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关于植树造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月期刊网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8-03 09:08:37更新时间:2011-08-03 09:13:07 1

关于植树造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余潮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加大了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力度和经济处罚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基本态势,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植树造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造林 造林存在的问题 对策
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干旱缺水,江河断流,特大洪水,频繁的沙尘等,都与发生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彻底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必须通过植种种草来实现,从而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
2、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2.1、造林设计不合理
  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更好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造林前必须进行造林设计。这些设计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也不能正确的指导造林施工,还为林业生产埋下诸多隐患。
  2.2、树种选择不当
  造林树种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造林成败,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不易造林成活,以至于白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即使成活,林木也很难正常生长、发育,也难于成材、成林,造林地的生产潜力也不能充分发挥,也起不到森林的生态作用。
  2.3、造林树种单一,纯林面积大。
  林业的发展一定要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决不能盲目发展,更不能片面地追求面积和数量,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只为了完成造林任务而造林,在造林过程中只选择杨树,落叶松等几个树种,大面积营造纯林,结果导致病虫害大发生,而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4、整地粗放
  整地是造林前改善林地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的一道工序。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具有重大的作用。但在实际的造林中,由于整地粗放,或者整地过浅,使杂草与苗木争夺大量的养分和水分,至使苗木生长不良,甚至大量死亡。
  2.5、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苗木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工林的生产力和质量,用遗传性能优良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木材生长力高,品质也较好。由这些种子培养的苗木,把母本不良的性状遗传下来,不可避免地形成苗木死亡率高,生长不良等现象。
  但有的造林户,图便宜,图省钱,只购买那些生长不良,树势较弱的等外苗来造林,或者由于上当受骗,花高价买来低质苗,结果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成活几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造林积极性。
  2.6、造林技术不当
  造林方法及其施工技术的得当与否,和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林木生长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造林时,要正确掌握栽植技术,切实保证造林质量。
  2.7、造林后缺乏抚育管理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可见“管”在造林中的重要性。有时由于在新林内任意砍柴、放牧,幼树被砍伐、啃食,或践踏,土壤结构破坏,致使苗木保存率很低,即使有幸保存下来的苗木也生长不良或枝干扭曲。
  2.8、病虫害发生严重
  森林病虫害号称“不冒烟”的火灾,它能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木材年生长量下降,甚至造成苗木整株死亡。积营造人工纯林、抚育措施不当,及人们对病虫害重视不够,导致新栽幼树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杨树纯林以青杨天牛、杨干象等蛀干害虫为主。
  2.9、过度修剪
  适度修剪,不仅能提高林木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林木生长,然而叶片是制造树木赖以生存的有机物质的器官。但是在有些缺林地区,尤其西部平原地区,为了解决烧柴问题,采取了过度修枝的办法,致使树木叶量显注减少,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2.10、土壤贫瘠
  林地由于长期受到地表径流的冲刷,使矿物质养份和有机质严重流失,特别干旱地区,长时期地缺乏养分和水分,使林木难以正常生长发育,土壤更加贫瘠,苗木成活率极低,生长日益缓慢。
3、针对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对策
  3.1、科学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造林绿化建设的龙头,是提升造林绿化水平的前提。所谓科学规划,是指规划的依据可靠,布局必须合理,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使造林、营林,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使造林工程达到高质量、高效益。
 3.2、细致整地
  整地作用的存在大小,不仅取决于整地的方法及质量,而且整地的效果与原来的立地条件有关,原来的立地条件越差,整地的作用越大,效果越显注。这说明立地条件越差,越要强调细致整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为林木生长创造条件,以便满足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
  (2) 整地通过翻地、松土、捡出根、枝、石块,集中地表土壤,增加肥力。
  (3) 通过整地改变土壤水分状况,整地时清除自然植被,可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土中,疏松土壤,增加保水能力,并减少地表蒸发,使土壤对幼树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4) 通过整地调节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况,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使更多的土壤养分处于可利用状态,供幼树吸收。
  (5) 通过整地可以使肥沃土壤集中到根系周围,以利幼树生长。
  (6) 整地清除了地面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地表日照强度,从而提高了土温,可提前造林。
  3.3、适地适树
  所谓适地适树是指根据既定的经营目的和造林地块选择树种,这是造林能否成功的关键措施,也是造林的基本准则。需要调查气候、土壤、植被及水文地质等情况。树种的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3.4、良种壮苗
  所谓壮苗,就是地径粗、根系发达、苗干有一定高度、重量大的苗木,按不同树种、不同苗龄的标准选择。供应种苗要“适地、适树、适种源”,不能有种就采,有苗就栽,防止大调大运,不合格的苗木坚决不用。
  3.5、细心种植
  要保证造林的成活、迅速成林,栽植是造林成活的关键一环,要根据各地造林地土壤条件,采取深挖坑、栽中心、不窝根、踩实等具体方法。
 3.6、严格管护
  新造的幼林在成林前,抗逆性差,成活和生长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幼苗成活率和促进其生长,必须对林木实行精心管护。促进其及早成林成材。因此,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造林结束后,进行检查验收。调查成活率,成活率未达到85%以上的,在第二年春天进行补植。
  (2) 适时除草松土。通常第一、二年2~3次,第三、四年1~2次,以后视杂草及林木的生长情况决定除草松土的次数。
  (3) 合理追肥。施肥时期应以造林前后和主伐前数年这两个时期为主。
  (4) 及时抚育。
  (5) 加强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6]”的方针。
  (6) 加强管护,防止人畜为害。
4结语
总之,为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维持生态平衡、减缓资源流失的速度,植树造林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成活、成林、成才及能覆盖的原则,严把种苗质量、抓好苗木生产、注重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林业经济问题.2000,10.
[2]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1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