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机电一体化论文

浅析“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8:25更新时间:2021-04-28 11:21:33 1

  【摘要】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形成的电子政务给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有效地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子政务从各个主管部门的各个网站,自然进入整合阶段,形成一个一站式的统一对社会服务窗口,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服务。为此,需要重点着眼并完成数据交换与信息高度集中共享,建立一个统一、安全、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共享,一站式

  一、系统发展概述

  随着电子化浪潮的来临,各国政府都开始把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式看作是新世纪政府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基础比较好,再加上其政治体制的特点,因此美、欧等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而其他国家则不甘落后。

  在国外方面,美国出现了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90%的因特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现在美国政府的网站能够提供包括办公室电话、办公地址、在线报刊、在线数据库以及外部网站链接、外语翻译、个人隐私政策、广告、安全特性、免费电话、技术服务等在内的27种功能,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拿大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政府大力推广和加大电子政务在各行业的应用,加拿大政府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建立了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加拿大出口资源网站、加拿大青年网站等很多政府网站。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走在欧盟诸国的前列。英国从1994年开始着手于e-Governance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以府公众为中心的政府。英国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的特点是“平民化”色彩较浓。要求政府做电子政务时,既要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要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和现状看,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称之为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源的整合应用。

  为了实现数据和高度集中交换和共享,解决“信息孤岛”,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Web服务、XML跨平台数据处理以及高速网络交换技术来实现。

  二、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逻辑实现

  整个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由一系列的中间件、服务以及WebService接口组成,如图1所示,其核心组件是由数据交换处理、流程整合引擎、Web服务管理(服务注册、服务发现、服务数据支持),WebService接口构成。各模块功能描述如下:

  (一)数据传输

  (1)负责接收各单位数据传输模块传递来的数据,并将数据交给数据处理中心处理;

  (2)从数据处理中心取得数据,按照各部门的数据交换标准,将数据封装成标准的XML格式传递给各单位。

  (二)数据处理中心

  1、数据校验

  根据数据管理中心的数据注册模块提供的交换标准对提供的数据进行校验,包括格式校验、数据校验等。经校验,出错部分交给数据管理中心进行差错处理,正确的数据则提交数据队列进行排队处理。

  图1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逻辑实现

  2、数据转换

  多软件集成经常要求大量的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需要编写转换程序,校验程序和管理这些多对多的关系的程序的工作量非常大。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中,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XML,即各种不同应用系统对外交流的数据必须转换成XML格式,接受的数据格式也是XML。利用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转换工具,用户可以定义数据的格式以及数据转换机制。

  3、数据队列

  数据队列模块将经过校验的数据排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缓冲,避免数据提供方长时间等候。利用数据队列机制可以使交换中心各部分协同工作。有效利用多任务机制完成数据处理,提高系统效率。

  4、数据分发

  数据分发模块负责将数据可靠地分发到指定目的地。目的地可能是一个,可能是多个。暂时发送不成功的数据将保留在数据队列中,等待重发,达到指定的失效期后转移到差错处理。

  5、数据级联

  定义路由信息,实现交换平台的多层连接。

  (三)系统管理中心

  对数据交换平台中交换的数据进行注册、管理、监控,以保证各项服务的正常运行。将异常情况传递给系统日志模块以便差错处理模块进行差错处理,将需要监控的数据进行控制处理,以用来对各部门交换情况进行监督。

  (1)数据注册:数据注册管理是实现数据松耦合,保证业务系统的独立性的重要环节。业务系统之间对于同一个业务对象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在这些需要交换数据的系统之间传递数据需要消除这种差异性,以保证数据可以被系统正确理解。

  (2)系统日志:记录系统数据传输事件,以备分析和跟踪使用。

  (3)差错处理: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差错按照预定义的处理途径进行处理。包括向各单位发错误报告、重新提交交换等。

  (4)安全管理:借助于电子政务安全和信任支撑平台实现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服务;同时提供安全的WebService服务,管理WebService会话,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

  (四)Web服务管理(UDDI中心)

  利用UDDI建立Web服务管理中心,提供对Web服务的注册管理和发布功能。各数据交换节点代理向管理中心注册自己的数据交换服务,管理中心根据注册信息进行Web服务的路由并主动调用数据交换节点的数据访问服务来向数据交换节点传送数据或从数据交换节点那里获取数据。

  1、服务注册

  各部门对需要发布的服务进行描述,并注册在UDDI中心。主要包括:

  (1)业务规则。对提供服务功能进行描述,并说明如何完成该功能;

  (2)调用方法。暴露给服务使用者,由使用者进行调用;

  (3)绑定信息。向服务使用者提供该服务所在WebServices的定位。

  2、服务发现

  根据服务使用者提出的请求查找所需服务信息。

  (1)业务规则。查找到所需服务功能的描述;

  (2)调用方法。查找到服务调用方法提供给服务使用者,由使用者进行调用;

