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导演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29 16:09:41更新时间:2014-12-29 16:10:21 1

  长期以来国产纪录片处于受众少、播放渠道狭窄的局面。但是,2012年5月央视播出的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引发了纪录片观赏热潮。无论是该剧播出时间,还是纪录片定位,都不具备成为热播片的潜质,然而它却打破了观众对纪录片长期的心理隔阂,引发了超过同期电视剧的轰动效应。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产纪录片的传播能力影响因素,探究提升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的途径。

  [摘要] 纪录片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递,对于展现国民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国产纪录片唯有提升传播能力,才有可能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起完善的纪录片市场。本文针对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稳步提升,进入加速发展期,以及长期面临着受众少、播放渠道狭窄的现状,分析了缺乏故事性和娱乐性的叙事、题材狭窄、缺乏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纪录片人等影响因素,并从题材选择、创作手段、培养观众群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对策

  一、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现状分析

  (一)传播能力稳步提升,进入加速发展期

  国产纪录片的创作辉煌时期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该时期涌现出一批质量上乘的作品,例如《远在北京的家》《最后的山神》《中华之剑》《我们的留学生活》等,之后若干年国产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短暂的下滑趋势。近两年来,国产纪录片进入加速发展期。据数据显示: 2007至2011年国产纪录片总产量持续小幅增长。2011年,全国省级以上电视机构纪录片生产总时长约为5 407小时。其中,中央电视台(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集团)3 025小时,占55.9%;各省级电视机构生产2 382小时,占44.1%(包含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频道CETV3的产量)。①国产纪录片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迹象。

  (二)受众面狭窄,播出平台有限,难以进入主流文化市场

  国产纪录片长期以来缺乏稳定的、能带动收视率的观众群,难以进入公众视野,由此导致了影视市场决策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2011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电影由2010年的16部增至26部,然而其票房总额仅3 000万元,其中超过2 700万元的票房归功于法国纪录片《海洋》,获得最高票房的国产纪录片《归途列车》票房不足4万元,更有些国产纪录片仅有数百元的票房。②这导致能上映、排片的国产纪录片电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从电视纪录片来看,电视频道播出的大多数纪录片收视不理想,也导致许多纪录片的栏目改版,甚至遭遇取消,或者尽量避开黄金时段播放。

  二、影响国产纪录片本土传播力的因素

  (一)缺乏故事性和娱乐性的叙事

  纪录片兼具新闻性、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性。多年来,国产纪录片严格遵守“纪录片”定义中“文献传承”功能,充分地发挥了其新闻性和教育性的任务,但在娱乐性方面一直比较保守,在纪录片中能够具有故事性叙述的作品也不多。

  由于日常的工作压力等原因,现代观众更愿意选择具有故事性的、娱乐性的影视片。如果国产纪录片能在纪录的同时兼备故事性,那么纪录片的魅力将是影视剧所不能比的。因为再吸引人的影视剧都有较多的虚构成分,观众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而纪录片里所表现的故事却是非虚构,它能长时间沉淀在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中。例如,《舌尖上的中国》除了选择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作为切入点外,摒弃了宏大的叙事风格,通过美食背后的一个个故事淋漓尽致地讲述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传统价值观、中国的民族文化、民俗风土人情等各种内容,脱离了以往纪录片表述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让观众感觉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从全球层面看,国外纪录片创作呈现出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即要求强化故事性,要有矛盾冲突,追求戏剧化,增强纪录片的审美愉悦。国外的很多纪录片大都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有向故事片靠拢的趋势。

  (二)国产纪录片题材狭窄

  目前,国产纪录片的制作水准与国际上先进的纪录片生产国相差无几,但题材多偏重于文献政论类,宣传属性较强,严肃的面貌与大众文化的轻松风格产生矛盾。而中国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作品又大多喜好反映边缘、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等题材,难以满足各阶层观众的需要。例如,1997年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不仅获得各种纪录片奖项,也获得了全国广泛的关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纪录片作品的镜头偏向于弱势群体。纪录片的题材要能关注主流的人群和社会,注重时代内容,反映民生问题。《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走红,与它表现了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是分不开的。

  (三)缺乏观众与国产纪录片互动沟通的交流平台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业的纪录片交流平台,比如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中国纪录片论坛以及国内外的纪录片评选活动等,交流人群仅限于专业人士之间。中国目前还缺少能直接吸收观众声音的民间纪录片交流空间。随着网络的发展,民间性质的纪录片交流平台更适合利用新媒体开展。新媒体不受播出时间、地点以及播放数量的限制的传播方式能让受众准确地定位纪录片内容,能让纪录片人掌握观众的偏好,逐渐调整纪录片的样态,制作出更让观众喜爱的内容。

