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学论文

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1-04-28 11:10:41更新时间:2021-04-28 11:10:41 1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本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驱动学生思维的“载体”,通过研究问题的设计、分类、筛选、呈现的优化策略,让学生思维过程、思维水平、思维状态可视化;以思维导图、可视化教具、数字化技术、测试评价量表的应用为学生思维可视的“工具”,构建“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模型,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进行诊断,调控教学,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

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驱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全面深化阶段,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思维科学研究已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将科学的思维培养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难点,研究思维可视化将有助于撬动学生的思维支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方法论意义。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外关于思维可视化研究更侧重于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工具”“方法”等相关技术研究,国内则更关注思维可视化技术对教学影响方面的研究;目前对思维可视化的研究偏重理论研究,针对高中生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将思维导图用于“构建” 知识结构比较常见,用其来“解构”学科问题还鲜有发现;以各种图示作为可视化载体的研究普遍,将“问题 —思维”关联的研究还不多见;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和实践研究还不够系统,研究周期也不够长,对其可操作性、应用性和长效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二、问题的研究思路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首先开展教学设问的优化策略研究,在真实问题情境下,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类、筛选、呈现,让教师更加关注问题的思维含量、梯度效度、指向性、关联性、开放性,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展现思维过程和结果,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将“问题—思维” 建立有效关联,提高思维可视化的可行性。其次,开展思维可视化方法、路径研究。通过思维导图(含概念图、鱼骨刺图)、可视化教具、信息技术、测试评价等工具,让学生思维过程、思维结构、思维水平、思维问题“可见”,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状态和能力水平,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最后,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应用研究。构建 “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水平差异,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思维状态和思维特点,调整学习策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正导向作用,也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三、问题的解决方案

  广泛调研,寻找突破口。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质量不高,对学生思维发展影响较大,所以首先将教学问题的设计、归类、筛选、呈现作为研究突破口,将情境问题与学生思维训练建立关联,以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作为思维可视化的载体。课题牵动,研究核心点。针对如何使学生思维可视的问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思维导图运用实践研究、创意概念地图及其教学效果研究、可视化教具的研发与使用研究、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等课题研究,将研究重点落在思维可视化的路径和方法上,确立将思维导图、可视化教具、信息技术、测试评价作为研究如何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工具,通过课题引领,使研究更加科学、规范、系统。

  四、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1.“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模型随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地理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备受瞩目,以前期大量实践研究为基础,构建出“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模型(见图1),推广应用成果。

  2.“问题优化策略”——提供思维可视化的有效载体

  (1)问题设计策略——让思维过程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制、数字化技术整合、测试评价为专题研究重点,探索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策略,构建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体系,促进学校建设的特色发展。四级联动,组建研究共同体。依托省、市、区、校四级教研平台,组建由省市区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合作共同体”,围绕共同的主题、方向、目标、路径,省市区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边完善,既有利于问题研究的逐步推进,也有利于成果的应用推广,逐步完善“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的体系构建,增强教育科研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促进研究团队的科研能力整体水平提升。

  3. 工具应用策略——找到思维可视化的可行路径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应用、可视化教具的制作与演示、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的辅助、测试评价量表的应用等系列工具,实现学生思维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方法路径。 (1)思维导图——“绘出”学生思维这里的思维导图包括:狭义的思维导图、鱼骨刺图、概念图。这些图示法可以通过学生“眼—脑—手” 联动,将零散的点状知识构建为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程序化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而具体的小问题,通过问题的梳理呈现思维步骤,策略化地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与推理思维;还可以将学科概念进行概括、归类、关联,使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可见,系统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2)可视化教具——“演出”学生思维可视化教具制作和演示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原理的再理解和再认知,而且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轨迹可见。通过可视化教具的制作与操作过程,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从抽象到直观、从隐性到显性、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通过可视化教具的制作与应用,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评测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的思维问题,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思维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学生参与教具的制作和演示以及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地理生成性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研究虽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领域有所突破,但有待深化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从研究内容看:本成果对学科思维的关注与研究还不够深入;从研究方法看:定性的描述多,定量的研究少,用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思维评价量表虽有所研发,但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和检验;从技术手段看: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和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仍显薄弱,研究尚需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葛玉海.“高阶思维课堂”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J].人民教育,2019(24):57-59.

  [2] 张亚南.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4):84-88.

  [3] 尹晗,张际平.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未来课堂架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2):106-112.

  《高中地理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来源:《地理教学》,作者:黄勤雁1 郭剑琳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xuelw/7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