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入选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3-11-13 11:49:43更新时间:2023-07-13 10:03:38 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人们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教改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以培养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却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大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和培育。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论文,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体育课程教改的背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的体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当前严峻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新的课程教改模式(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和创造型教学原则。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体系

  体育专业由于学生文化成绩较差,更暴露了专业理论课应试教育的弊端,理论教师常常照书宣读,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讲些题外趣闻,有时理论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理论要则,学生却听不进去。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又养就了学生考前1-2周突击复习的坏习惯,使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基于素质教育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纪体育师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提出了以学校体育学这门兼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专业理论课为突破口的体育专业理论教学整体教改方案—,’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

  1教学改革的背景

  1.1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成为主导经济。这对教育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当说,教育理论界多年前就已经注意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若干前奏性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例如: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就自始至终暗含了培养创造性以适应生存需要的主题。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务虽毫无例外是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报告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4个支柱。报告对尊重个性发展给予特别的强调,这实际上囊括了构成现代化创造型人才智能结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1.2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建立在“仓库理论”基础上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难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应试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结果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开发,多样化的创造个性得不到发展。在体育专业理论教学中表现为把知识看作是一种能力,对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情感、思维、个性体现并不重视,在教学中常常表现为反复灌输,并以考试成绩定论等手段以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以考试结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养成学生平时不读书,考试靠突击的坏习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创造动机得不到发展,“应试教育”选拔出的“精英”,大多成为高分低能。这种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使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规律的过程本身缺乏热情。在体育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弊端体现在:1)考前用功压倒平时兴趣,用外在的压力抹杀人天生具有的对知识追求、好奇和内动力。2)教师压倒学生,教学被看作是教的过程,而非学的过程,学完全服从教。3)死的知识压倒活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的知识都不能转变为学生现实的学习活动,理论脱离实践。4)学习内容的先后是以理论知识的复杂程度而不是以人的学习心理为次序,知识被看作是一种外在强加物。

  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体育专业理论过程中,也普遍产生了种种厌倦情绪。在1998年对本系1.2,3年级150人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上理论课的注意力集中的有21.02%,较分散的占80.31%,还有8.61%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从整堂理论课的精神状态上看,只有14.96%的学生精神处于饱满状态,说明上课时精神状态欠佳。2000年对本院1,2,3年级共428人进行调查,喜欢上理论课的占33.51%,说明理论课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的影响因素次序为:授课方法(35.66%)、教师教学风格(25.47%)、个人动力(13.94%)、考试压力(11.53%)、教师个性(9.38%)、其它(4.02%),说明教师授课方法和教学风格是影响学生态度的主要因素,教学效果改进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和教师所采用的教法。

  1.3教师教改的迫切需要

  面对体育专业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理论教师上课难的现状,教师在探讨如何进行深入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目标,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从灌输式教学中解脱出来,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他们在局部上进行了改进,如教材改革(通过精选教材内容,增加内容信息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讲座、讨论、课外作业、多媒体教学等),但没有跳出教改活动围绕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传统框架,没有能完全从学的角度人手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行为、情感、动机等,然而它代表了体育专业理论教师的一种改革心声,一种迫切的变更需要。

  2“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1集学术主义课程论与人本主义课程论优势为一体

  学术主义课程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由博比特(Bobbit)创立的工学主义课程论与康茨(Counts)、布拉梅尔德(Brameld)创立的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Steln(;use)、布鲁纳(Bruner)、施瓦布(Szchwab)等,它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机会和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因此它主张(1)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组织课程;(2)设计螺旋式课程、重视内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4)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然而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过分强调理论,偏重课程的学术化(培养少数尖子式教学课程),被认为是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

  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梅茨等人,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affect)、认知(congnition),感情(feeling)、理智(intellect)、情绪(emotion)和行为(behavior)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Humanity—centeredCurriculum)。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基于上述现代西方各流派的优缺点,在体育专业理论教改过程中,首先需考虑到应针对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压倒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等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学习过程,造就学生学会学习、学习适应、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以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个性、兴趣为向导,集学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优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见图1)。

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

  戴尔认为靠言语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而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而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而习得的经验,学习速度慢,但牢固可靠。从目前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曾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教改活动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查询、合作、讨论、演说、辩论等,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使观察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运用和牢固掌握的整体教学目标。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各人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来解释现实,斌予意义,并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着重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给定问题后,就得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各种材料,按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现象,并重视小组合作、商讨,如此既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发展自我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3“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教学模式与特点

