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自然》职业专栏(Nature Career Column)发表了一篇学者投稿,指出“一稿多投”禁令阻碍科学传播速度,应该被废止,学术期刊不应利用这项不合理的政策囤积投稿。
该文的作者Dritjon Gruda是一位来自葡萄牙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e Católica Portuguesa)的组织行为学学者。
他在文中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作者和同事向研究领域中一家顶刊提交了一篇论文,研究了大流行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这是一篇有时效性的论文,但却被期刊搁置了几个月,最终作者和同事不得不撤回论文另投。
还有一次,作者向一家期刊提交了一篇论文,但编辑因找不到审稿人,要求作者推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损害同行评审过程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最终,论文在大约一年后才发表。作者将论文投稿的过程和找工作对比:「想象一下,一次只能申请一份工作,等待几个月的反馈然后再考虑另一个机会是多么荒谬。这种情况无疑会阻碍职业发展,然而,这在科学出版中仍然存在。」作者指出,科学出版的发展已经逐渐适应了开放获取、预印本等新形势,但禁止一稿多投的规定仍然存在。「这条规则似乎已经过时,有时甚至非常不公平。」
该作者认为,一稿多投的规则对学者的职业发展造成了障碍,还阻碍了科学传播的速度,尤其是在医学等关键领域,及时的知识共享至关重要。「COVID-19 大流行期间预印本文章的迅速激增证明了快速信息共享的好处,即使这些论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禁止“一稿多投”的初衷是为了避免版权混乱,以及减少审稿资源浪费。但是,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数字时代,期刊出版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出版方式。
因此,在这个及时发表论文可以对工作保障和研究经费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Dritjon Gruda表示是时候对“一稿单投”的规则进行重新评估了。
信息来源:《Nature》官网
国际学术出版机构QUEST PRESS LIMITED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下属万方数据国际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QUEST PRESS旗下涵盖医学、教育、经济、工程等多学科的12本国际学术期刊被万方数据中文DOI系统收录。 首批收录的12本国际期刊名录:《Sci Online》、
发布时间:2025-10-24近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梁高林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细胞内纳米纤维形成触发细胞核碎裂以增强喜树碱的化疗效果》(Intracellular nanofiber formation triggers nuclear fragmentation to enhance chemotherapeutic effec
发布时间:2025-09-16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布了2025-202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来源期刊遴选结果,本年度CSCD共收录来源期刊1464种,其中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领域共8本期刊入选核心库。珠江医院承办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入选CSCD核心库。
发布时间: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