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表演论文

当代舞技术训练在少儿舞蹈作品呈现中的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2-02-22 09:54:41更新时间:2022-02-22 09:54:41 1

  当下少儿舞蹈的发展呈现出产量高、质量高的双高态势,题材构思多样,且富有童真童趣,涌现出一批能够引领少儿舞蹈发展的佳作。以2021年在天津市举办的第十一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为例,其与往届相比,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品中孩子们的表现力与肢体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在少儿舞蹈基础教育中借鉴当代舞技术作为训练内容的趋势。当代舞技术主要来源于现代舞的相关训练内容,并结合了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点与特点,立足于科学性原理,力求最大限度呈现其自身内容的维度与训练价值。与此同时,正是由于当代舞对于各舞种训练理念的有效融合,使其在肢体语汇、表演空间、情感表达等方面获得再提升的可能,并将动作语汇的“视觉陌生感”更清晰地呈现出来。现实题材少儿舞蹈作品往往以强化动作的速度、幅度、准确度来优化动作的可观性,并将动作本体的技术性大幅度提升,呈现出“动作技术化”的优势。如第十一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由广州市黄浦区青少年宫选送的作品《偶像》,在动作趋于“技术化”处理这一层面的应用上有着较明显的体现。《偶像》主要讲述了一群小朋友们在老式电视机前观看中国女排比赛的故事。基于老式电视机需要寻找稳定信号这一特点,作品的前半部分节奏较快,且动作幅度大,身体的起伏大多是从斜上到斜下的动势设计,作品没有常规甚至高难度技术技巧的展现,基本都是配合节奏完成身体的高低起伏、不同方位的急促变化以及大幅度的脚下移动等技术化动作。小演员们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形成的良好肌肉素质以及对动作的准确把握这一近乎专业的身体素质,让观者产生了“二倍速”的即视感。毋庸置疑,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在体现童真童趣的同时,更应具有艺术性和舞台性,即需要用精炼的肢体语言包裹童心,所以在现象和结果背后,更应该多关注少儿舞蹈基础教育中的训练过程、训练内容、训练方式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当代舞技术训练在少儿舞蹈作品呈现中的价值体现

  一、强化身体的自我认知能力

  当代舞技术的训练强调通过身体与空间、感官、精神等层面的认知与互动,为小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身体成长提供了不同的教育路径。在完成某个(类)或某套(组)动作时,不仅需要实践者身体控制力、肢体协调力等多项能力的支持,在运动中更应明确“大脑中的动作”先行以及身体快速做出“跟随”的实时性表达的逻辑关系。学生也可通过各种动作的模仿学习,对大脑的记忆系统、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以及对音乐理解、空间探索、身体的动态开发、想象力的延展与创造力等方面,给予立体式的激发,训练大脑与肢体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应变能力。当代舞技术训练还会有意识利用与地面接触等动作,来体验和接近人类通常只有在相对松弛的状态下才可能感知到的自身内在能量概念。学生通常会认为地面应该是用双脚来接触(站立)的,而躺、卧、趴、俯、跪等地面的动作对他们来说是很不一般的感受。当将身体的不同部位交付于地面时,人体的空间维度、视觉角度、体表触觉等感官都将瞬间发生变化,难免因此心生不安与抗拒。当代舞技术训练会带领实践者尝试放松思维与观念,聆听身体的呼吸吐纳,在一呼一吸间慢慢觉察身体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在这种安静且细微的感受中,学生的情绪将逐渐向外、向下放松,而注意力却会向内集中,这无疑为他们带来不同的身体经验。在作品《偶像》中,随着电视信号的断断续续,舞者身体动作和节奏以琐碎式的点头相呼应,细碎且不断重复的动作是对肌肉的控制力强弱与否的考验,快节奏、小幅度的点头很容易带动躯干和上肢的摆动,从小演员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身体部位及关节的控制——能做到什么部位发力,什么部位放松,而不是一动俱动。相较于其他舞种,当代舞技术训练注重回归身体,并更强调身体本身的力量散发。尽管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尚处在发育阶段,还不可能与成年人的反应度与自如度等能力相比,但也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身体未被开发过,如同白纸般的纯粹,所以他们在进行当代舞技术训练的时候,不会刻意或下意识、主动或被动式地将其他类型的发力与运动方式注入其中,这就更便于引导和回归身体本源的运动逻辑,并逐渐形成松弛流畅的运动习惯,建立其意识与身体的关系后,进而拥有更加灵活的身体。在作品《偶像》的后半段中,出现两个平行时空,舞台一边是电视机里女排比赛的画面,一边是孩子们在看电视的画面。扮演女排运动员的小演员,不停地在做摔倒然后立刻爬起的动作。当动作的幅度是从高空到低空,再回到高空的时候,这个过程是需要很强的肌肉控制力的,尤其是需要快速移动时,更能反映出肌肉素质和身体灵活度,这个小演员的落地动作快速敏捷,起身时又很干净利落,重复了很多次后的状态依旧是准确的、有力度的、干净的,可见当代舞技术对少儿舞蹈训练的助益。当然,当代舞技术的训练内容在小学课堂实施中,不可一味追求动作成人化的体现,应在尊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使其基本达到或具备肌肉控制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并且首要关注点应是学生是否理解与掌握了训练方式。少儿舞蹈作品应体现当下小学生真实的内心诉求,通过他们的语言、性格、兴趣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所以在小学进行当代舞的创作时,应避免成人视角看待问题,借助小学生的态度与看法来创作作品。此时,当代舞技术训练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用肢体表达自身对问题的看法,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偶像》的创作既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又以儿童的视角把幽默活泼、真实亢奋的状态呈现了出来。小演员们肢体表现出的就是孩子活泼好动、急躁不安的样子,透过肢体所传递的也是儿童对于看到中国女排比赛时惊喜激动的情感抒发,他们在看到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状态,情不自禁地对着电视立正敬礼的动作,这都发生得顺其自然,是情到深处的孩子们最真实的表现。

