C级则介于两者之间。

  四、区域支付环境评价机制在陕西的实践

  根据支付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陕西省各市支付环境数据进行认真调查、采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性开展了陕西省11市(区)的支付环境评价工作。通过对支付环境评价过程和结果分析,陕西省支付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支付环境持续优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支付环境改善,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支付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形成包括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组织格局。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稳步落实;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形成以票据和银行卡为主体,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为补充的工具系列;支付清算结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骨干,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主体,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以及西安同城评价交换系统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架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机制初步形成,支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的广度不断拓展,支付环境持续改善。

  (二)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支付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支付服务需求旺盛,对支付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城乡支付服务环境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支付体系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加之支付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支付工具电子化趋势方兴未艾,支付服务市场竞争激烈,现代信息技术在支付领域广泛应用,支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支付体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完善的支付体系,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三)金融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区域支付环境存在差异

  从支付环境评价结果看,区域和城乡支付环境还存在明显差异。一是中心城市的支付环境要明显优于其他城市。西安市在经济环境、支付工具应用环境、支付系统运行环境、支付组织环境、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环境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其他城市由于经济金融发展条件制约、城镇化建设进程相对较慢等原因,在支付环境上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支付环境差异很大,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金融基础设施缺乏,支付工具应用环境较差,支付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促进支付体系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今后改善支付环境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支付结算知识普及不够,宣传培训工作需要加强

  就支付环境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虽然在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上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公众的金融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支付结算知识普遍欠缺,对各类支付产品和结算工具的性质、功能了解不够,在经济、金融活动中运用支付手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普及金融及相关支付结算业务知识,使社会大众了解支付组织、熟悉支付系统、掌握支付工具,增强支付风险意识,是支付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从支付环境评价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来看,支付环境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加快支付体系建设,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支付环境评价,建立支付环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发现支付体系建设薄弱环节,明确支付体系建设重点,把握支付体系发展规律的必要手段,能有效避免凭借经验和印象评价支付环境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开展支付环境评价有利于客观和准确了解支付体系建设状况,有助于增强支付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支付体系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阳宗.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会计,2008,(4):25-32。

  [2]廖福辉.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思考[J].支付清算,2011,(10):18-19。

  [3]林兆荣、朱海鸣.加强对支付结算体系监督管理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8,(7):81-83。

  [4]欧阳卫民.现代支付论[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5]周金黄.现代支付体系发展与货币政策机制调整[J].金融研究,2007,(1):154-16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yinhanglw/4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