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论营造玉林多元特色风貌塑造玉东新形象

发布时间:2011-08-23 09:49:50更新时间:2023-07-11 16:53:14 1

论营造玉林多元特色风貌塑造玉东新形象
丘阳
 

摘要:本文本根据笔者从事规划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认为要营造玉林多元素特色风貌,塑造玉东新形象,可从城市风貌、土地规划、建筑风格本土化等方面进行改善。本文对此问题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城市风貌 本土文化 新农村建设 时代气息
玉林地处桂东南与广东毗邻,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自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建州至今已迄千年。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是桂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人誉为“岭南都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导向,导致城市建设无序发展,特色逐渐丧失。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建立的发展机遇。玉林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桂东南民居特色和民俗文化,玉林如何树立自己的特色,实现在区域环境中自身的价值,特别是玉东新区在建设中如何借鉴、选择、继承、发扬传统民居和民俗特色,重塑“岭南都会”的新形象呢?
一、城市风貌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玉林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八十年代的13.5%发展到今天的35.4%。但由于观念意识的偏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没有很好的引导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指导和管理滞后的原因,致使玉林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大量杂乱无章、毫无美感的占天占地的“竹筒房”,造成了城区建筑无序发展严重,城市中心建筑景观凌乱无序的现状。新区建筑在规划层面上缺乏完善的城市风貌的统一指导措施。造成各个新建区建设雷同化,主题特色不突出,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
二、在风貌建设中塑造玉东新形象
营造玉林多元特色风貌,特别是玉东新区作为玉林市未来发展的新中心,该如何塑造体现玉林特色的建筑风貌?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风格的形成必需具备三大特质:历史文脉、地域性、时代性。笔者认为玉东新区的风貌建设可从三大内容来进行:
1尊重历史,改造“竹筒房”的景观
大量的“竹筒房”建设造成土地浪费严重,街区建筑密度大、通风采光条件差、绿化、基础设施不配套,大量的“竹筒房”建设对玉林城市景观的破坏。鉴于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要改变原来杂乱无章的城市景观,不可能把这些竹筒房全部拆掉,而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造整合。
1.1对具备拆除重建条件的进行拆除,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配套完善的各类基础设施。
1.2对不具备大拆大建条件的街区进行“填平补齐”,并对其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即对其外立面风格进行统一改造。
1.3对不同地段、不同业态的街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进行改造,避免“全城一面”,达到一街一景的目的。
1.4通过统一建筑色彩,增设墙面植物,形成别具一格的立面绿化景观。通过对各街区 “竹筒房”的深入调查研究,对其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
2.本土文化与时代建筑风格的结合
玉东新区认真贯彻“低碳玉东,宜居玉东”的理念,依托龟山公园、挂榜山公园、狮山公园、湿地公园等优越的自然环境,构成开放的“绿核”空间。
2.1正确协调发展中的土地利用和城镇规划问题
目前新区发展和规划建设中在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城镇扩张和区域协作等方面已形成了热点。新区经济规划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是密不可分的,用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作指导思想,协调和安排好经济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前瞻性”的作用,编制好《玉东新区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划》,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大力发展城镇的基础建设。只有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才能为新区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镇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非农化就不可避免。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市建市十年来,城市化水平由21.6%提高到35.4%;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8.6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国家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因此,玉东新区这几年城镇建设中存在着用地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的矛盾,直接表现在按规划要求很难满足城镇建设所需的建设用地。
实现土地可待续发展和城镇整体规划的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土地市场,改变单一的征地——开发——出让——转让的市场运行模式,为新区建设用地发展提供支持。在坚持土地有偿使用这一前提下,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向深入,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实行包括国有土地租赁、集体土地入股等多样化的土地供给方式。对土地利用、土地供应数量、土地交易价格和土地交易结果实行统一管理,控制土地一级市场,按城镇整体规划的指导。对按规划转入城镇区的农民,允许保留其原有的属性和地权收益关系,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出让土地的收益参股开发,风险利益共担,这样有利于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积极性,土地利用就可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平稳发展。
2.2 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城市建筑风格对建筑美学观的影响
玉东新区的建设既要体现本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的建筑风格。综合开发建设建筑群是关键问题。
建筑是门艺术,是实用主义、功能主义和感观赏悦主义的结合。两分中拱歇山墙是玉林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于造型、艺术风格上,而且体现在墙上的装饰纹样所预示的祈求夙愿等深层文化上。独占鳌头是寓意在两分中拱中的深刻内涵。
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的影响,玉林城镇建设从管理层面到市民层面的建筑文化观念,审美价值观出现偏差,对自身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和利用重视不够,本地方的文脉受到严重破坏和人为割裂,使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和环境产生了一种陌生感。玉林市城乡风貌改造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在设计方案上把握本土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岭南派中的广南建筑风格,确立了以建筑屋檐、窗楣、阳台、墙裙、马头墙、通风孔、建筑色彩为主的改造方案。设计按照造价要低、实用性要强、推广价值要大的总体要求,以现代设计手法,传承区域的经典建筑元素,重新演绎地方广南建筑风格,延续地方建筑文化。
1)、屋面
屋顶形式是广西传统民居建筑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征之一,玉林地区新建建筑的屋顶部分采用了平屋顶,地域特征略显不足。设计将平屋顶改为坡屋顶,或局部改成坡顶,或加坡檐,以创造良好的立面视觉效果,使其融入周围传统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当中。
2)、墙体
玉林本地古民居外墙以青砖包墙到顶,山墙造型多昂,重要建筑采用高大的龙脊山墙,山墙的外墙面有浮雕,立体感强。墙体材料采用青砖外,还有泥墙,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我们对墙体改造采取:①对于保护区内的损坏的泥墙房屋,依原貌进行修葺,使其保持原有面貌。②对于新建的红砖房屋,则用仿青砖外墙涂料,勾出砖缝。在局部位置,如在承重部位的位置结合传统民居的结构特点,用其他颜色涂料或采用板材拼贴。③将传统民居的营造艺术用现代彩绘的手法加以展现,以此来延续传统民居的特色。