  (四)缺乏优秀的纪录片人

  纪录片具有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达真实的特点,纪录片制作人更应该是所拍摄内容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例如英国BBC自然历史部的不少自然题材制作人本身就是生物学博士和研究员,这使得纪录片的内容更科学、严谨,增加了纪录片的感染力。同时,为了能更多地吸引观众,纪录片人需要在叙述方式、技巧、风格、思维模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因而,纪录片的创作者一定是综合因素最全面的人,他们既要是好的记者、调研者、观察者,也须有好的文学素养,同时对摄像、音乐等领域都应有所精通。

  以拍摄了世界著名纪录片《海洋》《迁徙的鸟》《微观世界》的导演雅克・贝汉为例,他在每一部纪录片拍摄之前都会花多年的时间对拍摄的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收集资料,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拍摄时会集合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最优秀的拍摄团队,力求做到还原真实及可看性。《微观世界》使用显微技巧拍摄,整个筹备时间长达20年;《迁徙的鸟》历时4年,耗资4 000多万美元,600多人参与拍摄,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动用了一批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海洋》从筹备到完成,前后有7年的时间,耗资5 000万欧元,动用了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0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   三、提升国产纪录片本土传播能力的对策

  结合上述的影响因素和中国纪录片传播能力现状,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提升国产纪录片传播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题材的多元化,并作与时俱进的调整

  在纪录片创作中,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题材选择时常规的考虑因素包括相关部门的整体宏观规划、电视台频道及栏目设置的角度、个人创作的角度等方面。随着纪录片的市场化,国产纪录片的商业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进行题材的策划,形成主动设置议题和整体谋划题材的良性状态。当前,国产纪录片中社会人文等内容题材较多,但真正反映当代中国生动的现状、关注人的心灵和生存境遇的纪录片并不多。

  所以,纪录片题材的选择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要以观众调查研究为基础。题材要求多样化,不要一味追求宏大叙事或猎奇边缘化生存,而远离了大众生活。要降低精英化的创作倾向,多关注跟社会、跟当下、跟现实、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欢的纪录片,才能扩大纪录片在国内的传播,也才能进一步促进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

  (二)选择适应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创作理念与手段

  对于纪录片而言,如果不具备好的故事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那么是根本无法吸引大家走进影院,更谈不上培养观众形成观看纪录片的习惯。因此国产纪录片必须在题材选择、故事讲述、制作手段等方面紧紧抓住受众的需求,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实现表现风格的多样化。在真实的基础上,分析大众普遍的文化心理与消费需求,采纳新型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好看。像《故宫》《圆明园》《复活的军团》《敦煌》等国产纪录片在历史学家的指导下,遵循历史真实的前提使用了现代科技手段重现历史,不仅内容保证了真实,而且获得了非凡的视听效果和吸引人的故事性。因而,国产纪录片理应拓展表现手法,善于使用情景再现、3D动画、戏剧效果等表现手法,不仅要实现纪实美学,增强与观众的贴近感,而且要视内容实际需要,追求作品的可视性和叙事技巧。

  另外,随着网络媒体和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大众接触信息的重要通道,应充分地发挥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加强纪录片与观众的交流平台建设,扩大纪录片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为纪录片的传播搭建基础。可以利用网络开展纪录片的网络影展及评比,通过微博让纪录片创作者与观众建立互动,让观众参与从选题到创作的整个过程,增强纪录片制作方与观众的沟通性。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纪录片的观众群

  纪录片不仅是创意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而且是文明传播的媒介与文化形象的载体。综观当前的荧屏现状,超男、超女、肥皂剧、选秀相亲等娱乐节目包围着观众。在娱乐至上的年代,用什么来塑造观众心灵,引领社会价值观?纪录片应担当起此重任。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文化精英群体的不断扩大,纪录片重新被呼唤回归也是必然的趋势。提升国产纪录片的传播力量,培养稳定的观众群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设置纪录片栏目、开办纪录片频道、增加纪录片上映档期、建设纪录片播映平台等方式增强纪录片与观众的接触面。同时,在素质教育中加强纪录片欣赏模块,将培养纪录片观众群融入国家教育中,不仅能有效地培育年青一代成为纪录片的忠实观众,而且对于提高素质教育效果有益无弊。

  四、结 语

  纪录片唯有普及大众,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才有可能打造出纪录片的产业链,建立起完善的纪录片市场体制,因此提升国产纪录片的传播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急需改变中国纪录片长期以来形成的解说词为主、画面语言为辅的方式,审慎选择题材,利用多种表现手段,增强内容的故事性。此外,还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培育纪录片的观众群,也为纪录片的市场化创造条件。

  注释:

  ① 《〈中国纪录片蓝皮书(2012)〉在北京发布》,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11-30/4373978.shtml(2012/11/30)。

  ② 《2011年近十部国产纪录片仅获数百元票房》,http://tv.sohu.com/20120405/n339811830.shtml(2012/04/05)。

  [参考文献]

  [1] 法国电影大师雅克・贝汉将携新片《海洋》来华[OL].http://ent.qq.com/a/20110722/000177.htm.2011-07-22.

  [2] 郑保章.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6-11.

  [3] 陈晓夏.提升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1(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daoyanlw/4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