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论文发表

农业论文发表期刊哪个好及论文范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4-09-30 11:21:08更新时间:2014-09-30 11:28:18 1

  农业论文发表期刊哪个比较好?月期刊咨询网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优秀的农业刊物:《植物生态学报》立足国内,是植物生态 学领域在国内本学科一流期刊。我国报道生态学方面的杂志中国科学院有5种期刊,其它主管单位有4种,共9 种刊。植物 学期刊有11个,《植物生态学报》是唯一的一种全面报道植物生态学科各个领域最新研究及其进展的期刊,在科技期刊结构层位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摘要:将11种山茶科观赏植物在佛山市南海区五星(污染区)和高明区云勇林场(相对清洁区)栽培420 d后,观察它们的叶、枝、茎、根等器官对SO2和氟化物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相同时间下,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大苞山茶、岑溪软枝油茶、越南油茶、长尾毛蕊茶、普通油茶、香港红山茶、博白大果油茶9种山茶科植物对SO2、氟化物等污染气体均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收净化能力,而大叶厚皮香、荷木两个品种在污染区的成活率仅为60%、30%,吸附SO2、氟化物的量较少,抗性差,不适宜在SO2、氟化物含量高的环境中栽种;山茶科植物各器官对SO2、氟化物的吸附能力变化较大,植物对SO2的吸附主要表现在叶、根上,为根>叶片>枝>茎,植物对氟化物的吸附主要集中在叶片上;山茶科植物不同品种其器官吸收SO2和氟化物的净化能力不同,可根据不同地区污染情况选用不同的植物。

  关键词:山茶科,大气污染,净化能力,植物修复

  Decontamination Ability of Theaceae Ornamental Plants to Absorb Sulfur Dioxide

  and Fluoride in Atmosphere

  XIAO Hong-dong1,HU Xian-cong2,ZHAO Hong-jie2,YIN Ai-hua2,GUAN Guo-cai1

  Abstract:The purification ability of leaves,branch,trunk and root organs to SO2 and fluoride in air of 11 Theaceae ornamental plants cultivated for 420 d in Wuxing of Nanhai area(pollution area) and Yunyong forest farm of Gaoming area(relatively clean area) in Foshan city was observed.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 same cultivation time,Camellia nitidissima, C. azalea,C. granthamiana,C. oleifera,C. vietnamensis,C. caudate,C. oleifera,C. hongkongensis,C. gantocarapa had great ability to absorb air pollutants of SO2 and fluoride. The survival rate of Ternstroemiag ymnanthera var. wightii, Schima spp.ect.in the pollution area was only 60% and 30%, respectively. They had poor ability to absorb air pollutants of SO2 and fluoride,with no appropriate growth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high contents of SO2 and fluoride.There were large changes of the purification ability of each organ in the adsorption of SO2 and fluoride. The purification abilities of the leave and root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ranch and trunk. The adsorption of plants on fluorine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leaves. It showed that these species of organs were more tolerant to SO2 and fluoride. Different plants could be chose i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onal pollution.

  Key words:Theaceae;air pollution;purification ability;phytorediation

  园林绿化植物对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物SO2和氟化物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吸收能力。在污染的环境下,许多植物经长期的适应形成了对大气污染物SO2和氟化物的忍耐、抵抗和吸收净化的能力,所以利用植物治理大气污染物SO2和氟化物具有重要意义[1-3]。事实上,大气污染的植物净化作用很早就被注意到并得到应用,如在公路两旁种植植物以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在化工厂附近种植植物来减轻污染并美化环境等。鲁敏等[4]用短时间(8 h)的熏气试验研究了28种园林植物对硫、氟、氯的净化能力,但这一试验并不能指出参试植物的抗性强度。孔国辉等[1]、张德强等[2]根据绿化植物受大气污染后的生长、生理机能和叶片硫、氟累积量,筛选出了一批抗性植物。王芳等[5]对大气氟化物污染的树种进行了叶片氟含量分析,选出了抗氟树种。李寒娥等[6]探讨了交通污染区的绿化植物的叶片、树皮硫含量。萧洪东等[3]、赵鸿杰等[7]研究了红花银桦对大气氟、硫污染的抗性影响,对园林绿化树种观赏茶花长时间在大气污染环境下的抗污净污能力的研究鲜有报道。   研究选择11种山茶科园林绿化植物作为试验对象,调查它们在不同区域的生长情况,同时测定大气和植株不同部位的氟、硫含量,分析植物吸收氟、硫污染物的能力,为净化空气、科学地选择抗污吸污绿化树种、修复大气氟硫污染以及美化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大气情况

