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智能科学技术论文

分析数字测图与GIS数据之间的关系-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1-02-26 13:35:16更新时间:2022-03-17 14:33:50 1

  分析数字测图与GIS数据之间的关系

  张昊然

  (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数字测图日益成为GIS数据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测图要求的影响,使得数字测图不能很好地满足GIS的要求。通过分析数字测图与GIS数据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提出GIS数据扩展模型的概念,为图库一体化数字测图软件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数字测图GIS数据扩展拓扑

  一、前言

  虽然航测、遥感等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在空间数据采集、动态更新,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所需的大比例尺空间数据获取方面,野外实地测量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为此,近几年的数字测图技术、测图软件等发展比较迅速。同时,随着GIS的发展,数字测图日益成为GIS重要的数据来源,许多数字测图的后期工程都要求建立GIS数据库。

  由于目前的测图方法和绘图软件主要还是面向传统图形应用,数字测图成果与GIS数据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字测图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数据与GIS数据之间的无缝接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一方面我们拥有大量的线划数据(如DXF格式数据),另一方面许多GIS系统数据匾乏。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数字测图与GIS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数字测图存在的问题

  数字制图是研究地球表面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及其表达的技术,最终得到数字式和非数字式的地图产品。其主要应用在纸质地图生产和屏幕地图制图中,强调空间地理信息的传输和表达。由于受传统测图要求的影响,数字测图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测站式测图方式

  目前,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一般采用全站仪以测站方式进行,这不仅大大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但是该作业方式使得数据获取是围绕测站的可见区域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与图形绘制难免带有测站的影子。例如规则的四边形建筑物只需测出3个点,第4点可根据其几何特征在微机上完成。所以说,外业测绘就难以构建完整的地理要素。

  2.数字测图绘制的指导思想

  测绘人员以外业采集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地形图图示、地理要素分类与代码和数据字典进行机助地形图绘制。这就造成了地形图的绘制模式是一种基于可视化的拼凑模式,这会使得许多要素无要素代码,造成分层混乱。

  3.属性数据采集

  属性数据是非空间数据,主要表示空间实体的定性(如名称、类型、特性)和定量(数据和等级)特征在一般的数字测图软件中,属性数据是通过注记或图形的颜色、线型、大小等方式来表达的,这些内容一般直接通过图形可视化即可表达出来,不需要属性数据库的支持(部分软件本身就没有属性库)。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建立起了采集属性数据的习惯,即按照《图式》要求进行。但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看,这些属性数据远远不能满足建立各种统计、分析模式的需要。在没有空间数据库支持的情况下,即使采集了属性数据,也不能很好地与实体的ID建立有效的关联。

  三、测图软件与GIS软件的冲突

  数字测图的理论和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大多数的测绘软件基本完全实现了地图图式上的绘图要求,能满足数字成图的需要例如清华山维、广州开思、南方CASS等。由于是针对地图制图,这些软件一般都提供了数字化仪采集、扫描矢量化、多种数据格式转换、地图投影变换、坐标变换、几何纠正、地图编辑,地图整饰、专题图制作和输出EPS等功能。此类软件操作性比较强,编辑功能强大,具有很好的地形图可视化的表达效果,但是忽视了空间数据的生成和利用,没有考虑到数字地形图的进一步利用和向GIS的转换。

  目前在测绘行业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国外GIS软件有Arc/Info和MapInfo等,国产GIS软件有MapGIS,SuperMap和GeoStar等,由于GIS类软件具有强大的地理属性管理的能力,因而它们主要应用在空间数据获取和管理上。GIS类软件的中心目的不是地图生产,而是空间数据的分析应用地图制图只是作为它输出部分的一种形式(GIS输出形式包括:屏幕显示、地图输出、打印输出、基于Intenet的地图输出等)。因此GIS中的地图制图功能要求较低,不需要达到地图正式出版的要求。由于测图软件与GIS软件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这两类软件难以避免的冲突:

  1.数据格式障碍。由于测图软件不具备GIS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所以当对测图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就需要数据转换,但是转换后的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2.缺少拓扑信息。测图软件缺少生产拓扑信息的功能,做图时难免产生一些人为错误,如线段重复、多边形不闭合、多节点等问题。

