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逻辑学论文

对现代城市建筑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1-03-01 11:49:11更新时间:2022-03-21 16:27:05 1

  摘要:本文将具体结合湖南移动枢纽楼工程设计,系统阐述环境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建筑设计要遵循城市和谐发展的要求,以理性、平衡和内敛的方式来融入城市。

  关键词:湖南移动枢纽楼,环境,理性,平衡

  前言:现今中国,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使得城市的规模和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体量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大量出现,在丰富城市空间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造成一些消极影响,这样的建筑对整体城市环境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

  环境是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建筑的生存空间,建筑要有相应的形态与之对话,要有城市的周边地理环境、空间结构与之联系协调,建筑设计要积极的平衡功能的复合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以理性的态度、内敛的方式来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只有遵循这样的理念,建筑才能与环境和谐共生,城市才会更丰富生动,才能给人们带来完美的视觉形象,建筑也才能通过与人和城市环境的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形象。

  背景与环境

  湖南移动枢纽楼总建筑面积接近6万平方米,由80多米高的办公塔楼和36米高的机楼组成,集办公、营运、展示、后勤服务与信息调度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移动公司在湖南的办公总部、营运及信息调度中心,因此移动公司对本建筑的独特性和标志性具有相当高的期望。

  移动枢纽楼用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及地域特点:西侧不远是长沙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的烈士公园年嘉湖,东面则远眺浏阳河弯角,北侧紧靠跃进湖,用地正处在浏阳河-年嘉湖视线走廊的关键位置上,为此移动枢纽楼势必在年嘉湖东向城市轮廓线塑造和浏阳河-年嘉湖视线走廊控制上要充当着重要角色;同时用地北端距京广线仅仅120米,对设计即是机遇更是挑战。

  用地西面及南面分别为湖南移动的生活及办公区,在使用上和本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面则紧城市主干道车站北路,交通相当便利。(如图一)

  机遇与挑战:

  设计可能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多样的,用地条件、周边环境、业主期望、功能、形式、投资等等,这些挑战,可能是客观元素也可能是主观元素,客观因素使得设计成为了一个不断求解、论证和寻找平衡的过程,而主观因素则让建筑具有了独特的造型特点与空间形态,从而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如何打造一个独特的移动枢纽楼,如何使移动枢纽楼融入城市环境并提升已有城市环境的素质;如何在高度敏感的浏阳河-年嘉湖视线走廊上充当合适的角色;如何权衡京广线、车站北路、跃进湖、移动职工生活区等多种元素的关系;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认知和解读

  对于用地的认知和解读涉及到多个层面:技术的,美学的,专业的,大众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认知,进而带来各异的解读,认知的“多样性”最终带来了建筑的“不确定性”,这也正是建筑的魅力所在。

  我们的认知,是尽可能发挥本用地的地域条件及景观资源,寻求各种功能及空间的差别化,以相对纯净、独特的建筑形象与空间特征成为其区域性的地标,进一步地表达移动公司的特征、个性甚至是文化。

  设计时根据用地现状,结合规划退让,理性的对道路、建筑、广场及绿化的关系进行思考与权衡,办公主楼置于用地东南角,与原营运中心联系紧密,受京广线的影响也最小化;机楼置于用地北部,对生活区的不利影响得到最大的消除;辅楼将两部分串联起来,总体形成南高北低的格局,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浏阳河-年嘉湖视线走廊的贯通,也在总体布局上部分消解了大型体量给生活区带来的压抑。沿车站北路设计为入口广场及绿化,容纳和引导人流和车流;辅楼架空三层,减少了建筑体量对城市的压迫,也将入口广场和生活区景观自然的串联起来,而有着最开阔的视野,最好的景观元素的用地东北角则设计为市民广场,向城市开放,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亲水、休闲的活动场所。临湖一面留出大量的绿化空间,和市民广场一起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总平面见图二)

  形式和逻辑

  湖南移动枢纽楼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和敏感性,选择了一个理性、不张扬、与环境融合的建筑形式是其最可取的做法,为此我们以精美浪漫的现代主义做为定位:以简洁的形体及细致、优雅的肌理,体现其大气;以动人的材料与质感,塑造其品质;以不做作、不夸张的造型,体现其文化。

