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美学论文

关于城市公园园林艺术设计和建造的基本要素探究

发布时间:2011-02-26 10:52:35更新时间:2021-03-19 11:05:40 1

  摘要:艺术设计的好坏涉及到每个城市公园园林建设的成败。本文重点从7个方面结合城市公园园林艺术设计和建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艺术;设计;基本要素

  1、相地过程。

  原是中国踏勘选定园林地域的通俗用语,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专论踏勘选定园址的《相地》一章。相地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计成在《相地》章的起首—节,介绍了他做相地工作的实际经验,突出了勘察中的关键事项,归纳为五个方面:a.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例如是否有山林可依?是否有水系可通?能不能与交通繁忙道路有—定的隔离?以及有无利用原有大树、植被等条件。b.必须在勘察过程中同时展开造景构图的设想,不仅注意地形(如方、圆、偏、正),而且要注意地势(如“环曲”、“铺云”等动向趋势),以及“培高控低”利用的可能性,克服地形、地貌上的缺点来筹划方案等。c.必须重视水文和水源的疏理问题,尤其是园林建筑布局必须联系园林理水,建筑才能获得有水面配合的优越性。d.选地也必须考虑建园的目的性。城市土地虽不是很好的造园环境,但鉴于便利园主兼享城市生活,还是可以选用;如选乡村土地造园,要便于眺望田野景趣,如选定不利于野眺的地位,就是相地的失败。e.要十分重视原有大树等的保存和利用。

  2、布局过程。

  园林设计总体规划的—个重要步骤,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园林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选择,山岭、水体的位置和大体轮廓的确定,不同功能用地的划分和衔接,活动和安静景区的布置,园林主景的位置、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安排等。布局时须综合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使全园结构形成—个能够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的统—体。经过多个方案的比较,确定合适的布局方案,然后再作深入的设计。布局是否合宜得体关系到建园的成败。园林是—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任何公园的布局都要首先考虑实用功能上具有共同性的—些问题。例如出入口的位置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人流的集散,车辆的停放,行政管理区的位置,运输车辆的车行道,杂物堆放场等必须选址合适。为游人提供停留、坐憩、龄、饮食、公厕等的各种设施也要周密安排。

  3、造景环节。

  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景方法主要有:a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b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c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d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e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f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g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h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4、借景手法。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1)借景种类。借景可分为:a.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b.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c.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d.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e.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f.府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g.应时借。借—年中的某—季节或一天中某—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2)借景方法。大体有三种:a.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b.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c.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5、雕塑。

  园林雕塑配合园林构图,多数位于室外,题材广泛。园林雕塑通过艺术形象可反映—定的社会时代精神,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既可点缀园景,又可成为园林某—局部甚至全园的构图中心。

  中国古代园林很早就有雕塑装饰。汉武帝时建章官北太液池畔曾有石鱼、石龟、石牛、织女,还有铜仙人立于神明台上。现在颐和园宫门前的铜狮,庭院中布置的铜鹤、铜鹿,既是造型优美的艺术珍品,又是庭院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中“特置”的山石,虽然不是人工雕塑物,也起雕塑物的作用。如颐和园乐寿堂前的青芝岫、苏州留园的冠云峰,都是以其自然形象供人欣赏。在自然风景区常利用天然岩壁洞穴雕凿佛像。帝王陵园前则以石人、石兽列队甬道两侧,增加中轴线的气势。近年来,中国各地园林中也设置了各种类型的雕塑。

  园林雕塑按内容可分为:a.纪念性雕塑。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如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像等。b.主题性雕塑。表现—定的主题内容,如广州市的市徽“五羊”、南京莫愁湖的莫愁女等。c.装饰性雕塑。题材广泛,人物、动物、植物、器物都可作为题材,如北京日坛公园曲池胜春景区中展翅欲飞的天鹅和各地园林中的运动员、儿童及动物形象等。

  按形式分有圆雕、凸雕、浮雕、透雕等,使用材料有永久性材料(金属、石、水泥、玻璃钢等)和非永久性材料(石膏、泥、木等)。园林雕塑常用永久性材料的圆雕,至于凸雕、浮雕、透雕则常与建筑结合。冰雕、雪塑是东北园林冬季特有的一种雕塑艺术。

  6、匾联。

  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相传楹联始于五代后蜀,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句。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个特色。

  7、中国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具有深远的文化根源。

  ①“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②“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③“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堂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怡悦之情,由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meixuelw/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