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成人教育论文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1-02-26 10:25:21更新时间:2021-03-08 16:04:22 1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找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的启蒙教育课及专业技术基础课,其讲授的内容和进行的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后继的设计课学习提供预备知识和预备技能。建筑设计基础是为建筑学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正确认识建筑及建筑设计,学习基本建筑理论和必要的建筑表现技法,初步掌握建筑及其环境设计的基本技巧,训练学生的建筑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对专业的兴趣,该课程是引导学生由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教育的关键课程,对以后的设计课程和专业设计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历来是国内外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重点。因此,潍坊学院建筑学专业开办伊始,笔者在借鉴同类院系建筑学专业的基础上以设计启蒙为主线,就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过程教学的各个细节,教学成果的评价方式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和现状

  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造型活动,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设计人才的能力、知识结构亦具有综合性,建筑设计基础作为建筑教育的起点,应该反映出这个特性。

  建筑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观察、理解和设计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基本素质训练。所谓的设计基础是指建筑设计活动的基本素质,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以及两者的协调。设计素质体现在知觉、创造、评价和表达四方面的能力,简单的说即如何去分析一种设计现象;如何构想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就多种方案进行评价和取舍,以及上述过程中记录、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手段。

  我国的高等建筑教育思想经历了多次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前,将建筑视为艺术范畴的一部分,进行建筑形式的艺术教育;80年代以来,建筑被理解为一种体形环境,建筑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建筑的适用、坚固、美观三方面问题的能力;90年代以来,基于建筑学科的发展及多种边缘学科对城乡建设的渗透,建筑被理解为广义建筑、人居环境科学,建筑教育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加强适应发展与创新需要、重视跨学科教育、重视人文与艺术综合培养等观念的引导。当前我国高等建筑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主要的体系,一种是培养专业技能强、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急需的专才;另一种是培养知识面广博、研究能力强、具有前瞻性潜质的通才。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前者注重培养绘画与构图技能,通过临摹经典建筑的样式,积累建筑语汇,熏陶艺术素养,被称为渲染构图模式;后者抛开建筑功能问题,从形式创作的角度培养建筑造型设计能力,被称为形态构成模式。

  2.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结合我院的建筑学人才培养的社会定位,即“获得建筑设计及相关知识的基本训练,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借鉴相关院校的办学思路,确定以设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

  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技能极强的造型活动,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设计人才的能力、知识结构亦具有综合性,建筑教育必须反映出这个特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重视建筑观念、设计方法,兼顾表达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具体为:第一,学习建筑表达的基本规律,包括建筑的基本规范,建筑制图与建筑表达的基本手段。第二,学习建筑设计的必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应考虑的问题。第三,学习初步的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的培养是基础教学的关键,在方法指导下的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达到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训练课题中,要求学生自主的观察问题,自主的思考问题,使学生认识设计思维的特点。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基础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分三条线:认知、表现、设计,设计是主线,认知和表现围绕主线进行开展。

  认知教学提供基础概念和知识的了解,内容包括知识的认知和方法的认知。知识方面我们设有理论授课:建筑概论、西方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建筑等基本知识。方法方面我们把基本的人体尺度、环境尺度的概念融合到课程设计中,让学生从自身的认知开始,从校园的环境开始,增加感性认识,理解所看到的东西,从具象、直观到抽象,逐步训练理性的设计思维,使认知成为设计的开端和起点。

  表现教学包括建筑制图及基本表现技能的训练,表现训练是建筑学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结合理论课的开设布置短期的训练,仿宋字、速写的练习安排在课后进行。表现训练的一条线贯穿整个基础课程,各具体阶段为:

  1)钢笔练习——训练钢笔徒手表达。在认知时徒手记录图形,能用线条表达出空间的关系,训练钢笔画建筑平、立、剖及轴测、透视图。

  2)铅笔练习——训练铅笔徒手表达。利用这一工具在建筑平、立、剖及表现图上作出明暗关系。

  3)渲染练习——训练“湿”作业。利用色彩表达形体的光影变化,从基本训练到对设计作品的准确表达。

  4)模型练习——训练对设计作品的模型制作。提高学生对各种表现材质的运用能力,提高对建筑空间的感受。

  表现技巧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对设计内容的正确表达,学生通过对基本技法的训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

  设计是建筑基础课程的核心,在教学实施时,每条线都是完整的,围绕设计这条主线。各自又交融在一起。每个阶段相关课程交叉一次,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

  设计从认知开始。刚进入建筑设计学习的新生,没有任何建筑背景知识和艺术知识,同时新生的来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课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开始,结合具体的校园环境走入设计的大门。比如“人体尺度”、“人的行为”的设计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增加感性的认识,学习用专业的眼光观察事物,从中找到问题的关键,从中提取概念,由具象、直观到抽象,使之成为设计的开端、启动。

  建筑测绘是一种印象深刻的认知,题目设计从学院大门传达室入手,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将校园环境作为调研学习的课堂,在现场认知建筑构造,提高直观的感受,通过认真测绘更清晰的了解环境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图纸表达,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感与图形表达的能力。

  第一学期末设计一个综合练习,把本学期的所学内容融入到一个设计中即:单人房间设计及模型制作,学生运用提高的表达技巧消化认知的内容,初步建立设计的概念。

  第二学期末设计一个综合练习,学生经过一年的认知学习和表现训练,通过此练习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设计课题为小型售卖商亭设计。场地选择学生食堂附近的一地块,让学生对校园的认知加深,提出场地的设计问题,寻找设计的切入点,辅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建筑设计概念,初步掌握建筑设计方法。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大量的作业采用教师辅导学生动手的方式,对培养创造力、提高设计素质有较大的收效。在教师的指导方式上,经常采用教师面对整个班级的的讲评模式,在指导过程中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消化程度,首先确定代表学生不同水平的作业,学生针对作业内容进行表达,训练口头表达设计思路的能力,教师作为一个评估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建筑的真谛,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最佳环境。这种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为其将来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一方面,他们要清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并能清晰的阐述,另一方面,他们还必须成为一个协调者、促进者。在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最初的构想。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鼓励学生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方。

  3.结语

  以上内容是本人对该课程的几点认识,通过教学实践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过程自然会随之进行完善,这是一个不断思考、探索和互动的过程,只有抓住课程的特点,强化每一教学环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设计技能、综合素质等方法协调发展,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莫天伟.建筑设计基础.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一年级设计教学研究设计的启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沈阳建筑大学.200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renjiaoyulw/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