  建筑的功能与体量具有相对应的关系,主、机楼及辅楼体量的划分具有明确的逻辑性,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延续了这种构成逻辑,不同立面形式关联了不同的内在的功能,“形式追随功能”在新的语境下有着新的阐释。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现代材料的特性,如透明玻璃、铝合金龙骨、干挂石材、金属板等多种材料相互组合,使建筑营造出一种大气不失细腻,庄重不失亲切的氛围。

  基地东、西、北三面都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因此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向景观价值的基础上,简洁和富有张力的外部体型,结合人造绿色环境,使得建筑保持了一种谦虚平和的气质,又兼具不凡的气度,体现其高效便捷,与时俱进的行业特征及庄重,大度并富有人文地域特点的技术涵养。使其在此时此地成为独特的、标志性的建筑,这正是尊重城市环境要素,满足整体设计要求的体现。(如图三、四)

  建筑立面形式强调简约,不追求刻意、空泛的装饰化处理,建筑以线、面结合为主要的造型手法;刚劲、硬朗、不间断的垂直线条,呈现出一种向上的气势;主楼体量方整厚重,契合了移动公司的定位。也使大厦与周围建筑高度协调,提升大厦国际化的建筑形象。裙楼处理则是水平、舒展,富有动感,与主楼的高耸挺拔相互穿插,形成强烈对比。

  大厦建筑立面设计不采用夸张的形体变化,而以外表精美细微的变化手法来表达建筑丰富持久又具有深度的气质形象。修长、刚劲的建筑加上精美、细致的细部构件,象征着移动事业的勃勃生机。

  功能和空间

  湖南移动枢纽楼地面部分由主楼,辅楼,机楼组成,其中主楼为总部办公及会议,辅楼1~5层为餐饮、物业及档案等配套功能,机楼底层面向广场做业务演示,2~5层为通讯机房,在辅楼及机楼上部为网管中心和网络监控中心,既便于管理通讯机房,又能与行政办公联系密切。

  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会因为建筑功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功能类型规划不同的空间。在办公区域,景观、舒适和灵活是其规划的重点;在机房部分,其设计则强调紧凑、高效及节能;而对于餐饮、物业等配套功能,也有着相应的空间要求;在最为重要的公共地带,光与影、动与静、空间的连续、流动能打造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让人流连的魅力空间。

  流线和交通

  移动枢纽楼项目功能复杂,流线繁杂,为保证各部分的人流顺畅与可分、沿基地周边设置环形车道是最佳的选择。最合理的交通选择就是首先利用周边道路进行平面分流,使各个功能区间均有相对独立的出人口,水平分流之后再进人各个的垂直交通区,这样将最大地简化交通系统。

  从基地与城市的接口起实现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总部办公的主入口位于用地中央广场,大气、有着良好的标识性和可达性;机房的主入口靠北侧独立设置,减少了与其它功能的交叉及干扰;物业、餐饮更多的与生活区相关联,其入口则相应的设置在辅楼西南角;业务演示位于机楼底层,面向东侧道路开放;后勤供应则在地下车库,这样可以解决出入问题。而负一层设置独立的厨房的卸货区。地下车库入口则分设建筑南北两侧,这样车流可以便捷的进入地下车库。

  启迪和反思

  在湖南移动枢纽楼的设计中,基地周围的建筑,道路、景观等特定的环境要素,构成了我们切入本工程设计的依据。将所有的条件加入到设计的整体构思中,我们始终坚持“建筑.环境.人”三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湖南移动枢纽大楼设计呈现出生机和活力的新都市形象,并且将这一理念有机的融入了年嘉湖-浏阳河视线走廊这一特定城市空间。

  在设计中,如何寻求建筑个体的独特性与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性之间的平衡,如何把建筑功能、艺术、心理、乃至技术等诸多相互牵制、抵触的要素综合起来,如何“回到事物的原点”,这些始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对建筑师而言,设计出合理实用的建筑,这只是最基本要求,更大的挑战在于在各种要素的限制下,寻求超越传统而又能更合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寻求超越已有知识和经验局限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f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oo3.

  [2]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页码291

  [3]张珊珊,王恩栋.探求城市环境中的和谐共鸣一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设计[J].建筑学报,2001(4).

  [4]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M]E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luojixuelw/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