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论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3:19更新时间:2021-05-06 13:55:20 1

  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必将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21世纪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表现在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程度低。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必然导致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的低下,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对培育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升级。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10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即使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也一定要在信息化中保留一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认识并规避信息化中的风险,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无疑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关心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第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然而从事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占总体的比例不到1%,99%的中小企业还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做买卖;电子商务公司中销售产品的第一个阶段中90%的精力用在培养中小企业用户如何使用互联网;在全国2,864个县级以上城市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集中型产品市场超过1,000个,然而只有5%的集中型产品市场具有网络推广意识。

  第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地区差异明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也较高。沿海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都明显好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近视”。当前,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还处于硬件投入阶段,以软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投资相对较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处于临界状态,所缺乏的是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有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重视,在资金投入上往往容易导致投资“近视”,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一)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动机风险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领导工程”和“面子工程”;或是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或是盲目跟风和攀比。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更多是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计划有预算地实施信息化,特别是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很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其风险性非常大。

  (二)来自于信息化建设中的观念和认识的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软件,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观念导向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层面对于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形成一项关键的潜在风险。

  (三)来自于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人员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1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和交流,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人才的匮乏引发的项目支持风险,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中,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都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化会带来企业流程、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带来阻力和风险。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保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出台与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中小企业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由国家发改委主导建设的中国中小企业网、GMS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目前正实施的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等都是很好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第三,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政府首先要坚持政务信息拉动企业信息化;其次,政府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再次,政府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企业自身要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

  第一,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信息化总是与企业管理体制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管理结构调整,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中小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扎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强化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合同管理、计量管理,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为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

  第三,对企业信息化进行规划。企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这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另一方,要做好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企业实际的总体规划。

  (三)信息化专业服务商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实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但整个中小企业市场的IT需求正在快速攀升,潜力巨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引导IT厂商和服务商转变观念,从提供信息化技术和服务,转到协助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创造最大价值上来,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来加以关心,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shangqiyeguanlilw/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