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学论文

浅析加强公共利益视角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

发布时间:2011-02-26 11:38:04更新时间:2021-04-02 10:03:22 1

  [摘要]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家底不清、配置不公平、闲置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资产流失比较严重。这些都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加以体现。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主体,其监督行为应该最具有权威性,因而是国有资产监督最重要的力量。

  一、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极大。固定资产的增加如果不正确核算,将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长期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对企业国有资产关注不够,致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6年7月1日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对指导和推进全国国有资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在日常管理中,多数单位领导只注重对有严格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而对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单位即便有制度,往往也只是粗线条的条条框框应景之作,根本起不到对固定资产管理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健全,往往只是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和计价的确定;固定资产增加、使用、维护和处置;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账务管理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缺乏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或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也为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埋下伏笔。

  (二)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在资产清查中发现,多数单位存在大量的闲置资产。最典型的是电脑等现代办公用品的闲置浪费。对这些资产置之不理,因此造成了可用的被闲置,想用时已成淘汰机。该变价处理的不能在市价最高时处理,拖到最后变成机器垃圾。有的部门之间相互攀比的情况,竞相购买现代化办公设备,导致办公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的不仅是资源使用效率低,更为严重的给国家和财政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有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不真实。比如:固定资产划分标准不准确。计价不正确。资产质量是以次充好。设置账外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入账、销帐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形成大量账外资产,存在部分资料缺失或实际控制主体已经转移的悬空资产。使固定资产有实无账,账实不符等现象。

  (四)国有资产会计核算中隐匿违规违纪现象。例如盲目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购入固定资产质次价高,采购人员捞取回扣;扩大固定资产相关费用支出,变相报销各种违规费用;人为虚增固定资产价值。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虚报固定资产毁损,私下变卖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存入“小金库”;固定资产修理业务不真实;年末购置大额固定资产等等现象不盛枚举。我们应该看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公共利益除了会计人员知识欠缺,道德问题,法纪观念不够外,更要认识到会计单位及其负责人因求利而不当干预会计工作,指使、诱导造成更大的危害性。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性趋同。新准则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固定资产作为第四个会计准则进行了严格可操作性规范,国有资产属于其范畴,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国际接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企事业单位疏于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及存在资产流失风险,及如何实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新时期我们需要的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严格执行现行《办法》,加快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配套法制建设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行政管理体制、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原有办法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管理工作需要。《行政办法》、《事业办法》初步构建了我国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框架,为依法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但是,这两个规章中原则性的规定还比较多,操作性不是很强,有关资产配置、处置、资产评估等具体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要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认真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各省、市应根据《行政办法》、《事业办法》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任务;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

  (二)树立绩效意识,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要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作全盘考虑,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报告,不能有求必应。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实体地位,强调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财务部门通过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从资金来源上加强有效控制,对当年未列入预算计划的配备,坚决不予购置。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在这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紧紧抓住产权管理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实物与产权必须保持一致,并确保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以免有固定资产流失。对于专项购置的设备等资产,应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调拨管理规定,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程序**资产调拨,详细记载资产的配发数量和价值,定期对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建立资产档案并做好相关的账务处理工作。增添,更新大型设备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提交可行性方案,重视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检查设备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形成成本效益观念。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后监控

  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四)更新管理理念,由领导重视到全员齐抓共管

  改进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要让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单位才是该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理想归宿。只有领导认识提高了,各项管理工作才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起来,管理措施才能落实到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利益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人翁精神和以物为辅的责任管理意识,达到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管理,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共同维护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形成人人用资产、人人管资产的全新理念。

  (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科学管理

  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与时俱进,利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方法。要安装和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引入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使固定资产的入账、变动、报废、查账、对账、报表等烦琐工作大大减化。借助这些数据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可以为科学分配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有用数据。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府不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我们应借助全社会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东风,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自觉维护固定资产管理秩序,创建节约型社会。

  参考资料:《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作者:彭成洪中国财经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xuelw/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