  (3)绑定信息。查找到该服务所在WebServices的定位,并提供给服务使用者使用。

  3、服务数据支持

  对所有的UDDI服务进行整理、存储,作为服务注册和服务发现的数据依托。

  (五)WebService接口

  向外部应用程序和数据交换节点展示数据交换的相关服务,Web服务的实现可以是基于HTTP、SMTP、JMS等各种协议,可以是异步的也可以是同步的。WebService接口通过安全管理实现可信的WebService调用。

  (六)工作流整合引擎

  工作流整合引擎是数据交换中心软件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使不同部门的应用系统集成变成可能。由于业务整合的高级需求,流程整合引擎提供了以下特性:

  (1)事务的支持和管理:保证当事务的某一部分失败后,整个业务都滚回原来的状态;

  (2)业务进程调度和路由:流程整合引擎监视着XML消息,当特定的XML消息到达后,引擎会创建一个新的业务进程或激活一个已经挂起的业务进程,该进程根据业务流程各个步骤信息转发的路由,在流程的每一步将相关信息发送给目的单位系统。这个过程可以是异步或同步的。

  (七)部门相关业务处理

  基于消息传递的松耦合方法使不同单位的业务系统之间无需相互调用,只是通过暴露各的业务服务接口来实现。在技术上,要求每一个业务系统和模块独立定义自己的接口规范,接口的定义应该统一在WebService标准上。对于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输入端口和输出通道,与其他系统交互的时候调用对应的输入、输出机制,从而将接口定义与流程分离。

  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互联,主要开发以下功能模块;

  1、数据交换接口模块

  根据国家要求和业务需要,定义数据交换接口,从现有业务系统数据层中提取相关信息,按照预定义的数据格式,通过接口提供给数据交换平台,按照标准格式.提供给有关部门;接收其他部门的数据并转换为自己所需的格式,在内部的业务系统中应用。

  2、Web服务模块

  根据应用的发展,建立自己的Web服务系统,对可以公开(内网)的信息,开发相应的Web服务,并发布到交换中心的UDDI上,供其它部门利用。

  (八)县市级交换共享平台方案的实施

  对于市县各部门已有的应用,按照webservice的规范进行发布;新建立的应用,按照Webservice的规范进行设计。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期建设目标,建立基于XML以S0AP的数据交换平台,为信息交换提供消息封装、路由、传输等具体业务服务,基于应用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的完善程度,各部门可交换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级进行配置和管理。如图2所示。

  图2县市级交换共享平台方案

  三、电子政务交换共享平台的安全性设计

  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而言,信息安全是一个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在享受网络带给政府工作便利的同时,严格控制对电子政务信息的访问权限、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对于政府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平台安全防范的主要因素

  ①网络安全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性。

  ②网络安全管理的混乱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造成很多管理安全漏洞。

  ③使用安全产品缺乏统一考虑,具有重硬件而轻软件的不合理倾向性。

  ④在网络环境中,一些组织或个人出于某种特殊目的,进行信息泄密、信息破坏、信息侵权和意识形态的信息渗透。

  ⑤我国的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二)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

  完整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可由四部分构成,即:可信的基础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容灾与恢复系统和安全管理体系。

  1、可信的基础安全设施。可信的基础安全设施是一个为整个安全体系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性平台,为应用系统和安全支撑平台提供包括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和机密性在内的安全服务。有了这一基础设施,整个电子政务的安全策略便有了实现的保证。

  2、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安全技术支撑平台是一个组合现有安全产品和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策略的平台。安全技术支撑平台的优劣取决于安全策略的合理性,要划分网络安全域,建立多层次的动态防御体系。

  3、容灾与恢复系统。容灾与恢复系统在发生重大自然及人为灾难时能迅速恢复数据资料,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护政务历史资料。电子政务的容灾与恢复系统应该采用磁带静态备份与磁盘同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磁带静态方式用于离线保存历史记录,保证了历史信息的完整性,而磁盘同步方式则用于灾难数据恢复,保护了当前系统的所有数据。

  4、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也是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的核心实际上是管理,安全技术实际上只是实现管理的一种手段,再好的技术手段都必须配合合理的制度才能发挥作用。需要制定的制度包括:日常系统操作及维护制度、审计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

  四、结束语

  建立完整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是系统的长期过程。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支撑,也需要以严谨的科学的理论为依据,更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目前,我国政府正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正逐步向法治政府方向转变。同时,伴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启动和开展,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产生,如政务信息公开与保密、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网络互联互通与局部隔离、电子文档保护等,均应尽快立法规范。在构建立法保护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各种应用的需求,也要兼顾未来信息技术发展对信息共享的影响。政府应该与企业及其它科研单位合作设计出公民简便、快捷地获取政务信息的程序、渠道和工具。

  参考文献:

  [1]http://solution.zol.com.cn/2005/0129/148132.shtml2006-06-18

  [2]http://www.echinagov.com/dzzw/ReadNews.asp?NewsID=13022,2006-06-18

  [3]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408.

  [4]蔡红.构筑自主自控的信息安全战略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11]2003(5)

  [5]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1-26.

  [6]ShortS.构建XMLWeb服务——基于Microsoft.Net平台.戴荣,马方平,吴健,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dianyitihualw/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