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职业教育论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01-25 16:36:22更新时间:2014-01-25 16:36:44 1

  [论文摘要]文章对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阐释了职业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策略的建议:改革思政课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开展“七模块”“四循环”教育活动;开展职业观示范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职,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概念界定

  1.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职业价值观是指对待职业的观念和态度,是职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就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职业价值观着重指学生的择业观或者择业倾向。然而,事实上,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差异显著,原因在于职业价值观实质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关乎人的需求、态度、目的和信仰,而择业观并不涉及工作价值观内在本质如对待劳动的看法和态度。高职教育区别于高等大学教育,它是高职院校学生入职前接受教育的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素质以及职业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反映了职业人员如何对待职业问题,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判断、信念以及态度,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个体在职业工作中呈现出来的态度,是个体的职业评价。

  2.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教育是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受教育对象是就业者,而职业教育又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和培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并使其获得一定水平的某种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就业或提升就业后能力的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既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目标。广义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包括所有与职业价值观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而狭义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一定社会对职业的要求,按照受教育者个体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并采用一定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的实践活动。文章使用的是狭义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概念。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区别。职业价值观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职业价值观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侧重于传授知识技能,侧重于实践能力和具体工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劳动者,而劳动者素质也就体现了该国从事劳动的所有人的总体素质水平。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人的劳动实现的,所以,劳动者素质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这里主要指狭义的学校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攀升而就业率不容乐观,高级技术人才依然短缺,这是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结果,造成对专业技能教育的忽视。学历和能力并不成正相关,近年来,学历的高低并不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唯一标准,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受聘人员的实践能力。从本质上来讲,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区别在于,专业技能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基本专业素养、相关专业技能、专业实用能力的教育活动,着眼于劳动者所从事行业的劳动者必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然而,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针对某一行业从业者进行的相关的有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的教育活动,职业价值观教育侧重于让从业者体验到本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所在。

  2.两者的联系。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专业技能教育离不开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没有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引导,专业技能教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再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如果缺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话,从业人员未必能在职业生涯达到其潜在的高度,只能停留在一定的水平,缺乏职业价值观教育也有可能导致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缺失,没有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从业人员,无论具备再超群的技能,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引人反感。另一方面,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始终贯穿在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过程中,脱离专业技能教育而空谈职业价值观是毫无现实意义的,其后果往往是形成长篇大论的空洞的理论,缺乏现实根据,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就工作活动而言,缺乏专业技能教育的从业人员,所体现出来的无非是语言大于行动,只会唱高调,不会踏踏实实做事情。总之,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价值观教育都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二者在职业教育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脱离专业技能教育而只谈职业价值观教育会导致专业技术水平的缺失,脱离职业价值观教育而只谈专业技能教育会导致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匮乏。

  三、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策略的建议

  1.思政课教学改革。高职院校针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思政课,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意义重大,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务必在政策的引导下整合资源,从院校实际出发实施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思政课教学内容务必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大纲和计划,将职业价值观与择业观相结合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深化高职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识。思政课堂应避免只讲枯燥无味的道理,教师应结合当前出现的热点问题、职场典型事例,以及独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讲解,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课堂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创新课堂形式,比如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职业特点,将思政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平台。思政课还应结合真实的案例,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比如,就某一专业的往届毕业生成功就业,在本职岗位做出成绩为典型,结合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

  2.专业课教学改革。首先,结合专业技能课内容,适时引入职业价值观教育知识。专业具体方案即针对专业技能教材的具体内容,在相关章节增设职业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案设计,明确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有现实意义、与技能紧密相关的内容渗透价值观教育。例如涉及“组织结构”这一术语时,根据定义内容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利于分工合作,这时,可以涉及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团结协作的内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给学生带来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具体的职场中,什么样的活动能体现团结协作?团结协作能给团队及成员带来何种益处?”还可以设计并开展一些小型游戏,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促进交流,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作为个体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再比如,当涉及企业的职能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时,可以迁移有关人生目标等问题,给学生提出启示性问题“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以问题给学生启发,激发学生的深思,进行讨论和演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其次,考虑到高职院校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特长的学生,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其专业知识内在蕴涵着许多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知识、技巧和价值观。因此,专业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给学生呈现学生目标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以及操作规范及工作制度等。这些基本的知识与其将来从事的职业是普遍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出相关职业的分析与研究,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其形成对某一职业的初识和了解,然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对未来职业价值进行初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将职业价值观渗透到专业知识中至关重要。

  3.开展“七模块”“四循环”教育活动。以国家针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政策和理论为依据,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将职业价值观教育具体化,主要包括七大模块的教育:尊重他人、正直的生活方式即诚信、工作的意义、服务的价值、责任的担当、创新的精神、团队意识。这七大模块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和提升学生在相关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比如,职场中,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同事之间,互相尊重是必要的,是一个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保证;诚信在团队协作中也是保证团队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真正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以及服务的价值后,学生应真正摒弃功利性,以体现敬业精神;当然工作过程中承担必要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在职业生涯中,创新精神的发挥也有利于职业的成长;职场中与同事、上下级分析观点,体现着团队合作的意识。具体到职业价值观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倡四步教学模式,即认识、理解、评价、实践四个环节。在认识层面,让学生认清有关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从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认识具体课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某一方面。在理解环节,明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评价层面,组织学生进行实时的反馈。在实践层面,将课堂所学内容在设定的活动中加以运用,真正体验职业价值观的某一层面。

  4.开展职业观示范教育。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学生课外活动的设计方面,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选择,以及必要的指导以形成良好的氛围。在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管理工作是教学中的关键,因此,也要把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去,要兼顾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与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督促机关工作人员拟定一些规范和条例,内容涉及职业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化素养,提高日常管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敬业精神,从教师和教学到教学管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氛围。用全体教职工的态度及敬业精神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总之,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工作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和教学任务,任重道远,贯穿高职教育工作的始终。文章旨在通过结合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中的同步性,构建全面的职业价值观的教学模式,增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可实施性,体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然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的,因此,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客观性和现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研究所在,在将来的研究中遵守其客观性和规律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最大化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yejiaoyulw/3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