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浅议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供给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4:52更新时间:2021-03-29 10:42:52 1

  摘要:气象信息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气象信息服务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在生产中是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是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服务“三农”更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气象信息不仅在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的服务工作中效益显著,而且在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依靠气象科技振兴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三农,作用

  1、当前气象信息产品存在的不足

  1.1信息产品形式单一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雨雪、光照(太阳辐射)、风、湿度、蒸发量、冰(霜)冻等等,这些要素从不同的侧面、非线性地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季节,对外界气象环境变化的敏感度相差很大,在某个关键的季节,某个气象要素值的变化甚至会对动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气象台站公开发布的气象预报信息只包含晴雨、气温和风等3个要素,这与越来越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要求极不相适应,更不能反映种植业类和养殖业类气象信息产品的不同特点。

  1.2信息产品准确性低

  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主要是指预报或预测未来气象变化状况的能力。当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气象专用软件对大气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相似程度和天气预报员的人为订正,而计算机模拟不可能完全反映大气变化的实际状况,人为订正也存在主观随意性,这就决定了气象信息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准确性。尤其在基层气象台站,由于预报区域小、局部小气候反作用明显,预报准确性与天气预报员的工作经验和预报责任心关系最大。

  1.3信息产品针对性不强

  气象信息产品的针对性问题,包括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要使气象信息发挥作用,产品服务内容要有针对性是前提。在品种、时间、空间上过于宽泛的信息产品,都会使产品使用者无所适从。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产品的翻版,缺乏开发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针对性强的农用气象信息产品,产品千篇一律,对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不强,为农业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是不分品种的,也没有针对种植、养殖业不同要求分门别类,削弱了气象信息产品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或指导作用。

  1.4信息产品供给不够及时

  时间性强是气象信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能将气象信息及时传递到使用者手中,再准确的气象信息也是枉然。一些气象灾害,例如雷雨大风、龙卷等,其预警时间较短,将预警信息迅速传递出去是关键。用户若能及早知道突发性灾害天气的影响时间和区域,也许仅仅是提前几分钟得到警报,还能为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争取时间。目前基层气象台站普遍的只是每日定时若干次发布天气预报,即使通过雷达等现代化气象装备监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以报告政府领导为止,没有向公众发布的机制和载体;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播放气象信息都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气象信息产品使用者一旦错过了收听收看时间,就有可能延误或错失避让、防御气象灾害时机。

  2、提高气象信息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

  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气象部门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完善服务机制,完善气象信息传递渠道。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时效和针对性,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积极做好以农业为主的综合信息服务。

  2.1积极扩展服务领域,提供多样化的农村气象信息产品

  气象部门应该本着为农服务的宗旨,建立常设的农业气象服务机构、配备专职的农业气象科技人员,强化农业气象服务领域所需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关系,保持与农村农民和农业管理者的联系,建立定点和定时的联系走访制度,拓宽农业信息获取和收集的渠道,及时掌握当地最新农业发展的趋向和变化特点。对本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既要研究综合天气对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影响,更要分别研究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不同作用。既要开发预报预测产品,也不能偏废气候分析产品。区分种植养殖的比重,区分不同地理区域,针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品种和服务对象,挖掘气象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潜力,不断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和项目。

  2.2依靠科技发展,提高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有明显改善,24小时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0%。但日常的降水预报、气象要素预报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定量预报准确率还较低。因此:一是要依靠气象现代化建设,深入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机理,建立科研业务化和研究型业务的业务体制,开发新一代天气数值预报模式,输出更精细的可适用数值预报产品。二是加强基层气象台站的业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提高天气预报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由经验预报、定性预报上升到客观预报、定量预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逐步提供定点、定时、定量的气象信息产品。三是加强短时和临近天气预报,实时监测天气变化,综合运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做好0~12小时临近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服务,以补救12小时以上短时天气预报的可能失误。

  2.3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针对性

  气象部门要重视农业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预测预警、评估及控制技术,实现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的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和减灾控制。一是完善农业气象观测体系,分别建立种植业类和养殖业类各种作物(养殖动物)新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各品种生育期最适宜和致害农业气象指标,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当地各主要作物发育期业务预报系统,以提醒农业生产者提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躲避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二是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保鲜、储运等方面与环境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力度,开发特色农产品气象保障服务技术,并形成业务能力。三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作物(植物和动物)品种引进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以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

  2.4采用多种渠道,及时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

  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问题,就是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能让气象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去。一是明确气象部门主动传递气象信息的责任,确保气象部门生产气象信息产品的时间频次,改定时预报为连续监测、滚动发布。二是建立完善的政府气象灾害警示系统,全面推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发制度,广播电视、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应该重视气象信息,增加播出次数,实时插播气象灾害信息,稳定播出时间,专人负责,确保气象信息和各种预警信息直接传送到农民手里,提醒农业生产经营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提高气象信息产品质量、针对性及传输时效是气象部门的责任,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产品的作用,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也要承担各自的职责。

  3、发挥气象信息产品作用的主要途径

  3.1.增强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责任意识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作为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主体的气象部门必须坚持以为农业服务为重点,以为农村供给多种多样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产品为责任,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增加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进一步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气象信息产品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好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为此,气象部门要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机构,配备专职的农业气象工作人员,确保农村需要的气象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发挥更重要作用。

  3.2.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产品供给的组织机构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层最重要的组织,他们承担着乡村气象信息员和为广大农民和生产经营者服务的双重职责。现在的村委会已经具备了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能力,村级组织有责任转变观念,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明确村级财务保证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把为农民提供包括气象信息产品在内的各种公共产品服务纳入职责范围加以落实。

  3.3建立高素质的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

  各级乡村组织要确定专(兼)职气象信息员,经过相关的气象知识培训后,负责收集气象信息,并由他们及时通过广播、高音喇叭和黑板报等载体告知当地农民,为村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nongyehuanjingkexuelw/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