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自动化论文

高级职称论文基于谐波合成法的大涡模拟脉动风场生成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19 15:05:40更新时间:2016-03-19 15:08:51 1

  大涡模拟是对紊流脉动(或紊流涡)的一种空间平均,也就是通过某种滤波函数将大尺度的涡和小尺度的涡分离开,大尺度的涡直接模拟,小尺度的涡用模型来封闭。本文是一篇高级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基于谐波合成法的大涡模拟脉动风场生成方法。
  摘 要:为准确模拟大涡模拟入口处的脉动信息,在充分考虑脉动风场的功率谱、相关性、风剖面等参数前提下,运用谐波合成方法生成了满足目标风场湍流特性的随机序列数,通过对FLUENT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将生成的随机序列数赋给大涡模拟的入口边界,从而实现了大涡模拟的脉动输入.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两种模拟脉动风场的数值模型,一为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风洞,运用谐波合成方法生成的随机序列数作为入口边界来生成脉动信息;二为与真实风洞一致的尖劈粗糙元风洞,采用平均风作为入口边界,利用尖劈粗糙元对风场的扰动来产生脉动信息.通过对比两种数值模型发现:基于谐波合成方法生成的脉动风场可作为大涡模拟的入口边界,可为大涡模拟脉动入口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涡模拟,谐波合成,数值模拟,脉动风场

  大涡模拟在计算资源与计算效率方面是雷诺时均模拟(RANS)和直接模拟(DNS)的折中,集成了二者优势,因此在CFD模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大涡模拟入口边界处的脉动信息给定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1].目前,许多学者直接将均匀来流赋给入口边界,没有考虑脉动信息的作用.而在实际风场中,来流脉动对结构的脉动风压和瞬时风荷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大涡模拟过程中考虑脉动信息的影响.

  针对大涡模拟脉动入口研究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三类[3],第一类为“预前模拟法”,是运用一个预前模拟区域,将目标风场预先模拟出来,然后赋给主模拟区域的入口边界.朱伟亮等[2]在预前模拟区域用流场循环的方法生成了脉动风场,并对钝体平面屋盖的结构风压进行了模拟,这种脉动风场生成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生成匹配的数据库,会消耗巨大的内存和计算时间.序列合成法的另一种储存形式是用空间序列储存,Chung[4]利用泰勒方法协调了预前模拟方法两个计算域之间的离散差异性,对槽道流进行了模拟,运用该方法的缺点是不同时刻的速度不能严格的由泰勒级数展开来获取,因此插值的效果不佳.第二类方法为涡方法,针对涡方法的研究,Mathey等[5]人用一系列的二维随机漩涡加载到平均风场中去从而得到脉动风场,这种方法生成的脉动风场虽然具有较好的空间相关性和湍动能信息,但不足之处是目标风场很难满足风场各向异性目标谱的要求.第三类方法为序列合成法,序列合成法是运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来生成脉动风速时程.2002年Hanna等[6]人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各向异性湍流脉动生成方法,生成了随机正态序列数,它是假设在顺风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脉动均方根和平均速度有不同的比例,然后通过加权得到脉动信息,这种方法的不足是缺少了雷诺应力信息,同时湍流也会很快衰减.此后,2006年,Kondo[7]等提出了动态湍流输出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满足目标谱的需求.2008年,Xie和Castro[8]用雷诺应力的垂向分布构造出了脉动速度分量,得到的脉动量满足湍流的基本特性并具有雷诺应力信息,但是生成的湍流在入口处并不满足连续性的需求,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真正的湍流.后来,Hemon and Santi[9],Huang等[10-11]也针对大涡模拟的入口脉动边界做出了相关研究,得到了不错的计算结果.

