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中国工商管理学: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1-03-17 10:57:26更新时间:2021-03-17 10:57:26 1

  【摘要】新中国走过的七十多年辉煌之路,也是中国工商管理学探索、发展创新的七十多年。以我国七十多年经济、政治、社会为时代背景,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商管理学七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发展,基于Weber提出的国家情境理论,将我国工商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分为探索奠基、恢复转型、完善提高和全面创新四个阶段,并总结中国工商管理学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结论表明:中国工商管理学七十多年理论与实践探索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互动、共同发展,并将中国特色融入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工商管理学: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历史使命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中国情境;中国式管理;创新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工商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此背景下,中国管理学者和实践者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系统回顾中国工商管理学七十多年的成长过程及其发展经验,无疑对中国工商管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商管理学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并且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1964年,Weber[1] 首次提出国家情境概念;Child[2] 进一步将国家情境划分为由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组成的物质体系、由文化宗教等各类价值观组成的理念体系,以及由政府和各种规则标准组成的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黄群慧[3] 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情境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包括体现为快速工业化进程的经济情境因素变化、体现为改革开放推进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制度情境因素变化和体现为全球范围内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技术情境变化,进而将中国工商管理学发展基本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1978 ~ 1993 年的恢复转型阶段、1993 ~ 2013年的完善提高阶段和2013年以后的全面创新阶段。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国家情境,将中国工商管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49 ~ 1978年为探索奠基时期,1978 ~ 1992 年为恢复转型时期, 1993 ~ 2013年为完善提高时期,2013年至今为全面创新时期。基于此,回顾工商管理学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期凝练出属于中国的本土管理智慧,为中国企业管理的持续创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推动中国特色工商管理学朝着体系化、规律化和学科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工商管理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1. 探索奠基时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探索国营企业管理方式,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商管理学的基础。1949 ~ 1978年是我国工商管理学理论的探索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边仿效苏联的工业现代化体系,为我国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一边学习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国有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在经营思想上主张经济核算和降低成本;在领导制度上,采用苏联模式下的厂长负责制,由厂长进行决策,这对当时克服管理混乱现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政治工作脱离经济工作,片面强调现代化大生产要求,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杂乱无章,效率十分低下。为此,毛泽东于 1956 年 4 月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主要思想是不能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能重蹈苏联的覆辙。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企业领导体制应运而生。同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决定,即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重大问题决策机制。自此,以“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为原则的党委领导制正式成立。总而言之,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资本主义国家高效的管理方法和发展经验,如 20 世纪初盛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福特制和泰罗制。

  2. 恢复转型时期:全面推行承包制为特征的经营机制,尝试股份制改革,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企业管理思想,探索了企业市场化改革路径,为探索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78 ~ 1992年是我国工商管理的恢复转型时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不仅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推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漫长征途。20世纪 70 年代末,承包制得到国家的支持进而快速推广开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产生了多余的劳动力。一些农民利用这些剩余劳动力创办乡镇企业并开始生产和销售商品。很快,市场活跃起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生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家,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同一时刻,经济特区的建立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的速度,为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机会。

  3. 完善提高时期: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扎根中国的文化精髓和管理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极富中国文化底蕴的管理理论。1993 ~ 2013年是我国工商管理的完善提高时期。1992年,邓小平亲赴南方考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系统、创造性的概括,是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199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通过制定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点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找准改革方向提供了法律基础,充分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一时期通过的《公司法》,小到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为公司现代化制度提供法律依据,大到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确立了指导原则。自此,国有企业踏上了转换原有经营机制的改革之路,迈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重要一步。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呼唤股份制取代承包制,于是企业突破原有承包制的弊端,走向股份制,在实现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权。同时,部分企业开始进行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加入 WTO,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中的一员,不管对通过出口贸易,促使我国企业和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还是加快改革开放,以便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都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总之,经过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调整,市场经济不断趋于成熟,资本市场持续释放活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强劲有力,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工商管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鲜明的主题。

