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天津滨海新区30年间生态用地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02 14:49:37更新时间:2014-07-02 14:50:00 1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剧,建设用地扩张,使得大量直接利益低下但生态服务功能很重要的生态用地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而且质量也明显降低,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不协调[1]。

  摘要:利用天津滨海新区1979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以及2009年的SPOT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方法及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研究了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的总体特征、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以及生态用地内部的相互转化特点,并对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年-2009年,研究区的生态用地总面积在不断下降,2004年前后分别有56424.74hm2和8874.35hm2的生态用地转变为农田和建设用地;在生态用地内部,林地和城市绿地的比例太低,生态服务功能较高的滩涂大量转变成盐田,部分海域变为滩涂。研究区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自然因素、城市扩张及经济因素。

  关键词:城市规划论文投稿,滨海新区,生态用地,遥感,GIS,生态服务功能

  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生态用地规划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新的焦点,研究生态用地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当前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很多,其驱动力研究方法也很成熟[3-10]。不过对于生态用地,更多研究集中于其内涵的阐述及其生态用地的分类界定,或通过景观安全格局指数、生态足迹或碳氧平衡法定量研究生态用地的需求量,但对于区域角度上的生态用地变化趋势分析很少[11-13]。

  天津滨海新区2010年人口达200万人,预计2020年人口规模将增加到550万。人口的迅速增加,引起住房、工厂等建设用地比例增大,导致大量的生态用地存在被占用的风险,特别是湿地、林地等被大量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或者林地、滩涂及水体等土地类型之间的转变,以及撂荒地的开发等现象的发生将十分频繁。然而生态用地的面积和合理结构的保证,可以有效促进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本文首次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作为数据源和技术支持,在遥感影像解译基础上,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方法从生态用地数量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近30年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为滨海新区生态用地分级控制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区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东侧,东濒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相接。新区的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总面积为3450km2。

  滨海新区年平均气温12.6℃,年均温差30.7℃;年平均降水量为604.3mm,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6%;年蒸发量为1750~1840mm,是年降水量的3倍;年日照时数为2898.8h,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4.7%,年太阳能辐射量539kJ/cm是全市太阳能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有滨海平原、泻湖和海涂。海河、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河、独流减河等主要河流均从滨海新区入海,区内还有北大港、北塘、营城、黄港、钱圈等水库以及大面积的盐田和众多的坑塘,因此水域面积大和地势低平成为本区主要地貌特征。

  滨海新区2009年常住人口230万人,区域内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油、地热、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km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此外,滨海新区位居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为东北亚和亚太经济圈一部分,是国内外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数据源包括2003年天津市1∶5万地形图、2003年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天津市行政区划图,以及1979年9月4日、2004年8月22日的LandsatTM影像(分辨率30m)和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还有2009年9月23日的SPOT数据。其它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统计年鉴》、《天津改革开放30年》等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及相关文献中的析出数据。

  2.2研究方法

  2.2.1生态用地分类确定

  首先利用ENVI4.5软件,参照地形图,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保证总体误差控制在一个像元点之内。然后以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再在ARCGIS9.3中对滨海新区区划图矢量化利用目视解译结合地面调查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绘制精确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接着根据遥感图像自身的特点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将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类型从强调生态服务功能为出发点分为自然生态用地、休养与休闲用地及荒废地类三大类。最后根据相关资料[14-17]及滨海新区实际情况确定滨海新区单位面积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值,结果见表1。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见图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