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试析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双刃剑影响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4:52更新时间:2021-03-25 11:18:14 1

  工业文明以来,人们通过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过去短短几百年的时间里,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再到电子计算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人类在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所获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在人类面前,自然界已失去了以往的威力和神秘,无论对人类动用多大的力量、施展怎样的威风,人类总能找到对付他们的办法。人类在自己童年时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此时己经荡然无存,陶醉于控制自然、支配自然的“伟大胜利”之中。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理论上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强化着人们向大自然进军的信心。人们似乎已经完全忽略了自然界本身,很少有人能够正视这种成功的暂时性和局部性,人类给自己埋下了巨大的生态隐患。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为人类造福,又能为人类造孽。它在努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意外地带来了许多灾难,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大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诚如马克思所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丧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①]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为下面几点为:

  第一,科学技术不断地催生出新的物质需求,极大地膨胀着人们的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们使用技术的直接目的是为其个人或小团体创造利润,以满足永无止境的物质需求,使技术由人与自然的**演变成浪费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和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恶魔,必将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估量更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这种损失当时可能没有显现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几代人。就人的肉体状况而言,人所依赖的自然条件是相当苛刻的,一旦自然环境发生哪怕是细微的改变,对人的生存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三,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还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加大环境的承载压力,甚至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第四,克隆技术和转基因工程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更令人堪忧,新物种的出现不仅会改变自然界物种之间的平衡,而且还有可能伴生细菌、病毒并在环境中大量繁殖和逸散,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追求财富,一些科技新成果的性质未经检验就急于投入使用,这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因为检验其作用和性质的周期一般较长,甚至需要反复验证才能确定。

  基于以上认识,当代一些生态主义者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咎于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张通过降低人类实践水平来维持生态平衡,提倡一种所谓“生态中心主义”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要求人们认识生态学规律,学会换位思考,扩展道德共同体的范围,把道德关照的对象从人类扩展到动植物乃至整个地球自然生态系统。

  其实,对科学技术性质和作用分析后就能发现:科学技术之所以会产生负面作用,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由于人类受欲望的支配对科学技术不合理使用产生的。

  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迅速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数方法和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其环境的能力。”意思是说,人们运用科技手段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人类环境宣言》还说:“我们在决定在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害。反之,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和采取比较明智的行动,我们就可能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希望的环境中过着较好的生活。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景是广阔的。”[②]

  人们运用科技手段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最终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

  第一,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认知功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科技事业高歌猛进,向大自然进军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扩展:从太空漫步到克隆绵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然而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却现出了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污染、环境破坏……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们以往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作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自觉意识的生命形式,只有人类能够体察到生态危机并能采取正确应对措施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因此,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在维护其它物种生态权利方面,人类有着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为了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认知功能,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立足于科技进步去实现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技术。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实现人性解放的必要手段,它能促使人类摆脱野蛮、走向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技术是不断进步的,科学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分工越来越精。工业社会的大生产采用的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流程,技术沿着不可循环的“原料――产品――废料”线性模式运行下去,这是一种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流程,它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因为处于该线性末端的所谓废料未被充分利用,仍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只是由于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对其充分利用而已,被当作废料投向环境不仅造成了浪费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我们必须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生态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它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如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对物质、能量实现循环利用或多层分级利用。将生态技术运用于机器大工业生产中可以使进入生产线的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成产品,实现原料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少化。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变过去不可循环的“原料――产品――废料”线性模式为“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模式,对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能源、新资源的研发、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及人造资源都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过去,人们把自然看作可以随意操纵和摆布的机器、当成可以向之无穷无尽索取的原料库和无限容纳工业废弃物的巨大的垃圾箱。这些做法违背了大自然本身的客观规律,远远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当人们在无限增长的需求欲望鼓动下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和破坏性利用时,自然界则向人类施行了严厉的报复――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再也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充而不闻,沿着传统的路径走下去了,而必须依靠科技,加大新能源、新资源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好不可再生资源并力所能及地研制人造资源。运用科技手段,严格控制资源、能源使用,对投入到生产中的物质循环利用,降低废物排放量,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能源枯竭与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总之,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就必须大力发展与生态要求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科学技术,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人造资源,保护非再生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能耗大的各类产业,扶持发展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的新型产业,推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大自然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走进新时代,共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2卷.第3-4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

  [②]万以诚、万岍:《新文明的路标》第1、2-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