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等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范文做一名坚守政治信仰的思政课教师

发布时间:2016-01-17 23:01:10更新时间:2016-01-17 23:03:45 1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个时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学校每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一样,中学生和大学生在成长阶段都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这都需要学校教师来加以引导教育。本文是一篇教育学论文范文,文章题目是做一名坚守政治信仰的思政课教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坚定信仰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学生兴趣度、教师成就感和教学实效性普遍低的一门课程,据分析原因很复杂,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也有教师自身的,其中教师自身缺乏信仰是一个重要因素,思政课教师只有做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才能树立对自身实践活动的信仰,奠定实现自身价值的根基。

  关键词:高校,信仰,思政课教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这表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符合教师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具备本学科要求的基本条件,即坚定的政治信仰,努力成为党的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如何将直接关乎到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成为政治信仰提升的前提和动力,也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在思想上坚定信仰,以增强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思政课教学

  在一份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调查结果中,部分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容乐观,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精神世界,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学校育人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一般专业课教师更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而且还要具备有别于专业课教师的更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研判力,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都要有强烈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这是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最核心的素质,也是一位教师胜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首先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其构建政治认同,即把它作为政治信仰、生活信仰加以自觉认同,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效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高校个别思政课教师专业情感消极表现为:一是缺乏职业归属感和忠诚感;二是缺乏职业自尊,认为从事思政课教学比起专业课老师低人一等,从内心对思政课教学产生排斥感和疏离感,在对“您是否坦然地告诉别人自己是思政课教师?”这一问题时,有34.5%的思政课教师回答不能,有43.2%的思政课教师回答视情况而定,这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缺失,必然会陷入对所从事的职业价值的丧失和倦怠,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政课本身的局限性(教学产品的理论性和内隐形)、工作对象的复杂性,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性等,从自身因素上看,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内心上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心理学认为,“对某一事业的理想和信念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对思政课教学艺术性及创造性进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身人格,进而提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缓解职业倦怠现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决定的因素之一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能不能起到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像习近平同志所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可以静下心来想想,在当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的大背景下,以自己的力量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的灵魂产生影响,马克思主义能够牢牢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这是一件多么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啊!

  二、在教学过程中坚定信仰,以“真信”和“真懂”促进思政课教学

  (一)“真信”马克思主义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

  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所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真信马克思主义的意志和信念,这种“真信”重要的是要有对国家民族历史的高度认同,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真信,这样教师自己才能站得稳,说话才会有底气、才会有真情的流露,才能发自肺腑的,用真情、真心去讲授马克思主义,情感才能真正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传承。刘世华在《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条件》一文中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讲授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信,就很难去感染学生,学生自然就不会喜欢这门课。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是大学生道德规范的示范者,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儒化,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坚信程度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个人思想和和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成才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要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信马克思主义,这是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真懂”马克思主义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
教育学论文范文

  传统的理论灌输,老师疲惫、学生不爱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认为是大学里“最难讲”的必修课,总是缺乏吸引力,这里有复杂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脱离实际,枯燥,有的老师喜欢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现实问题,教材理论又无法做出令学生满意的回答,就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尽满意,甚至反感。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团队,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也是政治性、理论性最强、学生觉得最无味的、教师认为最难讲的课上成每学期必须“秒杀”才能选到的课,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怀揣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作为落脚点,把自己塑造成专业型人才,成为学科内的“行家里手”。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其职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因此,每一位教师就要从理论上讲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而这些都有赖于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否稳固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成效也直接影响其所教学生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的学科知识这个基础本身就是破败的,那么方法也就无可依附了。” 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学内容的巨大理论魅力,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有的说服教育功能,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者,静下心来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既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又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从而来支撑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三、 在育人过程中坚定信仰,用“爱心”从事思政课教学

  (一)热爱学生,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若让学生信其道,先让学生亲其师。大部分学生都是先喜欢上任课教师,才喜欢教师所交的课程,“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这是许多学生的期盼,好老师,不仅体现在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思政课教师来说还应体现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个人哪怕再成功,如果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她的人生也是茫然的。在师生关系上圣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典范。从《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师生交往的材料随时都能感受到孔子与学生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孔子的师生关系观基本上是其理论学说重要范畴“仁”的继承和发挥, “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每位学生带着不同的禀赋、带着不同的家庭影响来到学校,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作为老师课堂的关注点不能只是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在课堂上大声说出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从而对任课教师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也会对老师所讲的理论在心理上给予接受,这就是“情感教育”的作用。学生认同思政课教师是认同思政课的第一步。

  (二)热爱学生,就能由“要他学”转变为“他要学”

  教师热爱学生,会在学生心理产生一种温暖的情感,这种情感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经常与学生谈心和交流,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理去。”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思政课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就要放下身段,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架子,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学生会将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三)热爱学生,才能解决“供给”与“需要”的矛盾

  在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选择“单纯应付考试拿学分”占了45.3%,在“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选择“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的占了61.34%,学生反映课堂上讲的东西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觉得离他们很远、不实用,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虚伪,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怎么才能使自己所讲授的理论被学生所接受,怎么使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具有的指导意义在哪里,怎么从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等等,由于现行的思政课教学在“教材体系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新情况、新理论、新问题在教材中无法及时反映出来,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创新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实现从“教材内容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的有效转换。我校从2015年秋季开始尝试专题模块式教学的探索,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模块,再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从教学实践中看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正努力把思政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

  今天,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历史是一面镜子,1820年,大清国国内生产总值曾占了全球的35%,比今天的美国占比都高,但曾几何时,这个“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却被几千个西洋兵打得被迫签城下之盟,割地赔款,这也说明了国家意识形态是强国的精神基础,是不战而胜的力量,没有这个基础,民族精神就会涣散,国家意志就会瓦解,人民的自信心就会丧失,社会就会衰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大任务,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应义无反顾地坚定信仰、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教育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 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aodengjiaoyulw/5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