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艺术论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9 11:28:20更新时间:2021-05-29 11:28:20 1

  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美术修养。基于此,文章从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核心素养内涵出发,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探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

  一、关于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认知

  1.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基本概念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如纸张、橡皮泥、瓶子等物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动手制作出具有综合性、创造性、趣味性的符合学生兴趣、制作能力的作品。学生可以综合调动各种感官系统参与制作的全过程,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手工制作具有直观性——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和直接感受到物体的存在;形象性——把平面的事物转化为立体的存在,使物体“活”过来;灵活性——学生的上课方式比较灵活,想象力不受拘束,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因此,手工制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1]。

  2.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美术的手工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教学难度也逐渐提升。一方面,学生需要开展大量的动手、动脑活动;另一方面,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以下三点要求。第一,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的基本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提前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材料,为课程的开展做好基础工作。第二,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师需要做学生的朋友,以合适的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富有童趣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师要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不仅是为了最后的作品成果,而且是为了制作过程中的学习心得与收获。对此,教师应该予以综合评价。

  3.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具体知识的教学过程,其核心素养培育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美术学科具有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分支的手工教学,不仅承担培养学生以上核心素养的任务,而且也有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其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学生开展手工学习,最重要的是在观察物品、创造物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体系,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2]。其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手工制作是学生需要动手开展实践的创作活动,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三,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手工制作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与生活的高度融合,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二、当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问题

  1.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内容有待深入由于固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在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未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缺乏专业的手工制作工具等。部分教师难以快速获取大量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即使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部分教师也难以做到熟练使用。若学校对于小学美术手工教育的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就难以保证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手工材料,那么课程就难以顺利开展,也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和学校必须重视手工教学的材料准备工作。同时,部分教师对于手工教学缺乏足够的专业技巧。一些美术教学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但其在开展手工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限制,导致部分学校美术手工课程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难以深入学习手工制作课程,也难以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会。

  2.教学活动设计单一,课堂氛围相对沉闷目前,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单一,其教学方式方法受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境设计缺乏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展示手工制作作品并让学生模仿,而不是创造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行探索如何制作手工作品,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部分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缺乏足够的关注,以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课堂难以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难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美术素养。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其往往是让学生单独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没有创新活动形式。这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方法单一,难以培养学生信心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采取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往往采用单纯的分数或等级形式。这一方面没有对学生的作品给出具有实质性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也没有完全区分学生之间的表现差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进行实际点评或者讲解,但其教学评价停留在浅层次,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难以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也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质量可能会缺乏关注,其学习的信心难以得到有效增强。

  三、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创新策略

  1.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拓展美术手工教学的深度在小学美术手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多样资源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加强手工制作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资源,并将手工制作的作品用于生活,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拓展。生活中的手工制作资源包括各种纸箱、瓶子、植物等,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资源有效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拓展手工制作的学习深度。在小学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恰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创作不拘泥于某一种材料,鼓励学生用多种材料资源创作作品[3]。笔者以小学二年级《石头变变变》一课教学为例说明。首先,教师提前向学生说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准备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等物品。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世界上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通过观看石头的图片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准备自己制作石头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创作,并给予学生手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创作。最后,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装饰的材料,如制作假山的纸箱或小草等,让学生完成作品,并在班级内评选优秀作品。

  2.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在小学美术手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丰富、有趣的手工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的积极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缓解以往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枯燥感和单调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会到手工制作的魅力。小学生因为年龄和性格特点的限制,在心理上往往乐于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手工制作的活动,营造充满童真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制作的兴致会比较高,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笔者以小学三年级《捏塑动物》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教师在课前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播放比较欢快的歌曲,以营造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创作。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动物设计独特的衣服。最后,教师可以挑选比较合适的作品,设计“灯光”“舞台”等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可以拍摄活动图片上传网络,邀请他人观看、评价。

  3.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手工制作的自信在小学美术手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对手工制作课程中学生表现的评价,不仅需要依靠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进行,而且需要依靠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作品的整体审美等因素进行。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给出分数,而且应该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强调发展性、综合性、创造性,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发展情况,保护和鼓励学生对于制作的兴趣。教师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加以支持,让学生体验制作的愉悦和成就感。

  以小学五年级《老矿灯》一课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前,教师为学生说明这节课的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程度;第二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能力;第三是教师对作品的综合评价。这样,教师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其次,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台灯的基本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打分。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用木头或纸箱等材料合作制作台灯,并让小组内先自评,再让小组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四个小组的作品,从材料使用、审美、结构、实用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孙皖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J].教育界, 2019(25):105-106.

  [2]田甜.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34-135.

  [3]廖雪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速读(下旬),2019(7):94.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研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英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yishulw/7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