  为了调查现存植物的生长状况,试验选陶瓷工业发达的佛山市南海区五星水库为污染区,该水库周围有多家大型陶瓷厂,大气污染严重,植物受害明显;同期对大气进行监测,硫酸盐化速率年变化为0.526~2.770 mg/(dm2・d),均值为1.49 mg/(dm2・d),氟化物含量变化为0.693~2.390 μg/(dm2・d),均值为1.43 μg/(dm2・d)。以高明区云勇林场为对照区(相对清洁区),该区四周环山,植被茂盛,附近无污染性工厂,人烟稀少,硫酸盐化速率年变化为 0.229~0.386 mg/(dm2・d),均值为0.282 mg/(dm2・d),氟化物含量变化为0.331~1.620 μg/(dm2・d),均值为0.774 μg/(dm2・d),均低于污染区。

  1.2试验材料

  挑选苗龄一致、健壮的营养袋苗上盆,待植株生长稳定后,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大小、高矮基本一致的盆苗摆放于两试验点,测量相关生理指标,每试验点10盆,随机摆放,试验过程中统一栽培管理。参试山茶科植物见表1。

  1.3样品的采集

  供试植物在试验地栽培管理一年后(420 d),量取相关生理指标,从中随机选取3株,分别对老叶、枝、茎和根采样,将采集的各部位清洗干净分别装袋,在105 ℃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粉碎过60~80目筛孔后混合均匀,装瓶备测。

  1.4分析方法

  叶、枝、茎、根等器官含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湿消化-硫酸钡比浊法[8]。含氟量的测定:采用0.05 mol/L HNO3溶液浸提,再用0.1 mol/L KOH溶液浸提,使氟转入溶液,以配制的TISAB作为总离子强度缓冲调节剂,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氟量[9]。

  1.5数据的分析

  增长比值=污染区增长量/清洁区增长量,增长比值越大,说明此种植物在污染区的生长势越强,则较高浓度的硫、氟化物环境对其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大 [10]。相对成活率=(污染区成活数/相对清洁区成活数)×100%;比值=[相对清洁区总硫化物含量(或氟化物含量)/污染区总硫化物含量(或氟化物含量)]×100%。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山茶科植株的生长情况

  由调查结果(表2)可知,11种茶花中9个品种在两试验点均能较好生长,均未出现叶片受害症状和植株死亡;但大叶厚皮香、荷木两个品种在污染区的成活率仅为 60%、30%。大苞山茶、香港红山茶、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4种山茶树的株高增长比值均≥1,金花茶的株高增长比值接近1,说明这5种植物均为强抗硫、氟化物的植物;广西岑溪软枝油茶、杜鹃红山茶、长尾毛蕊茶、越南油茶的株高增长比值为0.71~0.77,说明这4种茶树具有较强的抗硫、氟化物能力;而大叶厚皮香、荷木株高增长比值分别为0.36、0.38,说明这2种茶树抗硫、氟化物能力较差。

  2.2对大气SO2的吸收能力

  参试的11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相同时间后叶、枝、茎和根各组织的含硫量见表3。污染区山茶科植物的叶、枝、茎和根含硫量几乎都明显高于相对清洁区,证明植物对SO2的吸收量与大气SO2浓度成正比。无论是在污染区还是相对清洁区,金花茶叶、根对硫的吸收量最大,枝部累积属中等。在污染区金花茶叶、枝、茎的含硫量分别是4.596、3.860、2.605 g/kg,与其他品种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各器官的吸附能力差异变化较大;而植株生长性状表现较弱的大叶厚皮香对硫的吸附能力表现为叶、根多,茎、枝较少;荷木吸附能力最弱。在相对清洁区,金花茶叶、枝、茎的含硫量分别是3.824、3.577、2.411 g/kg,与其他品种之间也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各器官的吸附能力差异变化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其中广西岑溪软枝油茶、杜鹃红山茶吸硫量较低。

