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旅游论文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1:46更新时间:2021-04-30 10:56:01 1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分析

  白鸽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摘要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是以城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获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城市滨水退化的生态系统为对象,依据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水自然生态发展,阻止城市滨水生境的丧失和片段化,加强对城市滨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范围内,并依据城市滨河地带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创造出能够满足市民不同需求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

  第一章滨水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脱节,在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河地区改造中,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周建东,黄永高2007)。例如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把人与水分隔开来;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规划设计与地方文化脱节,景观缺乏个性。

  第二章城市滨水绿地的发展趋势

  2.1绿地建设的发展趋势

  (1)景观建设要融入时代精神和地方文化内涵,展示城市城市形象

  (2)密切结合城市交通,实现滨水绿地的可达性。

  (3)单一型滨水区用地逐渐向综合的生活型绿地转化

  第三章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

  3.1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理解空间结构如何影响生态学过程。土地利用规划(包括景观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性,自然保护思想在这一领域日趋重要(邬建国,2000)。因此,景观生态学可以为滨水绿地景观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章我国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4.1用景观生态学模式对滨水区进行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系统、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持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提高城市结构功能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

  4.1.1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原则,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努力创造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4.1.2多样性、协调共生原则

  多样性是稳定性的前提,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生态位分化的特点,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仅影响到区域大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发挥。生态规划方法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4]。

  4.1.3可持续发展原则

  滨水区规划应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需求的能力,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尊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以开发滨水区景观为主导,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使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构架城市生态系统,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有序健康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雨水处理系统注重了生态效益,以往的雨水是通过道路地漏直接排到湖泊中,这样会有大量的泥沙和垃圾排到湖水中,而金鸡湖的雨水处理是先导入市政管网,进行过滤后,与市政废水一同排入金鸡湖,保护了金鸡湖水质的长期质量,对维持湖周围长期生态平衡。

  4.2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

  现代欧美国家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有:①体现生态规划的思想:表现为滨水区自然景观的恢复,如在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的空间。如美国南卡洛莱纳州查尔顿半岛水滨公园的规划设计。②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赋予景观历史与地方文化内涵。③体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滨水区往往成为举办全球盛会场所的选址,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章以我国宿迁市古黄河滨水区景观规划为例

  5.1宿迁古黄河的由来

  历史上的黄河曾经多次淤塞、决口、迁徙,宿迁古黄河就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黄河南迁的产物。黄河干道流经宿迁长达727年,在景观带西段还存有部分古河堤。[2]宿迁古黄河与京杭运河平行穿城而过,对中国产生最重要影响的自然河流---黄河、人工河流---京杭运河,能够在城市范围内举步可见、水道完整、互为映衬在全国少见。加上骆马湖、洪泽湖映衬,宿迁旅游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5.2现状古黄河的优劣分析

  5.2.1.水体的自净能力很差,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5.2.2.主水道宽度均一,景观略显单调,河面与陆地高差很小

  5.2.2.1这个特点各有其优劣,有益的方面是没有大面积的陡峭驳岸,便于满足人们的各类亲水要求,

  5.2.2.2不利的方面则是因为河道上的桥梁与两岸地表基本平齐,桥下净空很小,严重影响河道上的通航能力。

  5.2.3.滨水带范围内开敞空间多以绿化带为主,与河道关系单一。

  5.2.4.城市场地较少沿河布置,缺少向城区内部渗透的廊道。

  5.2.5.滨水空间可达性上较差,人们不能很便捷地抵达河滨进行休闲活动。

  5.3古黄河滨水带的规划理念

  回归:是基于我们对城市的解读,重新发现古黄河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城市特色的构建要重新与古黄河建立密切的关联。

  融合:是我们处理古黄河与城市关系的方法,融合动与静、城与景、水与岸,让黄河更加融入宿迁,让宿迁更加拥有黄河。

  共生:是我们希望的城市与古黄河相互依存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状态,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历史与现代的共生、浪漫与繁荣的共生。

  第六章对古黄河滨水区的规划对策及原则

  6.1规划对策

  6.1.1.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6.1.2.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6.1.3.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6.1.4在总体规划中应以体现宿迁的特色风貌,反映宿迁地方文化及体来创造具有时代感的、生态和文化的景观,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

  6.2规划原则

  在宿迁古黄河滨水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利用河岸间的自然景观以及原人景观资源,并体现自然景观良好的发展规律。[4]

  自然生态和入文景观保护原则——立足自然生态的手法,秉承宿迁地方历史文脉,结合人文资源,充分发扬、挖掘和保护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风格,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本土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5]

  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原则——积极创造环境优美,舒适,道路便捷,具有宜人尺度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休闲观光活动需求。

  局部设计与整体性的有机联系原则——把河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整体上优美、舒适、大方高品质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局部景观上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建筑群体与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驻留活动场所,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气氛。

  滨水休闲空间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原则——宿迁古黄河滨水景观带是公共活动的集聚中心,集文化娱乐、观光休闲、体育活动、人文集会等活动于一体。景观各段互相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人文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在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充分把握和运用人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程度,创造适合不同人群的人文景观空间,使人倍感亲切,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结论

  一个城市的滨水地带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滨水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复杂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浓厚的人文生活气息,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北美城市的滨水区开发与更新的成功经验都说明城市滨水区的功能定位必须与城市整体开发相结合。不难预料,世界城市滨水区还会有长足的发展,而正在崛起的中国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必将给市民带来更多休闲场所和丰富体验,带来经济、旅游、文化等多方面的推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杨、冯宇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J].建设科技,2006年17期.

  [2],包忠.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5期.

  [3],祁炳军、傅新莉.浅谈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成效和存在问题[J].山东水利,2002年10期.

  [4],赵和生.景观规划概述[J].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04期.

  [5],李晓文.论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J].生态学杂志,1998年03期.

  [6]吴文英.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以福州闽江沿岸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04,2(25):10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lvyoulw/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