  本文借助于经典的谐波合成方法,在充分考虑湍流的平均风剖面、目标谱、空间相关性等指标下,合成一系列的随机序列时程数据,把生成的时程数据与大涡模拟的入口建立对应关系,基于对FLUENT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把生成的随机序列数赋给大涡模拟的入口边界,从而生成入口脉动信息.最后通过对比数值模型和风洞试验结果发现:

  基于谐波合成的脉动信息生成方法能满足大涡模拟入口边界的要求,其优势在于目标谱及相关性参数能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进行随意调整,合成的时程数据可直接赋给入口边界,生成速度快,模拟时间长短可以随意控制,模拟的点都相互独立,可以很好地进行并行计算,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1 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在充分考虑脉动风场的平均速度、功率谱、相关性、时间步长等参数后,基于谐波合成理论,用MATLAB对风速时程数据进行合成,生成满足目标风场的随机序列数.然后将生成的随机序列数与入口网格在时间和空间上建立对应关系,时间上要满足时间步长的一致,保证谐波合成风速与大涡模拟风速在时间上的同步.空间上要对入口网格坐标进行严格控制,将模拟点的速度时程赋给对应的入口网格中心点,整个过程用UDF程序编制,对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模块进行加载,重新定义入口速度,从而实现大涡模拟入口脉动信息的输入.

  2 大涡模拟入口脉动风场特性分析

  为验证本文入口处脉动信息输入的正确性,建立了一空风洞数值模型,里面没有任何障碍物,具体尺寸为15 m×2.5 m×3.0 m (x×y×z),总网格数为180万.入口平均风采用指数率风剖面形式,α值为0.16,取基准风速为20 m/s,地表粗糙高度为0.05 m.入口脉动量由MATLAB程序模拟生成,然后通过UDF程序将这些时程数据赋给入口边界网格,待计算稳定后提取模型入口0.5 m和1 m高度处的风速时程并与输入的谐波合成法生成的数据序列对比,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以看出,模型入口监测值与输入的谐波合成法生成的数据序列基本一致,说明了入口边界风速时程输入方法的正确性.为了验证入口边界功率谱的正确性,将数值模型入口1 m高度处顺风方向功率谱模拟值与我国规范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功率谱能较好的与我国规范采用的Kaimal谱吻合,满足脉动风场特性要求.

  对流场入口中心0.5 m和1 m高度处的速度时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定义两点分别为A和B.图4给出了入口监测点A和B的互相关性和B点的自相关性检验结果,图4(a)中目标值由公式(11)给出.   图4表明了入口处脉动风场相关性呈指数率衰减,模拟值与理论目标值衰减趋势一致,体现出了模拟风场在入口处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通过对上述平均风速、功率谱、相关性等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基于谐波合成法生成的脉动风场满足湍流的基本特性,可以在大涡模拟的入口进行无缝对接.

  3 数值模型

  为验证数值模型内部风场正确性,以TJ-2风洞试验数据[18]为参照对象,建立了两个数值模型,一为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风洞,与第二节所用空风洞验证模型为同一计算模型,利用上节所提出的谐波合成方法来生成入口脉动信息,简称为“空风洞数值模型”;二为与风洞试验条件一致的“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下面分别对两种模型的尺寸,网格数量,计算参数与边界条件进行介绍.

  3.1 模型尺寸与网格数量

  3.1.1 空风洞数值模型

  TJ-2风洞具体尺寸为15 m×2.5 m×3.0 m (长×高×宽),空风洞数值模拟采用与物理风洞一致的模型尺寸,为保证计算精度,采用全六面体网格,并对总网格数为90万、180万、400万3种网格进行了网格无关性测试,权衡计算资源和计算精度后,选取了180万网格数模型作为最终计算模型,网格在模型底部进行加密,增长因子为1.1,最底层网格高度为0.01 m,具体网格如图5所示.

  3.1.2 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

  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与物理风洞试验条件保持一致,布置如图6所示.与上一节类似,为保证精度,对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进行全场六面体网格划分,并对260万,450万,800万3种网格进行了网格无关性测试,无关性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比较模型内部测量中心处湍流度发现260万网格数模型较450万和800万的偏差较大,但450万和800万网格数的计算结果偏差幅度很小,权衡计算精度和计算资源的影响后,最终选取了450万网格数作为最终计算网格.整个网格在底部进行加密,最底层网格高度为0.005 m,延伸率为1.1,网格如图7所示.计算过程中,对空风洞数值模型和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的“预定模型中心”位置进行风速监测,具体位置如图6所示.

  3.2 边界条件设置

  空风洞数值模型的入口条件是基于对FLUENT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将生成的随机序列数赋给入口边界;而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则采用平均风作为入口边界,详细边界条件与计算参数如表2所示.

