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证券论文

金融教学的如何定位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23 10:29:21更新时间:2016-11-24 08:40:55 1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金融本身是一种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本身并为创造价值,金融交易是一种未来收入实现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天的钱今天来说,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优秀金融论文。

金融经济学研究

  1开展金融实验教学环境的局限性

  1.1实验场所的局限性

  基于金融行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学生无法直接进入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实习,为了让学生在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了解现实中的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交易、保险业务,学生只能在学校小规模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模拟实践,将理论课的知识点在实验室进行验证,强化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

  1.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局限性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的指导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在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时代,教师必须要适应信息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具备专业理论强,实践水平高的基本素质。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理论素质高,但是缺乏金融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从金融机构聘请的兼职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理论知识、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在金融实验教学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1.3学生模拟实验的局限性

  金融实验课受课时少的限制。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只能简要地了解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工程领域的所有实验项目,教师仅仅是学生实验的启蒙者,为学生将来从事金融实践工作起引导作用。金融产品交易具有时间性,金融交易要受金融市场交易时间的限制。在安排实验课授课计划时,要遵循学校的排课时间,因此,金融实验课的上课时间不能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完全同步,为实验课教学安排和学生模拟交易带来了不便。实验室建设规模受资金和建设面积的制约。一般情况下高校金融实验室规模普遍较小,而在高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在实验室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室工作负荷较高,但是学生人均实际使用实验资源的水平较低。

  2金融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2.1建立多功能模块化金融模拟实验室

  金融实验室的建设要突出前瞻性、模块化、应用型、研究型特色,使实验室建设的步伐能够满足金融学教、学、研全面发展的要求,持续不断地凝练优质教学资源。

  2.1.1金融实验室建设的前瞻性[1]通过现代IT技术搭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化实验系统,构建一个集金融教学、研究、实训模拟三位一体的多功能金融实验室环境。构建以大型专业数据库为核心的金融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要能够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1)系统提供的数据能够满足模拟真实的股票、期货、外汇、股指期货、黄金等交易环境,学生通过模拟交易,锻炼金融投资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2)系统提供的数据库要能满足金融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基础分析,系统提供的金融资讯、案例、金融数据可用于教师和学生从事金融学基础研究。(3)专业数据库要与校园局域网链接,解决学生模拟实验受地域和时间的制约。(4)突显金融实验室特色。利用大屏幕显示墙、一机多屏显示器等提升金融实验室的教学效果。

  2.1.2建立模块化的应用型、研究型模拟交易系统根据金融学科方向建立相应的模拟交易系统如图2所示。通过保险、信托模块,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保险业务流程,提高保险实务操作能力。通过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块,学生可以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出纳业务、结算业务、账户管理业务、银行卡业务、日常代理业务等,在仿真的模拟银行操作环境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练习,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理论知识点。通过证券投资模块,学生可以进行股票、期货、外汇、股指期货、黄金等模拟投资交易。通过模拟交易环境,可以使学生对证券投资的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际操作层面。金融工程模块则是面向金融学基础研究,使学生在掌握金融理论的核心知识与理论框架的同时,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基于实验室的专业数据库进行金融资产定价研究、金融风险评估、投资组合分析、公司投融资流程设计。

  2.2不断优化实验软件配置

  目前,市场上有多家机构提供金融实验室软件,如:大智慧、钱龙、南京世格、东方迪格、北京锐思数据、国泰安等公司,其提供的软件各具特色,并且具有模块化和专业化特点。例如:保险精算(非寿险、寿险)模拟系统、浙科保险实务模拟教学软件、智盛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系统、钱龙高校金融教学系统、大智慧高校金融教学系统、智盛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东方迪格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RESSET教学辅助软件等。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高校在选择实验室软件时应该主要关注该公司是否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实验室构建方面的丰富经验,公司是否具有雄厚的软件开发、售后服务、软件升级的技术力量,软件是否具有易操作性、仿真性。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指导教师还要针对教学需求、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市场变化定期与软件开发公司沟通,对教学软件进行优化和持续升级。

  2.3注重加强指导教师实践水平的培养

  为了解决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要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进修,学习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掌握实验教学新动态。此外,学校和学院要加强与证券公司、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委派指导教师在金融机构进行阶段性的业务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出专业理论强、实践水平高的专职实验指导教师。

  2.4设立“研究性实验”,促进学科发展

  目前,金融学实验课程以“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以“综合型”实验为辅。随着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逐步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学术型”转变,为了适应这种教育目标转变方式,推动金融学科发展,应该开设金融学“创新-研究性实验”。例如:在开设金融工程模块时,围绕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既注重金融实验的应用教育,又强调以金融实验推动学科发展。在实验管理模式上,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对“基础-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采取“课程式”管理,对“创新-研究性实验”采取“项目式”管理,并设立“大学生实验SRTP”项目基金和“创新实验研究计划”基金,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2.5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

  充分运用学校、院、系的人力资源脉络,定期邀请金融领域的学者、专家、业务骨干,基于学院提供的实验室资源,开展金融实务培训、模拟交易大赛、执业资格培训、专题讲座,扩大实验室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领域,将单一的“教学型”实验室转为集“教学、学术、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金融实验室。

  2.6加快实验教学配套课程体系建设

  金融课程设置要尽量反映出国际和国内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与实验模块相配套,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此外,根据学校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3结束语

  金融实验教学要定位明确,在建设金融实验室时突出前瞻性、模块化、应用型、研究型特色,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一个教学、研究、实训模拟三位一体的金融实验环境。因实验室硬件投入具有一次性、周期性特点,所以在实验室设计阶段要为硬件平台搭载的软件保留足够的升级空间,从而不断优化实验软件配置。

  阅读期刊:《金融经济学研究

  《金融经济学研究》(原《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其原名为《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更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因本校升本而更名为《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2)657号),从2013年起更名为《金融经济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engquanlw/6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