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发表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4-09-28 11:16:43更新时间:2014-09-28 11:20:53 1

  国际贸易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世界经济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协办的世界经济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各国经济学科类核心期刊。本刊以研究世界经济领域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为基本定位,侧重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开放战略的探索与创新,同时也刊登介绍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学术性文章。
  摘 要:产业内贸易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流思想,它既是植根于国际贸易实例中的研究,同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国自 2001年加入WTO之后,面临着国内国际双重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国内开放趋势不断加强,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跨国集团的崛起所带来的国际分工不断趋于细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随之作出战略调整。新的国际形势要求我国产业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已经完全变化了的国内国际新格局。本文在对产业内贸易理论作出概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贸易产业的原始结构以及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改革方案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国际分工,WTO,产业结构调整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在我国GDP中占着极大的比重,特别是长期对外贸易顺差更是为我国带来了高达3.2万亿的外汇储备。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08年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稳步复苏阶段,但复苏脚步缓慢,不确定因素居多。在当前形势下,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中国对外贸易陷入不明朗状态,机遇与挑战并重。在国际新局势下,我国长期以来贸易产业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得更为明显,为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环境,优化我国贸易产业结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产业内贸易理论自产生开始,便逐渐演变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流思想,对新时期新阶段国内国际新局势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在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对我国产业结构予以调整,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

  产业内贸易理论自20世纪60年展演进以来,便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思想,许多国家的统计数据都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趋于多样化,对产品的专业化和差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带来产业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自由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大型跨国集团为主体的新型国际贸易主体的崛起等,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迎合人本日益复杂和细化的各方面的需要,国际分工日趋细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国际合作也日趋深入和复杂,加之各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拓展成为国际贸易思想中的主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而基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规模经济所形成的产业内贸易,不仅能提升各贸易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所得利益,而由于多样化产品的出口与进口则可以满足本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各方面的不同需要,有助于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与此同时,各国面临国际竞争的加剧,为在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取得一席之地,势必致力于不断提升本国产品和服务等在国际风分工中的竞争力,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日趋合理化和高度化,对于本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带来的外部效应同样有利于全人类的发展。

  二、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1.加大调整力度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深深意识到我国传统贸易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历来都十分重视对我国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通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大国内开放程度等,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通过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新标准、新概念、新工艺等的引进,不断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物理属性,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通过对相关外部效应明显的诸如生态农业之类的新兴产业的推广和扶持等,不断推进我国贸易产业结构多样化、优良化和高度化发展。但在国际分工的大潮流下,面对加入WTO后的国内新格局和金融危机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新洗牌的新形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步伐必须加大和加快。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仍未完全建立,企业由于自身综合实力有限而无法承担起开拓市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任,政府必须承担起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继续加大产业调整力度,通过建立联通企业、商品信息的国外市场部及国内信息部间的信息网,为产业结构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便利。运用多种策略、手段准确进入市场并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多元化贸易市场。我们不应仅仅把目光局限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而应当在巩固、扩大和发展原有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外贸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港澳台、东盟和各独联体间的贸易与合作。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经济主体近几年的发展也令人侧目,不断增长的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的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各对外贸易国开拓市场、扩大出口的必争之地。我国应充分运用自身生产力水平居中的比较优势和出口大国竞争优势,加强和扩大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与合作,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开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一方面满足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同原材料、能源、消费品等的不同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也有利于改变我国外贸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影响,降低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二是多元化外贸产品种类。外贸经营商品形态不仅包括商品这种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还应包括技术和劳务等非实物形态的无形商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经营的重点都主要放在了有实物形态的有形商品上,对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重视度十分不足。实际上,在我国当前浅层技术产品过剩、劳动力过剩和高级技术产品欠缺的情况下,技术和劳务等无形商品的进出口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我国外贸经营商品形态,扩大技术和劳务进出口比重,一方面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将过剩的浅层技术产品出口到对其需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对高科技含量技术产品的进口,进一步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通过外贸经营商品形态的多元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赚取更大外贸收益。

  3.提高产业质量

  产业质量的提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和企业通过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准确、及时的获取,准确捕捉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的需要,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决策。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要抓准国际需求,并在最适当的时机出击,信息网的建立和对信息的积累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而另一方面,从供给上,我们所着眼的不应仅仅是供给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商品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抢占到的市场份额都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尽管我国商品有着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但产品质量不够过关,劣质品时有出现,且缺乏自身的品牌,产品五花八门,给人难以信赖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和企业应从企业生产和制造的各个环节中,把好质量关,努力塑造中国出口商品新形象。商品竞争力不管是在国内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永恒的主体。如前段所说的,我国商品市场份额偏低,品牌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而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技术的落后,自主创新程度不足等原因,我国商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都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产品,只能通过价格低廉的优势与其竞争,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所得,更是以压榨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为转变我国出口商品类型,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不断扩大我国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份额,多元化对外贸易市场,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国内自主创新力度,努力塑造自身产品品牌,提高商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重力,胡昭玲.2l世纪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07.

  [2]贾晓峰.中国主导产业战略性选择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4,(6).

  [3]俞毅.贸易大国背景下我国出口主导产业的转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guojimaoyilw/4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