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法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发布时间:2011-02-26 10:13:35更新时间:2021-03-03 11:04:55 1

  内容提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民主执政就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章梳理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实现途径、根本目的。分析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对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两点思考。

  关键词民主;内涵;本质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坚持民主执政的执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把党内民主看作是党的生命。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的保证”。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民主执政就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规定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主性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现途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民主执政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表明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而且也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主体、执政目的,执政基础与执政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坚持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此,也就决定了党的执政本质特征就是民主执政。

  民主执政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理性总结。当前,民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政治是执政的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历史性课题。毛泽东主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特别重视人民政权必须由人民当家作主。在全国既将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对执政党怎样才能长期执政进行了深入思考。1945年7月4日专门邀请黄炎培先生在家做客。进行了长达一个下午的讨论:其间,毛泽东主席问黄炎培先生来延安考察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先生坦言:“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存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存,我略略地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子,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主席非常干脆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这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建国以来,我们正是坚持走这条新路,才不断地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性转变,三中全会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主义原则:“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制化”。邓小平还将人民的利益确定为衡量执政成败的标准。指出:“制定路线,实施政策最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在执政理念上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民主、人民的利益作为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三个代表”的高度科学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集中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么执政的一系列问题,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总结了我们党80年来的奋斗经验,指出:“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为此,我们不难看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民主执政理念: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第二,党的执政地位和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必经始终依靠人民来执政;第四,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关注民主政治,第一,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概括为六条,这六条贯穿一根主线,说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要抓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从执政理念上看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好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又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第四,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更是把党内民主看作是党的生命,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同时指出:“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加强党的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党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6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已任,团结带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然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失去政权、苏共解体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苏联共产党有着90多年的光辉历史,70多年执政的历程,1500万党员的工人阶级政党1991年一夜之间不战而亡,教训深刻。第一,长期缺乏党内民主机制,1918年——1923年列宁在世期间,每年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党的代表大会选出中央监察委员会且只对代表大会负责。不受中央委员会制约。自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几乎抛弃了这一切,代表大会极不正常,由一年一次变为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一次,最多的是苏共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间隔竟达12年之久。党内民主变为一言堂、集权制、家长制、终身制。变全党服从中央为全党服从总书记;第二,执政党不受制约与监督;第三,干部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第四,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民主执政体。

  第二,必须坚持为人民执政。坚持为民执政是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为谁撑权、为谁执政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只有做到为民执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保证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长治久安,中外数千年的历史风云证明这一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三,必须坚持依靠人民执政。坚持依靠人民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执政60年来,每取得一点成就都是人民参与的结果。坚持依靠人民执政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参与的意识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顺应这一历史趋势,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实到实处。

  二、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把握三个关系

  1、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第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职要求,历史和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在中国,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国家、民族发展的各项目标,也就谈不上人民群从的根本利益,更不可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发展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丰富民主的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才能使党的领导更加科学有效。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

  所谓科学执政就是要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按照执政规律来执政,使执政的思想理念、宗旨目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协调指导等一切执政要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谓依法执政就是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使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律的形式集中地反映出来,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谓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集中民意,反映民意、关心民生、体现民权、发展民主,最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三者的关系是:科学执政是基础和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而要做到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都必须坚持民主执政。

  3、发展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第一,发展党内民主是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既有利于解决党内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也必然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民主、科学、规范的要求,从而带动整个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民生化。第二,扩大人民民主对发展党内民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二者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点思考

  第一,借鉴吸收国外共产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从经验方面讲,古巴共产党加强执政党民主作风建设中有许多成功做法。比如,1991年古共四大决议指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就必须把高度自觉的纪律性和广泛的党内民主有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制。古共特别重视发挥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在党的每项重大决策确定和实施前,首先要在广大党员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征求意见,待意见统一后再对决策加以确定和实施。针对古共四大的主要文件《号召书》,不仅在所有党员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而且还吸收了350万党外群众进行讨论,共收集了100多万条意见。1997年,古共五大的文件草案提早5个月就公布并交党内外讨论,共有全国14岁以上的650万人参加了讨论。又如,古共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央和省市领导深入基层制度化。古共中央制定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视察的制度,每个政治局委员每年至少6次率中央视察组到地方视察,其中4次必须深入基层,且要在党报上公开发表视察报告。二是对重大决策必须事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群众性大讨论。对群众一时想不通的重大决策,暂缓出台或实施。如古巴前一段时间国防、教育、医疗领域暂不对外开放,是经过全民调查后作出的。三是关心群众疾苦特别是紧迫问题。如苏联解体后曾使古巴粮食供应出现极度困难。古共四大制定了大力发展食品计划,卡斯特罗特别关心食品生产,他明确指示,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让人民有饭吃。他还提出了“芸豆比大炮更重要”的想想,军队也要“一手拿枪一手种豆”。当前,在极度困难的国际环境中,古巴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经济也取得了恢复性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国际活动空间也不断扩大。此外,在领导作风方面,古共不断完善民主制度,鼓励人民参政议政。古共于1992年修改了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决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全国人大和省级人大代表。选民参与率高达98%以上,在干部任免中,组织部门在选拔和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首先必须征求群众意见,群众不认可的人坚决不用。