  二、思维意识的立体式探索

  当代舞求异存同的艺术观能令每个实践者都有可能体会到真实且独特的“自己”,在当代舞技术训练课程中会有意识强调个性化的表达,通过自己的肢体将个体情绪进行外化并形成“语言”,这个过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是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儿童自身对于个体在群体及社会中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随着小学生进入身心发育早期,社交参与及相互认知的意识也将呈初步探索与实践的态势。相关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处在社交的自我体验初期,但已开始有主动交往与维持交往意识的形成,在日常主被动的语言交流和分享物品中开始辨识与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并在交往中学习、应对、解决冲突发生的策略。对于“参与感”的社交体验,小学阶段较少利用肢体开发的内容进行个体综合性实践,常规体育课内容对于实践者调动个体与情感、空间相互配合的训练显得不够丰富,更多是停留在“强身健体”这一层面。当代舞技术训练内容中常会有针对性地以双人或多人间的配合方式进行互动,透过这种交流式的体验,小学生可以借由身体的舞动形成与伙伴之间的“对话”,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和他人配合,不单单关照自己的运动方式和习惯,也观察他人,在探索中找到和伙伴之间最舒适的运动配合方式。通过此类练习,也能引导他们明确自我的出发点与合理性的动机,认识与构建和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模式,在不断交换伙伴中能够从不同个体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优点长处,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学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与表达方式,这种互动式的体验效果在普通课堂中是难以实现的。

  三、结语

  当代舞技术在通过训练解放自己身体的同时,也让实践者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待自身和所处的环境,探索和认识身体动势的变化,立体感知与提升身心、自信、审美等方面的素养。教师在引导主体与他人产生联系并建立配合、互动时,应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告知实践者应主动关照他人,体会不一样的互动变化,如何在意细节和在意自己为何而动,而不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当代舞的运动方式和关注点与传统舞种有所不同,当代舞更注重身体动作的多维度开发,去思考并感知惯性思维以外的运动方式,从而有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有意识地自主思考及用身体表达,这些看似外在的肢体表达,其真正的“原动力”均来自于清晰的思维模式建立,只有准确的肢体动作才能保障人物情感的外化表达。当下诸多业界专业工作者陆续投身到了少儿舞蹈创作、教学的队伍之中,优质的资源与良好的理念都为努力推进少儿舞蹈创作创新意识、推动少儿舞蹈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多样性的贡献。

  《当代舞技术训练在少儿舞蹈作品呈现中的价值体现》来源:《舞蹈》,作者:张荪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biaoyanlw/7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