  参试的11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相同时间后植物总的含硫量见表4,结果表明,金花茶、越南油茶、大苞山茶具有较强的净化大气SO2的能力,是很有潜力的城市绿化优良树种。

  综上所述,植物对大气SO2的吸收具有累积性,在能够忍受的浓度范围内,其吸收量与大气SO2浓度成正比。但不同品种植物形态、结构等不同,对大气 SO2吸收净化量有很大差异。植物长时间受大气SO2影响下,叶片、根系等器官吸收硫后,可将其迁移到其他组织器官中,对大气起到修复净化的作用。

  2.3山茶科植物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能力

  参试的11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相同时间后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能力见表5,相对清洁区的各器官含氟量几乎都比污染区的低,说明与各自生长环境大气中氟化物浓度有关;但植物各器官对氟化物的吸附量差异较大,植物对氟化物的吸附量主要集中在叶片上,枝、干、根含氟量相对较少。山茶科植物各品种之间含氟量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无论是在污染区还是相对清洁区,广西岑溪软枝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普通油茶叶对氟的吸附量较高。由表4可知,大叶厚皮香、荷木在相对清洁区对氟化物的吸附能力最弱,其在污染区的成活率仅为60%、30%,说明这两种植物对氟化物较为敏感,不适宜栽种在大气含氟量高的地方。

  3结果与讨论

  利用植物修复大气污染,既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收有害物质、降低噪音、调节小气候,又能为人们提供风景园林美学上的视觉享受,并满足人们对保健的要求。利用园林植物治理大气污染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张德强等[2]研究认为红树科的竹节树,桑科的小叶榕、傅园榕、菩提榕、环榕,山茶科的大头茶、红花油茶,苏木科的仪花,紫金牛科的密花树,山矾科的光叶山矾等,这些植物对大气SO2、氟化物污染不但有很强的抗性,而且有很高的吸收净化能力,是大气 SO2、氟化物污染严重地区空气净化植物的首选。胡羡聪等[11]对几种山茶科观赏植物的抗大气SO2、氟化物污染能力的研究表明,山茶花、红花油茶、石笔木具有较强的抗性。参试的11种山茶科观赏植物中,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大苞山茶、广西岑溪软枝油茶、越南油茶、长尾毛蕊茶、普通油茶、香港红山茶、博白大果油茶9种山茶科植物在污染地区生长420 d均能存活,表明对SO2、氟化物等均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收净化能力,而大叶厚皮香、荷木两个品种在污染区的成活率仅为60%、30%,吸附SO2、氟化物的量较少,抗性差,不适宜在含SO2、氟化物高的环境中栽种。叶、茎、枝、根对SO2、氟化物的吸附能力差异变化较大,植物对SO2的吸附量主要表现为根>叶片>枝>茎;植物对氟化物的吸附量主要集中在叶片上。研究表明,除大叶厚皮香、荷木外的这几种山茶科观赏植物是大气SO2、氟化物污染严重地区空气净化的理想树种,但不同品种其吸收SO2和氟化物的净化能力不同,可根据不同地区污染情况选用不同的植物品种。

  参考文献:

  [1] 孔国辉,陈宏通,刘世忠,等.广东园林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及污染物在叶片的积累[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4):297-315.

  [2] 张德强,褚国伟,余清发,等.园林绿化植物对大气二氧化硫和氟化物污染的净化能力及修复功能[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4):336-340.

  [3] 萧洪东,邝健智,胡羡聪,等.红花银桦对大气氟、硫污染的抗性影响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1):14-16.

  [4] 鲁敏,程正渭,李英杰.绿化树种对大气氯、氟污染物的吸滞能力[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0(3):39-40,79.

  [5] 王芳,刘明成,王琼,等.三种绿化树种叶片中氟含量的累积[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38-2339.

  [6] 李寒娥,李秉滔,郁梦德.交通污染区城市绿化植物硫含量分布[J].生态环境,2005,14(3):325-328.

  [7] 赵鸿杰,胡羡聪,邝健智,等.红花银桦对大气SO2和氟化物的净化能力[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2):125-127.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47-15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gnyelwfabiao/4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