  从教训方面讲,反观原苏联、东欧一此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在长期执政后丢失政权,原因有多方面,但作风建设上也有深刻的根源。以苏共为例,原因主要是:①在思想作风方面,表现为以“左”的教条主义到右的投降主义的折腾。原先是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严重,对时代的判断墨守成规。当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征象已有显露时,苏共依然坚持斯大林时代提出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将计划与市场截然对立,否定和排斥市场的作用,把价值规律的作用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等等。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试图在思想理论上有所突破,但操之过急、不得要领,走向了全盘西化的极端。②在工作作风方面,党在政治上逐渐背离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官僚主义、特权、腐败等侵蚀了党的肌体。一大批干部在掌握了不受监督的权力后,忘记了群众,成为官气十足、以权谋私的官老爷。如苏共时期,专门为党的领导干部建有一整套的特供商店、餐厅、医院、免费别墅等。③长期压制党内民主,实行过分的集中制,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苏共“家长制”、一言堂、个人专权等现象十分普遍,而广大党员很难按照党章的规定,通过党的代表大会这一最基本的民主选举制度选举和撤换干部,使得机会主义者、官僚主义者和不称职的人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反而不断高升。

  第二、在领导干部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在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中,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尤为重要和关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民主作风,推进民主执政,尤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1、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是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人民谋利益,是区分权力观进步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也是权力观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公共权力。掌权者虽然个人拥有权力的使用权,但权力的主体是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不过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公共权力,是在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因此,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对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民主执政的基本要求。江苏省委领导多次强调,我们要始终牢记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为民造福的事要竭尽全力去做,与民争利的事要坚决不做”。

  需要指明的是,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当中,权力观是基础和关键。一方面,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利观就是观察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最集中、最具体的窗口。另一方面,权力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地位观、利益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用手中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把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地位关系,才能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样,在处理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才能正确把握好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主谁次、谁服从谁的问题,才能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2、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

  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正确认识岗位和职责的关系,解决好做事与做官统一的问题。现在,有一些干部比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没干几年就急于上调;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名誉、声望。如果有了这样的思想,不仅工作干不踏实,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去搞一些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会想方设法地投机钻营,走到跑官要官的歪门邪道上去。党中央一再强调,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千万要防止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共产党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作为党的干部,应该有这样一种境界,就是当官要为人民做事,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当官。个人的升降去留,应坦然地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现在,有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总觉得自己特别能干,今天的“位置”是个人奋斗得来的,甚至报怨组织上“早该用我了”。他们在领导岗位上不是想着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而是只图对自己、对家庭的回报。还有的干部认为,做“官”当领导,关键是要有人看重,“权力是领导给的”,于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甚至只对少数人、个别人负责,所谓“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党的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跟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个人的本领导再高、能力再强,也干不成事业。

  3、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党的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共产党人利益观的集中体现,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好以下几大利益关系:一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也有包括其本人、家庭成员和亲属利益在内的个人正当利益。追求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不承认和保护个人正当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就会成为空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会得到不断的满足。但是,党员领导干部既然选择了党的事业,就要把自身的利益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只顾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二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共产党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是只注重局部利益的狭隘功利主义者,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不能只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而忽视民族、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有谋求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意识,具备判断小利和大利的能力。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大局利益。三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是要设法满足一方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但有些事情从眼前看是有益的,从长远看却是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不为眼前利益所惑,应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思路,把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与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为了谋求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对有些眼前利益必要时必须果敢地予以牺牲。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年轻干部有许多优势和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少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历史深刻了解,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地位和名利,犯错误甚至犯严重错误的人为数不少。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等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沉痛教训,必须引以为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ojifalw/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