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职业教育论文

期刊论文写作范文家庭因素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16 14:46:54更新时间:2015-05-16 14:47:22 1

  摘 要:文章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旨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期刊论文写作,家庭因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家庭教育的浓厚情感性。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由血缘关系决定,这种情感关系贯穿人的一生一世。这一特点使家庭教育特别富有人情味,而且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都受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第二方面是家庭教育的个别性。学生在家庭接受的是个别教育,这一特点使家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这两方面的特殊性,既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前提,又容易使家庭教育失去分寸,难以把握。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情感特征,既可能直接转化成教育的动力,使受教育者接受父母的影响,又常常使教育者的情感与理智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对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是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取得家长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感情往往起着重要作用,而感情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因此,造成父母对子女要求的宽严度把握不准。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每个方面都要争第一,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很容易导致一些父母采用粗鲁的教育方法。比如训斥辱骂,抑或是棍棒相加。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传统“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以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实现父母对他们的过高期望。这种让子女生活在高压恐惧环境中的行为,会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让子女产生怨恨、逆反的负面情绪,加深亲子之间的心理隔阂。有的父母或是祖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不统一,对子女的要求不能达成共识,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培养孩子,往往会使孩子陷入两难的境地,无所适从,最后同样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有的家长过度溺爱子女,对于孩子有求必应,什么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有错不仅不批评教育,还想方设法进行包庇掩护,长此以往纵容孩子的任性、自私,让孩子形成懒散、蛮横、不体谅尊重父母的恶习。这三种家庭教育对孩子极易产生负面作用。

  撇开家庭教育的好坏不说,影响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常见的家庭一般由父母与子女构成,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孩子是最亲近的“伙伴”,他们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也是他们的监护者,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轻松融洽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长远的。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夫妻相敬如宾,家庭成员互亲互爱的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从小接受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养成优雅的言行举止和礼貌待人接物的习惯。

  父母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言行举止,帮助孩子树立正确追求的前提是首先从自身出发,从自我做起。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加深亲子之间交流的层次,引导子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家和万事兴,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培养优秀子女的重要条件。子女是家庭成员的一部分,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因此,父母要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无论是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等,父母应给予子女充分的尊重。只有真正认识、了解孩子,才能理智地对待孩子,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起点,从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入手,构建学校和家庭教育网络。对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共同配合,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首先,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认识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德育的培养目标,端正家长教育观念,使家长清楚意识到,孩子既是自己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个分子,而不能仅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随意不负责任地管教。家长应站在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思考问题,增强责任心,理智地对待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其次,与家长一起制定符合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方案。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明确对孩子的教育应遵循“非成人化”原则,而不能简单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克服以己度人的“自我中心”倾向,经常有意识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充分认识到孩子与成人之间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区别,如思维能力、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等都与成人有质的不同。若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表扬是人人皆宜的营养品”“批评只是功效有限的药物”。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对他们进行感化,使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家长表扬和批评要注意把握分寸,做到客观公正。

  良好的品德行为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初步建立正确的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通力合作,对小学生开展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唐翠美.小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广西教育,2002(13).

  [2]谢永春.刍议小学生养成教育“四结合”[J].上海教育科研,2009(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yejiaoyulw/5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