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水生植物在居住区水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0:09更新时间:2021-03-24 10:46:33 1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分类,并从净化水质,生境特征和种植设计三方面提出了水生植物在居住区水景中的应用要求,同时对水生植物在品种选择、配置和生态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景:水质净化

  水生植物作为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随着现代居住区水景的大量应用,水生植物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水景景观建设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各种水生植物科学合理的配置。

  1水生植物的定义

  水生植物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凡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以大型的草本植物为主,包括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适用于居住区水景水生植物可以依据不同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将其划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沿岸耐湿的乔灌木等滨水植物.

  2水生植物应用要求

  2.1净化水质的要求

  居住区水景的形式主要是瀑布、水池、溪洞、喷泉、潭、跌水、沼泽地、河湖等。目前国内居住区水景,特别是人工水景、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没有与自然水体沟通,大部分水景岸和水底都硬质化,水体普遍缺乏自净能力,大多采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手段来净化水景水体,以至水质的维护运行费用多,成效不显著,水质不稳定,而对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重视度不够,对水生植物净化机理利用不足。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是生物-生态治理受污染水体的途径之一。一般而言,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系统中,废水中污染物的生物―生态净化途径有三条:①被水生植物通过体内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所除去(这类污染物主要是有机化合物)。②被水生植物吸收,富集到体内,然后通过人工收获植物除去(这类污染物主要是矿质营养和重金属元素)。③水生植物通过‘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谓"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影响其他生物生长的现象”。事实上,不同的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存在很大差别。部分水生植物对污水的特殊去除效果。

  在设计中,对水景水质进行监测,并根据不同的水质状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水生植物,才能够对景观水质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有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占优势时,水体水质清撤,生物多样性高,恢复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是合理有效的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

  2.2适应生境特征要求

  居住区水景形式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生境,选择适合该生境特征的水生植物,植物才能生长良好,起到好的景观效果。概括起来,居住区水生植物的生境结构主要由下列7大生境构成:

  2.2.1瀑布生境

  主要集聚飞瀑草属石菖蒲等急流或瀑布生境植物群落。这类植物可用于跌水、瀑布、溪涧等人工水景中。

  2.2.2河流生境

  主要是指木本类的水生植物,如落羽杉、水杉、池杉、水蒲桃、洋蒲桃、串钱柳等。这类植物通常体量较大,可用于人工湖边或岛屿周边,它们能够很自然的将人工水池同陆地联系起来,增强水景同周边环境的整体感,通常可作为人工水池的背景树、倒影树来使用。同时,在炎热的夏季或是严寒的冬季,这类植物还能够对水温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2.2.3湖岸生境

  以耐湿、耐荫的水生植物为主,它们是从水域到陆地的过渡性植物,如蜘蛛兰、文殊兰、春羽、海芋、龟背竹等。

  2.2.4浅水生境

  主要是指以芦苇、香蒲、芦竹、慈姑等为代表的挺水植物,它们是构成水生植物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

  2.2.5敝水生境

  主要是指以睡莲、芡实、荇菜、大漂、浮萍等为代表的浮叶或漂浮植物群落。这类植物通常繁殖率高,很容易成片覆盖水面,如凤眼莲、大漂等,使开阔水面面积减小,因而在水面不大的地方要慎用。漂浮植物还会在风力或水力等外力的作用下四处飘荡,通常顺风的水湾处易于聚集这类植物。

  2.2.6深水生境

  主要是指以金鱼草、黑藻、苦草等为代表的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景观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尤其是在水体的透明度不高时,但是这类植物对固定池底,降低水体的混浊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2.2.7沼生生境

  沼生生境的植物适宜生长在沼泽地中,通常可用来营造溪流边的洼地、小水塘等水生植物景观。如莎草、灯心草、雨久花、慈姑等。

  2.3种植设计与施工要求

  居住区水景中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与施工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与景观效果,才能做到科学合理配置。

  (l)水位要求:不同生长类型的水生植物有不同的适宜生长的水深范围,多数水生高等植物分布在100~150cm的水中,挺水及浮叶植物常以30~100cm为适,而沼生、湿生植物种类只需20~3Ocm的浅水即可。按水生植物的不同生长水位,设置深水、中水及浅水栽植区。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做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

  (2)种植密度要求: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而满种的种植密度由于设计人员对水生植物的形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加上施工现场用苗规格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设计的种植密度过大或偏稀。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芡实26株/m2;黄菖蒲36丛/m2;如此密度,无异于码放,植物哪里还有生长空间。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通风、日照条件不好,致使水生植物长势不良,影响景观;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风车草等。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根据其分蘖特性,可适当小范围调查,不分孽的则种密;分蘖的,可略为稀一些。另外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的植物造景需求对植物种植密度也有一定范围的变化,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合理调配。

  (3)配植要求:居住区水景在应用水生植物进行种植时,要注意以下原则:水生植物配植一般要求以丛为单位,以不等边三角形为基础种植;要注意叶形的变化、质感的搭配、色彩的协调、以增加景观效果;水生植物与水边的距度要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密植,要留下必要的透景线;要注意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还应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水面植物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要超出水面的1/2,以免影响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栽植的植物应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绿带,也可缸栽入水中。对于宽阔水域的水生植物配植,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注重远观,宏大和连续的景观效果:小面积水域的配植,要细腻,注重单株观赏价值。总之,水生植物的配植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存在问题与建议

  水生植物以以其净化水体和造景的功能在居住区水景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品种选择、植物配置和生态方面亦存在一定问题,结合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3.1品种多样性不足,开发乡土野生水生植物

  我国大小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水生植物就有近300种。在园林应用中,除了睡莲、黄菖蒲、荷花、萍蓬草、千屈菜、再力花和水葱等常用的十几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极大商品生产潜力的水生植物未能得到应用。特别是有大量的野生水生植物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在营造水景时,可以充分挖掘引种当地的野生水生植物,丰富水景景观。引种乡土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成本低廉、丰富水生植物品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高,风险较小等优点。

  3.2冬季景观差,改善配置结构

  由于大多数水生植物有冬季枯萎的特性,耐寒常绿品种较少,并且对于水生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普遍认识不足,许多居住区的人工水景冬季的景观较差,往往水面一览无余或枯枝残叶。在园林设计中,营造好冬季景观,应做到:①改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丰富水生植物品种,尤其是耐寒品种的数量,例如:水生鸢尾、石菖蒲、再力花、香蒲、萍蓬草、马蹄莲、黄花蔺、燕子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都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和景观性。②加强水岸边湿生乔灌木的合理配植,并与水生植物合理搭配,两者统一为一个景观整体,以提高水际的立面的景观效果,特别是冬季,更需要湿生乔灌木丰富水岸边际的景观。

  3.3注重生态研究

  水生植物生态研究:①注重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的作用。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和建群种,是维持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所在,水生植物与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一起共同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维持水体清洁,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②要重视水生植物的生物侵害。部分水生植物繁殖能力甚强(如凤眼莲、大漂、浮萍等),不但超出原先设计范围生长,直接破坏原先的景观效果,而且通过侵占、挤压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群落的不稳定。应加强对外来有潜在生物侵害的水生植物的有效防范和监控,建立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uowushengchanglw/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