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土壤通报期刊入选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1-08 13:52:59更新时间:2013-11-08 13:57:09 1

  摘要: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定性研究是开展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实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从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定性分析。进而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要素角度以及江浙沪三个创新子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定性分析,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土壤通报

  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要素角度以及上海市创新子系统、浙江省创新子系统和江苏省创新子系统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建立了开展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实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定性

  1.1基本概念

  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范围内.各地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织、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密切联系、分工协作、联动发展、高度一体化,在法律、政策、体制等创新环境中.促进知识、信息、技术、资本、设备等各种创新资源通畅流动,共享互补。形成的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

  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旨在提升本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003年11月2日.在国家科技部指导下.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论坛”上共同签署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间签订的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协议.也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1.2主要特征

  (1)整体性。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是以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为载体这三个省级行政区在历史上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具有共同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

  (2)区际性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是跨行政区域的.来自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彼此的关系是平等的.其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共同主导着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资源是跨行政区域的.来自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被充分整合、优化配置.能够从一个行政区顺畅地流动到另一个行政区.对整个区域的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所导致的有限资源的浪费以及恶性竞争

  (3)一致性。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的法律、政策、体制、机制等无缝对接和贯通.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氛围是共同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4)行政约束性。江浙沪分属三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各自的行政区利益,部门利益、本位主义、地方保护等思想观念制约着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体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约束和障碍。

  1-3地位和作用

  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推动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着骨干和引领作用.同时亦为其他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表率和示范江浙沪三个创新子系统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上海市创新子系统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占据核心主导地位.在更高的层级上主导长三角区域创新主体要素、创新资源要素和创新环境要素的整合集聚与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优化升级

  开放的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与其他区域创新系统积极主动地密切协作、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使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努力在未来能够接近发达国家创新系统的水平.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

  2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

  从横向考察.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主体要素、创新资源要素和创新环境要素构成的。创新主体要素包括政府、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要素包括信息、知识、技术、资金、设备等;创新环境要素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文化、基础设施等,在此基础上构成了知识创新系统(或称科学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服务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四个子系统:①知识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集团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原始创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具有长三角地区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⑦技术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主要从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③**服务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科技**、行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协作机构、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各类组织.为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提供服务.以促进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④制度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三地各级政府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规定.签署各方面的合作协议.并予以积极贯彻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调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一套三地通行通用的制度保障体系可以说.制度(包括体制、机制)一体化是最重大、最主要的制度创新。

  从纵向考察.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则是由上海市创新子系统、浙江省创新子系统和江苏省创新子系统构成的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三个创新子系统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三个创新子系统创新主体要素一体化、创新资源要素一体化以及创新环境要素一体化的过程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建设.正是这三个创新子系统合纵连横的过程

  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这三个创新子系统各具特色和优势.地位及作用因而不同上海市创新子系统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发挥着龙头作用.具有引领和示范、集聚和辐射的功能上海市创新子系统的实力和水平.决定着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实力和水平。以实力雄厚、生机勃勃的民营经济为鲜明特色的浙江省创新子系统,以财大势雄、活力四射的外资经济为显著优势的江苏省创新子系统.一为南翼.一为北翼.一方面积极承接辐射和转移.另一方面主动融人和对接.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色和优势,密切联系、协调发展、共荣共赢.从而把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建设推向了新高度、新水平和新境界。科技创新所依托的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产要素.也是长三角目前所具有的最明显优势长江三角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社会开放、文明进步、人杰地灵。这一地区人才荟萃,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汇聚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积淀和雄厚的智力资源及科研实力截至2005年末.长三角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37所.其中.上海有58所,南京有35所.杭州有31所,集中了长三角近一半数量的高校:其次是苏州有14所.宁波有12所据统计.2006年江浙沪每万人中拥有65.06名科技活动人员、173.75名在校大学生1.73%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远高于全国同期31.43人、132.28人和1-42%的平均水平:人均科教文卫经费达到819.10元.是全国平均564.94元的1.45倍(见表1)。

  在2005年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中(见表2)。上海的创新能力非常突出,取代北京成为全国第一名.其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获取、创新绩效全国排名第一.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处于全国第二位江苏则在知识获取和企业创新能力两个方面仅次于上海而位列全国第二通过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和人文优势构成了长三角区域科技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潜力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自身所具有的雄厚的科技和人文优势.该优势将为产业发展及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gongchengkexuelw/2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