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山西汾阳演武话单字调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12 11:44:56更新时间:2015-11-12 11:46:52 1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方言,山西方言也是语言学专家研究的一个方向。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北纬37°8′50″~37°29′10″,东经111°20′50″~112°0′24″,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本文是一篇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山西汾阳演武话单字调实验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汾阳演武话单字调进行声学分析,从声调的音高和调长两个角度进行考察,最终得出了演武话单字音的声调格局和调长模式。

  关键词:演武话,单字调,语音实验,音高,时长

  汾阳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沈明,2006)。汾阳方言语音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大致可以分为“城关片、冀村片、三泉片和演武片”四个小片。演武镇位于汾阳县城以东汾屯公路15公里处,东与平遥、介休县接壤,南与孝义县交界,西与汾阳市见喜乡毗邻,北与汾阳市肖家庄镇相连。其东、南相接的县均为晋语并州片方言。侯精一、温端政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对汾阳方言的音系进行了基本描写,认为汾阳方言有阴平324、阳平22、上声312、去声55、阴入22、阳入312六个声调。目前,对演武话进行研究的文献尚未发现,本文运用实验方法对汾阳演武话的5个单字调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演武话的单字声调特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一、实验说明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

  1.实验例字。按演武话声调系统5个单字调类选择例字,考虑到声调的承载范围,所选样字的声母为不送气清塞音声母,韵母尽量为单元音,并且尽可能构成最小对立体,所选例字如下:

  平声:糕 颠 疤 玻 端 锅 多 高 姑 都 棺 鞭 巴

  上声:股 点 把 补 短 果 堵 鼓 古 赌 裹 堡 打

  去声:故 垫 坝 部 断 过 大 告 雇 肚 灌 抱 霸

  阴入:隔 搭 答 八 格 割 钵 拨 剥 北 得 德 不 革

  阳入:博 达 薄 卜 拔 博 达 薄 卜 拔 达 薄 卜 拔 博

  每个调类有10~15个样字,最终每个调类选10个发音好的样本。录音时,共调查了4位发音人,这样共得到5×10×4=200个实验样本。

  2.发音人。本次实验的发音人有4位,2男2女,都是土生土长的演武镇人,年龄都在50~60岁之间。

  (二)实验过程

  1.录音。使用Cool Edit Pro录音软件进行录音,采样率为11025Hz,单声道录音,采样精度为16位。在录音前先让发音人练习读几遍以达到正式录音时的一种自然状态。录音完毕后,将录音保存为wav格式文件。

  2.基频数据的提取。利用南开大学开发的“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软件对语音样本进行声学分析,主要是调整基频曲线,即去除弯头和降尾,对不规范的断裂或粘连进行修改。最终speechlab的基频统计功能会对每一个语音样品的声调曲线依时间次序自动测算9个点的音高数据和时长,每一个调类为一组,自动得出每个声调的五度制T值参考数值。

  (三)音高和时长的标准化

  1.音高的标准化。由于不同发音人之间的音高频率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发音人也不可能发出两个在声学特性上完全相同的音,因此需要对基频数据进行相对化规整。石锋(1986)采用的T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声调的绝对音高和相对化T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

  T=[(lgx-lgb)/(lga-lgb)]×5

  其中,a为调域上限频率,即全部音高数据中的最大值;b为调域下限频率,即全部音高数据中的最小值;x为测量点的频率。这样得到的T值就是x点的五度参考值。

  此外,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五度值转换时,结合刘俐李(2007)提出的“界域”,她将“界域”定义为±0.1(五度值),即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这样,T值转换为五度值的区间为:

  T值 0~1.1 0.9~2.1 1.9~3.1 2.9~4.1 3.9~5.0

  五度值 1 2 3 4 5

  2.时长的标准化。调长有绝对调长和相对调长,为了便于调长的比较,需要对绝对调长进行调整。本文对时长的标准化采用了平悦铃(2001)等的《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一书中的方法,即先求所有声调调长的平均值,然后求各声调调长和平均值的比值,其规整公式为:

  NDi=Di/(1/n?Di)

  式中Di是绝对调长值,n是方言中调类的个数,NDi是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对调长。

  3.数据处理软件。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办公软件处理实验分析得到的五度T值、时长数据。将分析得到的T值数据和时长数据分别输入Excel,分别作出演武话单字音的声调格局图和各声调的时长表。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

  1.演武话单字调格局

  “声调格局是由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全部单字所构成的格局,声调格局是声调系统的共时初始状态,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础形式。”(石锋,2008)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把演武话4位发音人每个调类的T值分别求其平均值,得出了演武话单字调的声调格局图,如图1。