墙体

3)、门窗装饰
在原有的门窗洞口外部架木质镂空隔扇。隔扇的花纹采用简化后的传统图案,既保留了原有传统民居的神韵,又不失现代的简洁风格。
4)、建筑材料、色彩
建筑立面的改造色彩宜采用清淡的灰白色调。屋顶是青灰色,局部构件如门、窗、栏杆等可漆成暗红色。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材料,如木、竹子、石材等,使其改造方案更具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城乡风貌改造建设中,依旧采用这些原则“借鉴、选择、传承广南古典建筑元素”。将其应用于新建筑中。
3.夜景灯光特色的营造。
夜景灯光的建设既可以给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夜间活动空间,又是突出一个城市特色风貌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
打造玉林特色夜景应突出重点,把玉东新区重要景观节点先亮化起来。灯光设置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目的的选择,应静的则不动,该动的则多变热烈。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模实例
玉东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改造以陂耀村为示范模式。陂耀村总人口约为2700人,其中桂科塘200人(约40户),凉水冲200人(约40户)、陂口塘1200人(约250户)、宝岭村400多人(约100户)、大岭脚280人(约40户)、油房240人(约20户)和余屋200人(约40户)。陂耀村农业主种水稻,经济作物有柑橙、香蕉、甘蔗、青刀豆、蕃茄、黄豆、红薯、木薯、烤烟、黄麻、四季豆、甘蔗、甜竹笋等。水果高产质优,有柑橙、沙梨、板栗、龙眼、荔枝。 陂耀村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为主要产业支撑。陂耀村现状建筑以砖混结构房为主,另外有部分木结构房屋和少量的土坯房,大部分房屋均与圈舍相连。陂耀村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能满足村民的生活要求,村内有村委会、卫生站、小学以及简陋的市场。现有玉容一级公路穿越整个村域,道路宽度为40米,为水泥路面。目前建有一条环村公路,道路宽度6米,为水泥路面。村域其他道路基本上都是土路,道路宽度4米。

玉东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改造以陂耀村为示范模式
陂耀村新农村风貌改造规划面积约3.09平方公里,规划解决的问题:
1、生活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通信、水、电、气配给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卫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设村公所、卫生所、阅览室、灯光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及农贸市场等。
改造生活环境:建筑改造,环境整治。
2、产业问题
产业链:依托花卉基地,形成以花卉产业为主体,完善和补充花卉产业的产业链,同时依托现状环境资源,丰富产业结构。
特色产业:以本地浓厚的宗祠文化为基础,打造品牌农家乐旅游项目。依山适当开发房地业,吸引投资。
产业问题

3、 采用模式:改造+扩建
危房、无人居住的建筑,拆除之后结合村闲置用地重新规划。其中拆除房屋约240栋,新建房屋239栋,多层37栋,总共约461户,每户面积约150平米。
新建房屋分独栋和安置小区(6层)2种方式。
新建村公路宽6米,混凝土路面,总长约4.5公里。
规划农家乐30户。
新建宗祠公园一处,文化娱乐公园一处。
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应用各类高新技术,有效解决污水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
充分尊重历史文脉、传承历史肌理,对现有有保留价值的古居民进行修缮,使其精华得以继续发光。梳理旧建筑的景观界面,重新构筑新的建筑秩序。在古建筑周边新建的建筑物传承其特有的白墙灰瓦、马头墙、花格窗等标志性元素,使其与旧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结合花卉基地的建设,水系的梳理,把点形成线、形成片,形成极富历史蕴味的建筑界面,突出岭南水乡特色风貌。
新村建本着重打造富有地域特征的岭南建筑风格。外墙采用仿青砖到顶、山墙造型多样,大量运用线条流畅的浮雕花的设置,增强了文化内涵。镬耳墙、暗红色花格窗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岭南建筑风格的精华所在,局部采用骑楼形成悬挑阳台形式更是突出地域特色的点睛之笔。
四、在新区建设中突出时代气息和精神。
一个城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发展不应仅仅是对历史的回忆、恢复、仿造,而应该是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既有对历史的延续,更多的应该是对新时代精神的反映,对未来发展的创新和追求,新区建筑注重体量、色彩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建筑造型以现代简约风格为主,强调与周边环境融洽。朴实无华、重点处略施粉彩。建筑用色以淡雅冷色调为主,色彩以浅灰冷色调为主,给人以明快、清晰、洁净的美感。小区住宅群落要求低密度,布局通透,体量尺度宜人。大型公共建筑在大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张扬,突出自己的个性。个别地段考虑设置具有地标性形象的建筑物。如商务大厦、体育中心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文化中心等。
五、结束语
建筑风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没有占统治地位的流派、风格,只有多样风格的并存。历史的传承和创新同样重要。所以笔者认为玉林新区的建筑风貌可以是多元化的,只要处理好各种风格建筑之间的过渡,使其融入整个大环境,在不同中求统一。城市特色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城市的魅力之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要建设好玉林的城市风貌,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深入研究、提高认识、科学引导,“岭南都会”将会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1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