  “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如下:教师研究学校体育学学科结构、确立教学起点和教学逻辑秩序~设置章节问题情景~师生协商、确立教学目标~课外资料收集或课外观察或实践活动~个人和小组合作研究~整理和写作一课堂论点呈现、提问、讨论和辩论(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综述~结果记录。

  4“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原则的提出

  与传统应试的教学法相比较,“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在学习组织、学习系统、学习控制、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详见表1)。

“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

  在体育专业理论教学中,我们提出了“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的创造性教学原则。

  4.1学会学习的教学原则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是靠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随粉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也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这个主题,这是索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知识的迫切需要。“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就是调动各种因索,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下,让学生课外自寻资料,自编提纲,课中自我表现,与同学间合作,课后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来体现学生自学、自教、自评的能力,以发展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教法中接受教师和书本里那些现存的知识和解题答案。

  4.2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

  “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在课堂内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此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班级集体化教学和个别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矛盾,采用了创造性教育思想和原则、改变教材体系和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师生协商教材,学生自编提纲,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角色教学等主要形式,教师再不是照本宜科,而是组织引导、控制答疑等途径与学生交往,如此,自然形成了课堂内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心学、死记硬背的教学弊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热情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3师生协商教学的原则

  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主,教师按规定的教学目标,照本宜科,这样既抹杀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全面改进了师生间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采取了以学生兴趣出发,结合指定教学目标、基本教材,教师与学生共商讨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体系、课堂教学形式、内容、教学方法,并共同进行课堂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教学思想。通过师生协商形式,尊重了学生愿望、兴趣、爱好,表达了学生真正的学习思路、情感、思维方式,同时又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投人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种不受干扰和评价影响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由联想式的发散思维,发展了智能。

  4.4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应试教学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个体化,从知识的预习、课堂理解、记忆到课后的复习都是学生个人的事,最后的考试也是衡量个人知识多少的一种形式,因此,这种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间的社会交往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发展学会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际、相互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所进行教改活动的一条重要思路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合作教学的能力,按不同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教材和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更是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的产物,小组间的不同观点的竞争促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学习中接受同学间的知识。师生之间也采用合作教学的形式,鼓励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扮演学者、教师、社会活动家等角色,教师则成为学生的“辅导角色”,在一旁组织课堂秩序,并加以指导。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向导,师生关系转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由此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能力等素质。

  4.5从创造中发展知识的指导教学原则

  与传统应试教育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不同,“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创造、想象知识能力,从收集资料、自编教材开始,学生就根据师生协商教材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接受大量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观点,然后总结出自己所需内容和观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的交换意见,教师的指正,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估、写小论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这种从创造中、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新途径,远比死记硬背知识来得主动、形象、巩固。

  4.6不同学习机制不同指导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这一重点活动过程中,‘旧标一半导式”教学法还考虑了不同学习者与对象间关系的间题,帕森斯曾把学习的机制划分发明、模拟和同一化。结合“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我们把发明指向为以小组形式自编而形成的新的学习内容,模拟是学习其他小组制定和教师修正的新的学习内容。同一化则是学生在思维活跃、创造性人格奋发时,接受所学内容,此时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发明和模仿机制也随之增强。这条原则暗含着3个前提:一是按学生知识水平、能力高低、个性、风格等多样混合原则编小组;二是班组小组中鼓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习,不搞互相比赛、惩罚、成绩排队张榜、相互监督这一套;三是在创造中、快乐中、热烈中接受和学习新知识。

  4.7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我们以新型的创造教育思想彻底改变了“应试教育”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力的状况,全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一半导式教学法的教学,我们强调了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搜寻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图书馆查寻资料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编写提纲能力等;2)独立创新能力;3)和别人合作工作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4)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即通过小组活动,组长负责主持教学活动;5)学会学习能力、独立操作能力;6)演说能力,表达、辩论能力;7)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初步实践能力;8)初步科研能力;9)自我评价能力;10)他人评价能力。

  5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配备条件

  (1)以小班、中班的形式上课(20—40人)为宜,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各项活动。

  (2)考试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且教师需有较大的自主权。

  (3)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包括提供校内“中国期刊网”资料查寻服务。

  (4)学期开始,教师应向学生公开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了解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以便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5)了解学生的课后感受与情况反映,及时地反馈、修正教学目标。

  (6)做好学生工作,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课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2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