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美术论文

转型期美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11:27:30更新时间:2021-04-07 11:27:30 1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指 18岁以下的任何人。文章所指的儿童,主要针对的是 11~14岁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根据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学者对儿童转型期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心理学、教育学中关于儿童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儿童转型期一般被认为约在儿童的 11~14岁。这一发展阶段的儿童,身心发育处于重要的“变声期”;在形象思维上,开始由之前的“简易夸张图形、模糊意象性描绘”向追求视觉上的写真、写实性转化,尤以视觉造型绘画为典型。这一时期儿童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认为以前的绘画太幼稚,但往往难以达到自己向往、追求的写真水平”,也就是处于教育家、艺术家认为的“眼高手低”的尴尬时期。如果儿童在这一发展阶段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往往会对美术学习失去以往的热情、兴趣,因而这一阶段又被称为抑制期。儿童美术教育中的转型期或转折期,指的就是这一时期。

转型期美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学习国内外教育、心理等学术专家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

  在了解儿童绘画转型期的特征之前,笔者就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特征的整体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比较[1]。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早成果是 1938 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撰写的《儿童绘画之心理》。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部分长期研究儿童美术教育的学者、专家着手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如常锐伦、屠美如、王大根和杨景芝四位学者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年龄划分与特征研究[2]。国内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及学者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在总体上是相同的,认为儿童的绘画能力基本呈阶梯型发展态势。

  二、儿童转型期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的智能发展与特征表现

  在当今的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儿童在绘画转型期出现的如学习兴趣下降、心理叛逆、情绪自控力差,在绘画造型上向往写真而“眼高手低”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学者的热点研究项目。尤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对儿童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的一次全方位的考验。根据有关儿童学习阶段转型期年龄、表现特征的研究资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至成年人进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绘画创造性思维测验。结果发现,儿童至成年人的绘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大低齿形曲线型[3](图1)。

  三、重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转型期的教学研究

  对于儿童转型期美术教学研究实践,国内长期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学者、专家一般认为利用绘画(黑白线描、意象素描等)、工艺(手工、立体制作等)等形式开展教学比较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美术学习的发展需求(图 3、4)。但笔者认为,由于转型期约有 2至 3年时间,处于这一阶段的部分儿童往往存在一种容易的知识不想学、复杂的知识学不了的懒惰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导儿童向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造型表现方向发展。笔者根据对三届初一至初二年级近 1000名学生绘画能力发展状况的连续跟踪与采样,运用以下教学策略帮助其逐步走出转型期绘画学习的困境(图5)。

  1.基础策略基础策略为采用以绘画写生为表征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形态描述,引导学生逐步从意象或者图式、概念期向写实倾向期转化。其一,思想上引领鼓励,行动上以写生练习为手段打牢基础。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尤其是在六年级下学期,由于教师、家长施予的压力,加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作业量的明显增加,转型期儿童对美术课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明显减少,受周边环境等的影响,对美术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这一阶段的部分儿童存在绘画造型能力不足、绘画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与家长及时联系、沟通,并在心理上安抚儿童。同时,教师要在绘画实践的技能技巧方面指导儿童。如,当儿童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后,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写生作业练习,让儿童对自己家里的植物进行写生,并只要求儿童认真练习,不要求描绘对象的造型必须准确。这样既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又可以提高儿童描绘物象的表现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拓展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方法。其二,把握转型期学习特征,因材施教,各有所获。美术教师在对转型期儿童开展教学时,必须大致了解班级中每名儿童的美术基础和能力。对于写生能力较强的儿童,教师可以对其提出更高的创作要求,如对细节的描绘表现、对构图的思考等;对于写生能力较弱的儿童,教师应鼓励其运用夸张、变形或其他形式表现描绘对象,同时可以加入构图、对称等绘画元素辅导儿童。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各有发展的教学理念,也可以为转型期儿童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和美术绘画造型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转型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对其具有写实性倾向的作业加以肯定,多表扬、点评儿童的作品并在班级上加以展示,以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加深儿童对绘画造型的理解,可以逐步提升儿童的表现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策略教师可以将钢笔画和水彩相结合,开展色彩造型教学,逐步加强儿童对色彩的认识。受转型期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儿童往往会放弃以往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寻找一些新奇、有刺激感的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有儿童喜欢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临摹动漫作品、手指艺画等。面对儿童的这些转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儿童利用每天做作业的钢笔、水笔先进行简单的绘画造型练习,如描绘一朵花卉、一只小虫等,等基本完成造型后,再施以水彩淡彩,指导其学习、运用偶然性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运用马克笔加淡彩的形式开展色彩造型教学。这样的活动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儿童的参与感。无论是写实绘画还是意象性绘画,都会增强儿童在绘画实践过程中的学习体验,使其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3.重点策略其一,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版画教学面向全体儿童,重点突出普及性、趣味性和可重复性,是集写生、制作、成品于一体的综合型美术教学形式。其宗旨是引导儿童在美术的原有学习基础上发展美术学习能力,获得突破、发展和提高,帮助儿童逐渐走出转型期美术学习的困境。其二,改变以往的专业材料应用理念。在儿童版画教学中,材料的应用非常丰富,但考虑到转型期儿童学习版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和造型表现能力,教师只选择了纸版画和木刻版画两种方式。纸版画教学在一般的教材中比较普遍,其重难点在于纸版画制作过程中对形的夸张、层叠与粘贴、印制的方法和效果,重在趣味性和可重复性。纸版画教学可以安排在木刻版画教学之前进行。其三,培育儿童“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教会儿童正确、科学地使用刻刀,注意安全问题;注重画面的黑、白、灰的设计安排;讲授各种刀法的运用技巧;注意油墨滚刷时的稀稠度处理;让儿童了解版画机压印时力度的调试和手拓效果;等等。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儿童,为其做良好的示范。教师既要给儿童“做中学”的时间、空间,又要引导儿童掌握造型表现的方式方法,逐渐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这样,通过教师与儿童的共同努力,儿童可以逐渐走出转型期学习的困境,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结语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教与学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需要能教学、会教学、教好学,而且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者。

  参考文献:

  [1](美)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张丹,刘海英,孙宏,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常锐伦.学科教育学大系:美术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转型期美术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初中美术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翁宏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meishulw/7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