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智能科学技术论文

核心期刊发表负荷分配对850mm粗轧机中间坯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2-12 13:58:27更新时间:2015-02-12 13:58:55 1

  摘 要:本文以实操的角度,结合玉钢850mm中宽带在轧制中间坯时粗轧翘头或扣头的实际情况浅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核心期刊发表,中宽带,负荷分配,翘头,扣头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良好的中间坯对成品板形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玉钢850mm生产线粗轧机组是一架带立辊的可逆式粗轧机,可用三、五、七道次轧制,常用五道次轧制。由于出口没有限制性功能设施,极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为获得对称性较好的中间坯,对粗轧轧制道次、变形量分配、侧压量、开终轧温度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理想的轧制工艺条件是不存在的。实操表明:辊径,辊身表面状态、轧件上下表面温度差、标高偏差等等都可能导致非对称轧制。在非对称轧制条件下,轧件咬入时由于没有前端变形的阻碍,轧件头部便会发生弯曲,向上弯曲则为“翘头”,向下弯曲则为“扣头”[1-2]。翘头过大时,轧件容易撞击护板或者辊身水冷却装置,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缠辊”事故;扣头严重则对辊道造成破坏性冲击,严重时发生轧件钻入地沟的情况。一但发生,处理难度非常大,停产检修时间致少在8小时以上。因此,在操作上控制粗轧中间坯头部状态,对稳定、顺利轧制和机械设备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玉钢850mm中宽带生产线粗轧区热轧实际中调整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1 影响轧件翘头、扣头的原因及调整对策分析

  生产中影响轧件翘头、扣头的因素有很多种,这些因素互相联系,共同影响,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如下。

  1.1 开轧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在炉中加热的板坯,虽然经过了加热均温段,但是,仍然存在板坯出炉后上下表面的温度差异,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粗轧中间坯产生影响。问题是实际生产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差过大现象(如:出钢节奏过快、煤气压力波动、进冷坯等)形成所谓的“阴阳坯”。温度高的一侧变形抗力低,纵向延伸长,温度低的一面则相反,因此出现向温度低的一侧弯曲。

  产生温度差异除加热炉原因以外,还有板坯在辊道运输过程中散热,上表面散热比下表面散热大,形成上表面比下表面温度低的现象。再有就是除鳞先导水和上表面残留水造成上表面温降。

  上述情况叠加结果可能产生翘头,也可能产生扣头。当情况比较严重时,就会撞损辊道或导位装置造成设备损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粗轧板坯头尾部控制,而且影响精轧板型的控制及卷取卷形。所以通过粗轧操控手段来拟补原料坯温度差的影响,保证中间坯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2 负荷分配的影响

  合理的轧制负荷分配有助于消除一些板坯缺陷,保证板型良好和轧制状态的稳定。在温度不均,轧辊磨损等因素造成调整辊速比无效时,可通过负荷的分配重新调整来干预板坯进出粗轧机时的状态。 在重点限制第一道次变形量、合理分配第二、第三道次变形量、控制第四道次变形量,以小变形量完成第五道次的原则下,调整负荷分配,特别是第三道次头部变化最为明显,第三、四、五道次随着轧辊轧制吨数的增加变形区的状态发生变化进而(摩擦因数和辊形变化)板坯头尾的状态发生改变。

  1.3 轧辊使用吨位的影响

  随轧制吨位的的增加(轧制吨位1000T以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下辊的磨损比上辊严重,上下轧辊摩擦因素发生改变,下辊的摩擦因素比上辊因数要大,表面摩擦力上下不对称又是引起翘头和叩头的另一个因素。无论怎样改善冷却条件,此种现象都会存在,轧辊表面后期检查对于操作工来讲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做到适时更换。

  1.4 轧制线高度的影响

  轧制中随轧辊的磨损轧制线高度发生变化,轧制线过低易出现翘头,但轧制线高度无法进行在线调整,实践表明通过适时调整道次变形量是有效果的。

  1.5 辊径的影响

  由于较小辊径有利于延伸的因素,加大了翘头的呈度。上机粗轧平辊采用的是下辊压配辊,即上工作辊比下工作辊小,一般采用10mm~20mm的辊压,为减少翘头现象,一般采取较小辊径下限辊压、较大辊径上限辊压的配辊制度。

  2 轧件翘头的负荷分配调整措施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调整上下辊辊径比容易避免轧件的翘头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温度不均、轧辊磨损等因素造成调整上下辊径比无效时,就需要同过负荷的重新分配来调整。

  在实际生产中,新辊开轧应考虑轧制线高度、辊径差、辊径大小、第一道次负荷分配、开轧温度、板坯的宽度和化学成份来预先进行各道次的负荷分配。

  生产中Q235的负荷调整措施:

  现以实际生产中生产Q235B为例子来说明负荷调整措施:板坯来料厚度180mm,宽度700mm以下,中间坯在28mm,轧制吨位在1000T以下,负荷分配有以下方法:

  调整方法:减小第一、五道次的负荷,增加第二、三、四道次负荷,具体调整参数如下:

  减小第一道次负荷(压下量、下同)由原来的27.8%减小到26.1%,辊缝在132.9~133.8mm之间,增加第二道次负荷由原来的30%增加到30.8%,辊缝在91.4~93.3mm之间,增加第三道次负荷由原来的30.8%增加到32.6%,辊缝在61.3~62.6mm之间,增加第四道次负荷由原来的35.7%增加到43.5%,辊缝在34.5~35.8mm之间,减小第5道次负荷由原来的33.3%减小到31.4%,辊缝在24.6~25.9mm之间。

  3 结束语

  3.1 生产中在线调整翘头的可行方法为各道次负荷分配的调整。

  3.2 新辊开轧时辊形不稳定,第一道次相对压下量和速度应适当的减小。而且新装入的工作辊不宜采用调整负荷控制翘头或扣头,原因是新辊辊形不稳,加大负荷时极易发生打滑,会造成堆钢或损伤轧辊。

  3.3 在玉钢经常生产的钢中,同钢种坯宽的比窄的容易调整一些,冷轧料比一般的Q235难调整一些。

  3.4 调整针对的是第一、五道次的调整,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第四道次的温降不要太大,以免造成四,五道次负荷过大。

  3.5 采用上述方法后,中间坯头尾形状较好,降低了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带钢的成才率也得到了提高由原来的97.3%提高到了98%。为玉钢创造了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海滨,于全成.热轧带钢头部翘曲原因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06,18(7):31-34.

  [2]庞玉华,刘长端,王伯建.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的影响因素[J].钢铁研究学报,2007,19(5):35-36.

  [3]王岑.中国热轧宽带钢轧机及生产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4]王廷薄.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于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nengkexuejishulw/4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