  图1:演武话声调格局图

  平声调位于调域的中部,是一个平调。演武话的平调并不是一个绝对水平的调型,呈微降的趋势。平声起点的T值平均值为2.43,终点为2.15,二者相差0.28。整个声调的音高范围在2.5~3度之间,并且起伏不超过半度。

  上声调是一个从调域上部到调域下部的曲折调。前段是个高降调,起点的T值是4.5,折点的T值是0.8,折点是前段的最低点,然后开始上升,上升幅度很小。后段调型比较特殊,从折点最低处到时长的2/3处为升,之后将近时长的1/3呈平,终点T值是1.73。

  去声调是从调域中部到调域上部的升调,在时长的0到3/4处上升幅度较大,结尾处基本呈平,调型曲线的起点为2.28,终点为4.1。

  阴入调位于调域的中下部,调型略降,从起点的T值2.03降到终点的1.13,整体在0.9~2.1区间内,在同一层五度音区内,所以可看作一个平调。

  阳入调也是一个从调域上部到调域下部的曲折调,与上声调的调型非常相似,折点处T值吻合,只是起点比上声略高,T值为3.78,终点比上声略低,T值为1.18。

  2.演武话单字调时长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我们把演武话4位发音人5个调类的绝对时长分别求平均值,然后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演武话单字调的相对时长图,如图2。

  由图可知,各声调时长从长到短排序为:上声>平声>阳入>阴入>去声。演武话各声调之间的时长差异总体上来讲,舒声调比入声调长,去声例外。舒声调位中,曲折调比平调长,平调比升调长。入声调位中,阳入调比阴入调长。可见,演武话各声调的长短关系主要是由声调的音高变化,即由调型决定的,因为不同调型的声调发音难度不同,故所需发音时间不同。

  图2:演武话相对调长均值图

  (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演武话的5个调类中,平声和阴入都为平调,平声的音高范围在2.5~3度之间,调值应该记作33;阴入的音高范围在0.9~2.1度之间,调值应该记作22。虽然它们的音高略有差异,但是它们有两个共同特点:都为平调且调型曲线基本都位于调域的中部。结合它们的时长来看,平声为舒声调,阴入为入声调,时长就可以作为区别特征把它们区分开来,而且在听感上,二者并没有明显的音高差异,所以把平声的调值记作33,阴入的调值记作33。

  演武话的上声和阳入都为降升的曲折调,按照起点、折点及终点的T值,上声的调值可以记作512,阳入的调值可以记作412,可见它们的音高略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折点吻合,调型前段都为高降,后段都为低升。此外,结合时长来看,上声是一个舒声调,阳入是一个入声调,时长就可以作为区别特征把它们区分开来。所以,在音高上暂且不做严格的区别,把上声的调值记作512,阳入的调值记作512。

  演武话的去声是一个高升调,起点的T值在1.9~3.1区间内,终点的T值在3.9~5.0区间内,所以,去声的调值可以记作35。

  总体上看,演武话虽然有5个调类,但实际上只有3个调型:2个平调、2个曲折调、1个升调。在演武话声调格局图上可以看出,3个不同的调型之间的对立是很明显的,而相同调型之间的调类时长差别是它们的区别特征。

  三、结语

  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演武话的调值是:平声33、上声512、去声35、阴入33、阳入512。由此可看出演武话与城关话声调存在一定的一致性:2个平声调在音高上没有差异,时长是它们的区别特征,2个曲折调也是如此。但是,演武话与城关话声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调类上,城关话平声分阴阳,而演武话平声不分阴阳,从演武的地理位置来看是受到邻近的平遥方言和孝义方言的影响,呈现出“过渡”的特征;在调型上,城关话去声为平调,演武话去声为升调。除此之外,本文还通过实验得到了演武话的调长模式:上声>平声>阳入>阴入>去声。

  参考文献:

  [1]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4).

  [2]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

  合出版社,1993.

  [3]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0).

  [4]刘俐李.江淮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和折度分析[M].成都:巴蜀书

  社,2007.

  [5]平悦铃等.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素质教育》是以素质教育研究为依托,以大、中、小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它集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资料性于一身,以其新颖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受到教育界领导、专家、中小学管理干部等广大读者的欢迎,连续5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入选了“中国期刊方阵”; 连续3次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连续7次被评为“北京市社科类优秀期刊”(后改为“北京市优秀出版物”)。发行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被誉为“教师的良师益友”;在国外,订户逐年增多,有一定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5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