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美术论文

美术论文期刊推荐及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2-12 10:12:31更新时间:2013-12-12 10:16:54 1

  本文是一篇美术论文范文,论述了影响中国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思路的若干因素,以供大家参考和下载。美术论文投稿期刊推荐《美术界》创刊于1972年,本刊为月刊,主编:蒋晓东。国内统一刊号:CN45-1048/J,国际刊号:ISSN1002-7416。《美术界杂志》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发表各类美术作品和评介文章,重点推介反映西部民族风情的美术作品。
  [摘要]在国家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面临着体制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信息社会背景、多元文化认同观念、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国际美术教育的流行趋势以及我国现行的基础艺术课程改革等都将成为现阶段影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的因素。文章分析这些因素,明确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而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方向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影响因素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以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为主要目的,兼具师范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双重属性,在谈到影响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的因素时势必要涉及影响师范美术教育的因素和影响美术教育的因素。把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模式置于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研究,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当前信息速递使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影响着教育包括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校教育的社会教育角色与地位,改善了教育方式,拓宽了教育途径。现在我们可以便捷地通过互联网络以及其他媒体形式获得所需的学习内容;通过在线学习与网上论坛等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因材施教的可行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影像、声音、文字等因素的有机统一,增加教学内容容量及趣味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样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善知识结构与教育观念,努力引导和促进学生提高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传播及体验提供了更多的实现形式,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前所未有的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的尝试;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电脑网络等一些新兴的媒体形式进行多种途径的快速有效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各种影音资料进行艺术体验。现在许多声像艺术和现代艺术都离不开各种新兴媒体技术的运用,体验这类作品我们可以置身其中,可以看、听或感受这些新的艺术形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愈来愈快,传递方式也愈来愈多样,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形象,视觉形象过剩、视觉形象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容易使我们造成价值判断方面的混乱。信息社会下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受教育者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其具有正确选择及鉴别信息的能力,成为美术教育需要担负的一个新的任务。

  二、多元文化认同观念与美术教育

  随着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交往的增多,当一些力量对比存在差异的文化形态相互作用时,就会出现优势文化形态侵蚀弱势文化形态的现象,这种发展状况势必导致全球性的差异的减少,使得统一性得到加强。不同的文化体系自身并没有高下之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某些文化形态由于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强势文化,其会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对其他文化体系的发展造成影响,当前西方文化无疑已经成为一种优势文化。世界各国家及各地区文化上的交流不可避免,文化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促使原有文化发展,同时可以生发新的文化现象,保持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才是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每种文化体系都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要警惕文化上的一体化倾向。

  现今世界各国对保持多元文化状态的认同程度逐渐提高,教育作为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途径之一,可以使受教育者了解各种文化的特点及差异,有利于受教育者了解、承续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美术教育和文化艺术的传承有密切的关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在介绍发达国家的艺术发展状况的同时适当关注其他民族的艺术发展状况,这样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对文化多元状况的认知;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必定要依靠掌握该文化的人来承续,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要强调对本民族的艺术文化传统的学习。

  三、后现代主义思想潮流与美术教育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阶段是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这段时期,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崇尚科学理性、讲求实验探证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进入了后现代主义发展的时期。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基于社会发展现实,大众文化发展迅猛对精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环境污染,暴力恐怖事件频发,宗教民族矛盾突出。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对美术教育观念产生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以波普艺术为开端发起于英国,60年代以后欧美艺术界陆续出现了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超级现实主义艺术、新表现主义艺术、偶发艺术、激浪派等多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后现代艺术在思维方式、审美取向等方面都与现代主义有明显的差异,但其与现代主义又并不是完全的割裂的关系,如达达主义,特别是杜尚的思想,对后现代主义某些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普艺术建立了绘画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摒弃了现代艺术中的精英意识,艺术家成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被引入艺术作品。波普艺术不仅是一个艺术流派更是一种艺术态度,此后,艺术手段的综合性得到加强,摄影、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各种艺术手段只要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均可以参与到美术的创作之中。

  在美术教育中,要辩证地认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主张,借鉴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中积极部分,加强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受教育者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借鉴各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段,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强艺术的综合表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加强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宽艺术教育的途径等。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以及国际美术教育流行趋势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借鉴作用

  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多元化、开放性,以及意义的游动性,影响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旨在解决后现代时期如何构建一种新的课程体系,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的弊端。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而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则要求教育要符合受教育者自身的情况,注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强调教育的民主性。1993年,美国的教育理论家小威廉姆·E·多尔教授出版了《后现代课程观》,超越了现代课程的“目标—行为”模式,以对话性的会话为方式,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创造性及不确定性,注重课程过程,重视师生互动,这些主张无疑为我国的教改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当前国际美术教育的流行趋势具有如下特点:艺术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动力的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强调多元文化认同,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能力及多种相关技能,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使受教育者认识相关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更要促进受教育者对社会文化的深层理解,采用情境学习的方法学习美术史比直线形式的美术通史的学习更有利于全面地了解文化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

  当代的美术教育深受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美术教育界在设计美术课程时,积极借鉴后现代课程标准,使美术教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认同文化的多元性,关注社会及生存环境,进而努力形成一种开放的、具有美术学科特征的、充满创造性活力的、有利于学习者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对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以及国际美术教育的流行趋势进行解读和分析,有助于拓宽教育视野,吸取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部分,促进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这些观念和理论已成为影响我国当前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的一部分。

  四、我国现行基础艺术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影响

  谈到影响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思路的因素,一定要提及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因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基础美术教育师资,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势必影响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资培养方向。

  在我国,课改前的基础美术教育遵循美术大纲的要求,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专业特性,着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美术教学呈现高难度和脱离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现象。国务院于1999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把“德、智、体、美”并列,使美育在基础教育中重新得到应有的地位,客观上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了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我国于2000年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以往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而导致的课程的高难度的现象,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及学习兴趣,以学生美术学习的行为为依据划分绘画领域,分学段设计教学内容,新增了学习活动建议,注重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突出了民族、民间美术的比重,关注文化与生活,增设了量性评价标准,增加了评价的可信度,反映了美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特点;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及需要,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倡给学生以表达的空间,尝试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赏析美术作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美术的学习,注重体现世界多元文化面貌,注重学科之间的互通性,建立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

  基础美术教育思想的转变顺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新标准着重于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懂欣赏并且具有一定艺术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的人,新标准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不仅作为单纯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帮助学生建构美术知识与文化,提高其美学修养的引导者。基础教育美术教师角色的转变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必须强化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认清师范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认真学习领会美术课程标准精髓,明确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唯有这样才能使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总会受到各种时代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伴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人文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各种美术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基础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正处于新的变革期,剖析影响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具体的时代因素,探讨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的问题,以此明晰改革的发展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meishulw/2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