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学论文

试分析家庭问题对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31 10:59:08更新时间:2020-12-31 10:59:08 1

  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包括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德育等方方面面。对职业学校而言,理想的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娴熟的职业技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心理。要达到教育的理想目的,学校和教师责无旁贷。但这不是一部分教师所能够单独完成的,也不是学校能够独立完成的。这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密切协作与配合,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

 试分析家庭问题对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

  为提高教育效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收集了相应的数据。对影响学生教育效果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在系统性研究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影响学生教育效果的家庭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其价值观、道德观甚至日常行为举止都会对子女的生活、学习、价值观、道德观、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或多或少都有家庭因素的影响。我把对学生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家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忙碌型家庭

  忙碌型家庭的父母基于生活的需要,常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关心孩子的教育。

  忙碌型家庭中,由于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相互交流少,使得孩子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和矛盾,由于缺乏沟通,这些隔阂和矛盾还往往不易解决,甚至会不断激化;由于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和陪伴,孩子还可能会故意制造一些事端来影响父母的行为,逼迫父母关注自己,如装病、逃课等。

  二、严厉型家庭

  严厉型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让孩子参加众多的特长班、辅导班,不允许看电视、看课外书;对学生生活干涉过多,双休日和假期不允许孩子出门,怕玩得不回家,孩子没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怕孩子学坏,限制孩子和同龄人的交往;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耐心教育,而是非打即骂。

  严厉型家庭中,孩子压抑感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会用逃学、辍学、离家出走等行为来对抗家长。

  三、娇惯型家庭

  娇惯型家庭的家长过于娇惯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即使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

  过于娇惯孩子很有可能培育出“在家猛如虎,在外恶如狼” 或“在家猛如虎,在外弱如羊”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家会予取予求,稍不如意就对父母发脾气,耍性子,逼迫父母让步,谓之“在家猛如虎”;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强势,则在学校会蛮横霸道,欺辱弱小,如果稍微吃亏则召唤父母前来撑腰,谓之“在外恶如狼”;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软弱,则在学校没有必要的智慧和胆量去应对强势的学生,只好曲意讨好或逆来顺受,谓之“在外弱如羊”。这类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的百般呵护,像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没有经历任何风雨的锤炼,又像未经修剪的灌木,恣意生长,容易养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缺乏抗挫折能力和吃苦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召唤家长帮忙;对家长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感恩心不强。

  四、疏懒型家庭

  疏懒型家庭中家长责任心不强,只顾自己的生活,而疏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懒于在孩子的教育上下功夫,平时不关注孩子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不主动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学生成绩不好或有不良行为时,要么不闻不问,要么采用打骂一顿的简单粗暴方式。

  疏懒型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监督和约束,容易有贪玩、逃课、缺乏时间观念、学习愿望不强等情况,大多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还有极少部分家长不加强自身修养,放纵自身的不良习惯,如酗酒、赌博、满口脏话等,使孩子容易沾染不良习气。

  教育成功的家庭几乎都是类似的,但教育出现问题的家庭情况和原因就各不相同了。在学生教育上出现问题的家庭类型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总结了其中一部分最常见的类型。对于学生教育上出现的家庭问题,一部分是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可以解决或缓解的,如家庭教育方法问题、亲子沟通问题等。而还有很多问题的解决就超出了单个教师的能力范畴,教师无力解决。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中涉及的家庭问题,需要相关政府相关机构、新闻媒体、相关企业、学校、家庭等机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丛晓波,刘鑫文.转型期我国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9-144.

  [2]李良玉.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唯物史观理论[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作者:张万有,李俊岭

  试分析家庭问题对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相关推荐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xuelw/7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