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中学教师论文初中语文课堂缺失文化内涵原因

发布时间:2016-04-29 16:05:40更新时间:2016-04-29 16:12:14 1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本文是一篇中学教师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缺失文化内涵原因。
  摘要:“文化内涵”这个概念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了。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前辈们竭力呼吁语文课堂本真的回归,奋战在一线的教师们也努力铸造语文的新天地,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了大量的非语文因素,使语文的本色逐渐被抹去。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牢记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上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化内涵缺失,回归

  由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转变。教师的教法不断创新,语文课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的背后,感觉“文化内涵”没有在课堂上被深化。其实,不管语文新课程怎么改革,文化内涵不能改。“文化内涵”的缺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语文教师素养的缺失

  缺乏教学激情,不能感染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去解题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实际教学中,少数语文教师却是感情内敛,语言干瘪,声调平缓;学生则提不起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叫苦不迭。其实,有些教师不乏学识,不乏内涵,课堂中也不乏精辟,缺乏的就是激情。没有激情的语文课怎么可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与自己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呢?笔者听过两堂公开课,一位女教师与一位男教师分别在自己的班中讲《望岳》,两个班级的学生平时都是不怎么活跃的。两位教师都认真地备了课,课上也把诗中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诗人向往那种登上绝顶的壮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中心思想传递给了学生。但是,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激情却大不相同:男教师利用自己浑厚的声音,并且非常有激情地为学生范读,学生被教师的激情所感染,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整个班级沉浸在活跃的气氛中。但女教师的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的兴趣完全没有被调动起来。
中学教师论文

  缺乏课堂掌控能力,不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有的教师就把课堂还给学生,正好自己在课堂上不用讲太多,在合作互动中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有位教师在执教《端午的鸭蛋》,一上课就抛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鸭蛋?”教师抛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学生不去阅读文本,不注重对本文语言的揣摩和诵读,大家此时讨论开了,整个班级热闹非凡,其实真正讨论问题的屈指可数。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整个教室处于混乱状态,等教师真正要讲解的时候却发现学生无法从此热闹中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但是教师的主导哪里去了?这是教师主导能力、把控课堂能力的一种缺失。

  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曾经有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以斤斧入山林”中的“斤”,解释为“一斤”的意思,整句话解释为“拿着一斤的斧子进入山林”。这岂是一个“错”字了得?此时教师的讲解或许会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还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无意识地传递给学生错误性的知识,或许教师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也是模糊的。有一个班主任,正值校篮球队招募队员,他鼓励本班学生踊跃参加,对本班学生说:“作为1班,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我们本应是首当其冲的。”而“首当其冲”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但教师自己都认为是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事之意。学生还在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高兴和自豪。教师自身都不知道自己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硬伤”。

  课改理解不到位

  很多教师认为应该对新课改、新教材有新的认识和教法,认为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但在实践中却把握偏失。

  语文课被“异化”为地理、音乐、美术等大杂烩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真正的文化内涵吗?如有老师处理《老王》一课时,忽略了对文章语句的理解,特别是那句“那是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之精辟与透彻,使文本的深刻内涵无法凸显。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来理解这种“愧怍”更多的是缘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以及对“文革”社会缺失人性的呼唤回归。这也是杨绛先生借《老王》苦苦传达给读者的,也是我们透过文本所体察到的作家的良苦用心。但是,教师就是不能通过让学生多读文本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与作者的良苦用心。却在讲《老王》时讲到很多山区的孩子需要同情,社会上的鳏寡孤独者需要照顾,而此刻坐在明亮教室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确实值得人深思。这样的语文课,“教化味”确实有了,但是“文化内涵”哪里去了?

  结束语

  除了上述,“文化内涵”的缺失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教师本意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或者是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于是将很多非语文的东西搬入课堂教学中,简单的历史背景交代变成了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故事。只要与课文有关的就全部囊括在内,这些势必会导致“文化内涵”的缺失,会使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有所下降,并且在语言面前无能为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文化内涵”的回归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中学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学语文教学》是在吕叔湘先生倡议下于1979年创刊的,叶圣陶先生亲笔题写刊名,刘国正先生曾任副主编,是行业内的龙头刊物之一。多年来,本刊始终恪守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密切关注教学实际。本刊的权威性、高品位与实用价值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5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