  3.数据供给现状。测图软件符号化强,为了达到较好的可视化效果,作业人员定义了许多图块、线型、字体、填充图案,这些数据格式在GIS环境下很难正确表达。当真正利用制图数据去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时候,就必须删去制图要素、修复结构化问题(悬挂、裂缝、互粘等)以及净化规范数据(清除图块、冗余和垃圾,按国标分层、赋码等),然后才能进行结构化实施,进入GIS系统,建立空间数据库。但仅就第一步数据整理而言,就十分麻烦和枯燥,甚至是无从下手。

  四、测图数据与GIS数据的比较

  测图数据和GIS空间数据相比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二者作为现实世界的反映,均以现实中的地物地貌抽象出来的几何特征为基础,所以具有共同的几何形态。测图数据主要用于地图制图表达及地图出版,以信息传输为核心,侧重图形数据的表达,以地图作为最终输出的产品,要求达到被人理解的程度;空间数据主要应用于地理空间分析,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侧重属性数据的表达,以分析查询结果数据作为最后的输出形式,要求达到能够被计算机分析的程度。由于侧重点不同,二者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了差异。

  1.形式与内容差异

  测图数据符号化强、属性简单;GIS数据图形简单、属性完善,有拓扑;在GIS数据中无符号、线型、填充区域的概念,只有编码和属性。

  2.对象完整性差异

  测图数据强调图形协调性,很多时候为了突出图形的效果而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而GIS数据强调要素的完整性。

  3.拓扑关系的表达差异

  地形图将拓扑关系寓于图形之中,需要人的知识来解译、判识;而GIS数据中拓扑关系是生成的,拓扑关系即为数据。

  通过对测图数据与GIS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测图数据是空间信息、拓扑关系、属性信息在平面上的一种最大化集成,由于图纸的信息承载能力有限,所以这种集成也是有局限的,这种集成信息的应用需要阅图经验来分解,它难以胜任GIS分析。测图数据与GIS数据关联密切,但它不是GIS数据的替代品,所以说目前的制图生产方式,势必影响到空间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五、测图数据与GIS数据一体化生产

  回顾我国数字制图发展近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地图工作者紧紧围绕两项基本任务开展工作:一方面采用数字制图方法,在对地图内容编辑修改之后输出感光胶片来生产纸质地图;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地图内容采集获取空间数据,得到数字地图。两者之间虽然关系紧密,其研究对象都是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和表达,但其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所以这两项工作是单独进行的。

  由于GIS数据的获取常采用数字化已有纸质地图的方法,因此所获取的GIS数据现势性较差。用这些数据进行地图生产必须对地图内容进行编辑修改,要利用有关资料对地图内容进行更新以得到现势性较好的地图产品。在地图制图与GIS数据生产一体化技术没有应用以前,更新后的地图图形数据不能更新GIS数据,这样就存在原有GIS数据和现有地图产品现势性不一致的矛盾。对于一些涉及全局范围的地图生产作业任务来讲,是不能容忍这种新的纸质地图与陈旧的GIS数据“两层皮”的局面存在的。要想得到内容相一致的两项成果(纸质地图和GIS数据),现有的技术只能是分两步走,先做完一项再去做另一项,有两种流程:

  1.如果先生产了纸质地图(地图数据不是GIS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得到GIS数据,则必须进行地图内容赋予属性、连接地名指针、面状要素放置面域点,以及建立拓扑关系等工作。

  2.如果先生产了GIS数据,再要生产纸质地图,则需要把GIS数据符号化后重新编辑修改,工作量很大。

  不管上述哪种流程,对作业单位来说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给实际应用带来了极大不便。只好放弃其中的一项,所以在生产实际中经常出现有图没数据或有数据没图的情况;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生产作业,尤其是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的生产中,迫切希望在一个生产流程中同时得到两种成果,把地图制图与GIS数据生产结合起来,既有纸质地图成果又有GIS数据成果,实现了两者的一体化生产,这是数字制图发展到现阶段所反映出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

  六、结束语

  地图制图与GIS数据生产是测绘工作者现在和将来从事的两项最主要的任务,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以目前的条件,很难同时完成两项工作,即使依次实施,由于在实施时间上的差异,最终的纸质地图和GIS数据会出现许多的不一致。本文通过比较测图数据与GIS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提出图库一体化生产的模式。此模式必将大大节省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边馥苓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1996

  2.樊红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199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nengkexuejishulw/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