  4 计算结果

  空风洞数值模型采用超线程12核工作站进行计算,模拟150 s时长(60 000步)需耗时60 h,其计算结果如图8(a)所示.尖劈粗糙元模型同样采用超线程工作站进行计算,模拟同样时长需耗时124 h,计算结果如图8(b)所示.
高级职称论文

  通过对 “预定模型中心”不同高度处的风速监测,得到监测中心处的平均风剖面与湍流度信息,对其无量纲处理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比较图9和图10发现,在风剖面和湍流度方面,两种数值模型相对风洞试验值的偏差均较小,能满足工程精度需要,也再一次证明了谐波合成方法生成脉动风场的正确性.用最小二乘法对空风洞模型风剖面进行指数率拟合,得到α指数为0.161,非常接近风洞试验的拟合值0.162,也接近于我国规范给出的B类风场特性.

  对“预定模型中心处”1 m高度处的时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空风洞模型和尖劈粗糙元模型的顺风方向功率谱,将其进行拟合并与Kaimal谱进行对比,如图11所示.

  通过对两种方法同一监测点顺风方向功率谱与Kaimal谱进行对比发现,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的风速功率谱在低频段(频率<1)吻合较好,但在高频段(频率>1)出现陡降,而工程领域最为关心的频率出现在惯性子区(0.2<频率<1),本文两种数值模拟方法均能较好的捕捉该区域的风谱,因此所生成的脉动风能较好的满足工程需要.目前,数值模拟的风速时程普遍存在风谱高频段衰减现象,是由于高频段代表风场中小涡的能量贡献,而LES中小尺度涡是用亚格子模型进行封闭,不能直接对小尺度涡进行求解,因此数值模拟不能捕捉到脉动风场的高频段风谱,通过改进湍流模型和加密网格数量可以改善风谱高频衰减问题.

  在计算效率方面,将两种数值模型所需的网格数和耗时量作出对比,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发现,在达到允许精度要求下,空风洞模型所需的网格数不到尖劈粗糙元模型的一半,计算耗时量方面也远远优于尖劈粗糙元模型.

  此外,空风洞数值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不同脉动风场的模拟,空风洞模型只需对目标风场的特性参数进行调整,操作简单方便,可调性强.而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只能通过不断调整尖劈粗糙元的位置和数量来对目标风场进行试算,计算工作量大,消耗时间长.

  5 结 论

  本文基于谐波合成方法生成了随机序列数,通过对商业软件FLUENT进行二次开发,利用UDF程序把时程数据转化成大涡模拟的入口脉动信息,同时建立了与物理风洞试验条件一致的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了以下成果和结论.

  1)实现了随机序列数在大涡模拟入口处的无缝对接,开发了大涡模拟入口脉动速度输入模块,可以很好地进行并行计算,解决了大涡模拟入口处湍流信息给定问题.

  2)通过比较平均风剖面、湍流度和功率谱等结果发现:基于谐波合成方法生成的大涡模拟脉动风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工程需要,但风速功率谱在高频段会出现衰减现象.

  3)通过对比空风洞数值模型和尖劈粗糙元模型的计算效率发现,空风洞数值模型在网格数量和计算耗时方面均要远远优于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

  4)相比尖劈粗糙元数值模型,基于谐波合成脉动生成方法对不同风场模拟只需调整风场特性参数,操作方便,模拟速度快,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脉动生成方法,也可为大涡模拟入口处脉动生成方法精细化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谐波合成法的脉动风场生成方法是谱合成方法的一种拓展,拥有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生成的随机风速时程不满足N-S方程的连续性,风谱高频衰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JIANG Wei-mei,MIAO Shi-guang. 30 years review and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 and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J]. Advances in Nature Sciences, 2004, 14: 11-19.

  [2] 朱伟亮,杨庆山. 基于 LES 模型的近地脉动风场数值模拟[J]. 工程力学,2010,27(9):17-21.

  ZHU Wei-liang, YANG Qing-shan.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near ground turbulent wind field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0, 27 (9): 17-21. (In Chinese)

  [3] BABA-AHMADI M H, TABOR G. Inlet conditions for LES using mapping and feedback control[J]. Computer & Fluid, 2009, 38(6): 1229-1311.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系统科学学报》(季刊)1993年创刊,是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会刊,哲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以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成果,探讨系统辩证学、系统哲学、系统科学原理的理论及其应用等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idonghualw/5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