  4. 全面创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思想理论蓬勃发展,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初步形成。2013年至今是我国工商管理的全面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在增速趋缓的经济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重中之重,兼顾“减法”和“加法”,既解决了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又补足了供给侧短板,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迎难而上推动了工业化的加速增长,我国提前完成了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开启了后工业化时代。这是在信息化时代与信息化共生互动的、极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助推器,我国企业也为工业化创造了基础条件,改善了投资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驱动着企业的发展。

  三、新时代中国工商管理学的历史使命

  回顾我国工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唇齿相依、齐头并进,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和突破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国际环境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促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15] 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因此,工商管理学未来的发展应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创新发展以有效指导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

  1. 立足中国国情和企业管理实践,探索和揭示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内在规律,推动理论创新,逐步完善中国特色工商管理学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随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背后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工商管理七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表明,中国工商管理学应在运用国际通用的范式加强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同时,立足本土研究,关注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深入开展调研,提炼和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与创新内容,将其纳入工商管理研究体系中,推动工商管理理论创新和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学科体系,为指导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符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突出中国特色、中国制度、中国元素,有效化解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工商管理七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表明,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变迁,中国工商管理的职能也从服务国家逐步转变到服务企业,但从未脱离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政策导向,并在政府指导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时期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

  3. 直面新技术挑战,紧盯科技发展动向,推动理论创新,促进现代科技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科技水平。回顾过去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工商管理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离不开技术手段的革新。“互联网+”、云计算的迅速风靡,智能时代的技术革新愈演愈烈,需要企业紧盯科技发展动向,直面技术挑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一系列智能成果突破原有的陈旧管理模式,更好地支持企业作出决策,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增强经济效益水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创新发展的紧迫任务。

  四、结论

  基于上述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工商管理发展历程,本文总结如下:首先,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特定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国家实际情况。必须将中国的国情融入具体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通过总结与反思适用于我国可借鉴的国外优秀管理体系与模式,着重关注我国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关注中国本土化的重大管理问题的研究,从而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学,进一步指导中国工商管理实践。其次,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中不断产生新的管理理论,而管理理论的研究则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这又为我们归纳工商管理理论提供了丰富素材,管理理论也在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同时指导实践、转化为现实的管理生产力。最后,坚持自主创新,增强管理学自信。中国工商管理学者要在掌握一般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国际学术前沿,紧随国外管理研究的步伐与方向,关注国际热点研究问题,及时借鉴经验与消化吸收,发散创新思维,推动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与国际接轨,缩短与国际管理学发展的差距。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工商管理得以发展壮大,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下,面对世界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管理学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展望未来,我国要造就世界一流企业,首先必须基于管理实践中的特殊现象与特殊问题,在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内在规律的把握与探索中,逐步推动管理理论的创新,丰富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体系。其次,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探索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有效化解企业 “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最后,直面新技术挑战,促进现代科技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科技水平。因此,我国管理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挖掘和阐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为基础,在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管理思想中,展现当代国人优秀的思想力与创造力,更注重原创性、时代性管理学理论的提出与深化发展。我们坚信,中国会造就世界一流企业,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智慧,并向世界贡献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Weber M..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 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64:1 ~ 448.

  [2]Child J.. Theorizing About Organization Cross - nationality [M]. Greenwich,CT:JAI Press,2000:20 ~ 75.

  [3]黄群慧.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情境、历程、经验与使命[J].管理世界,2018(10):86 ~ 94+232.

  [4]彼得·德鲁克著.王永贵译.管理:使命、责任、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 432.

  [5]成中英,晁罡,姜胜林等 .C 理论、C 原则与中国管理哲学[J].管理学报,2014(1):22 ~ 36.

  《中国工商管理学:实践探索、理论创新与历史使命》来源:《财会月刊》,作者:颉茂华(博士生导师),扎力嘎胡,陶 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ongshangqiyeguanlilw/7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