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会学论文

高科技新城区人口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0:42更新时间:2021-03-23 13:56:23 1

  高科技新城区人口规模研究

  刘灿华1,蒋涤非2

  (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2.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高科技新城区是高新区发展的“二次创业”阶段,合理的人口规模对于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特殊的情况决定了常用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不适用性。本文拟从影响人口的主要因素出发,量化高新城区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人口规模,为相关规划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科技新城区;人口规模;商业设施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的崛起和发展更是将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将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科技领先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一个正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关键时期,为了迎接新时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同时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应重视对高科技产业的培养,而建设好高新区正是发展高新产业,取得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高新区作为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的重要模式,在我国已经走过了第一次创业阶段,开始过渡到发展阶段,即“二次创业”阶段。在这一高新区发展的特定阶段中,关键需要选择适合我国高新区发展与壮大的途径与战略。新城区战略无疑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关键之举。

  新城区战略,即高科技新城区战略,是以高科技产业为基础支撑,着力完善其作为城市的功能,使区内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高新区成为真正具有人口集聚效应和完整城市功能的新城区。当然,高新区的城市化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按照母城区的模式再造一个外表漂亮的一般行政区,而是要瞄准现代化目标,发展一个既依托母城区又能相对独立发展的新型功能区。

  1、高新区发展现状

  高新区在我国发展虽已有20余年,但一直没有对其人口规模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老一代的高新区往往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出发点,较多地考虑产业规划布局和提高投资环境,而忽视人口集聚能力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建设之初,经济飞速增长,很快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但随着高新区的发展,很多问题也日渐暴露。城边孤岛、交通问题、缺乏城市活力和城市特色等,都严重制约着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今的高新区建设中,人口集聚效应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城区的人口集聚力,提高城市活力,是促进高新区进一步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通过调研我国部分已建成的工业园和新城区,绝大部分都陷入了商业区域难以为续的局面。首先是地气不足,包括从硬件(市政设施、城市环境、人口数量等)到软件的多方面欠缺;其次是人气方面,市民认可度低,发展前景不够明朗,而提高市民对新区的认可度又需要一个逐渐改进的长期过程;再次是商气方面,由于地气和人气不足的原因,商家进驻欲低,商业的本质是盈利,而对于没有相当数量人口保障的区域,商家大多不愿意冒风险进入。

  在现行制度下,高新区日常运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来源是服务行业的税收,而二产经济增长往往以“土地租赁”的形式上交国家,当地城市并不能获得直接收益,商业等第三产业的不足导致目前不少高新区是当地政府“倒贴钱”的形式维持运营,严重影响高新区的发展和稳定。[1]

  综上,在高科技新城区建设之初,由于忽视了具有集聚效应的一定人口规模在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造成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商业设施不容易发展,而因为缺少作为城市主要功能和提高人口集聚能力的商业设施,导致愿意进入城区工作、居住的人也不多,这种情况与新城区开发速度特别快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速度快形成鲜明的反差。以上就是目前很多工业园和新城区的发展陷入人气不足和商业缺失的循环两难处境的原因。

  2、人口规模

  2.1高科技新城区人口构成

  研究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首先应该了解该地区的人口构成情况。高科技新城区的人口构成不同于普通城市和工业区,一般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产业及相关人口,即高新区产业正常运作的必须人口,包括产业职工、高技术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职工家属以及与他们数量相对应的第三产业人员等。高科技新城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进行建设和发展的,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一定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对一定职工数量的需求,而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的区域又相应地会吸引一定数量的第三产业人员的进入。可以看出,高新城区人口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及相关人口,与它的产业发展经济目标是密切相关的。

  2、拆迁人口,高科技新城区出于对用地的需求,往往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区,这就不可避免地侵占了当地农民的土地。通过研究中外对卫星城的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最好的途径应该是对失地农民进行就地安置和安排就业。因此,拆迁人口安置也成为高新城区人口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人口是由区域内的原居住情况以及高新城区的占地面积决定的,拆迁人口规模看通过统计获得。

  3、规划吸引人口,为解决高新区缺乏城市活力等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居住环境、高效率的交通条件等方法,集聚一定量的外来人口,使他们成为高新区人口构成的一部分。

  规划吸引人口是一种动态的调整人口,它的目标是使高科技新城区的总人口规模达到合理、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高科技新城区的规划吸引人口与城区政策、内部环境、对外交通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2]通过对市民的居住意象进行调查,对应调整新区的住房政策、商家投资政策等,并建立与母城的便捷交通条件和优良的居住环境,即可从居民的认可度初步估算规划吸引人口规模。

  2.2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我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常用的人口规模预测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等。

  递推法是在现状人口基数和累年的人口增长率可知的基础上,计算年限内的人口规模,该方法适用于普通城市;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职工人数及带有家属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推算总的人口规模的方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城镇。

  由于高科技新城区往往是建立在城市边缘的一块新兴区域,其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情况不可能以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作为参考依据,且作为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城区,拥有较完整的城市功能和体系,它的人口规模预测也不应类同于工矿城镇以职工为主体的预测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对高科技新城区的基本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和规划。

  把保证城市正常运营和活力所需要人口规模定为城市所需的最小人口规模,影响这个规模的因素很多。我们从各种因素中选择出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获得该人口规模的量化数据,为高新区的在不同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高新城区最低人口规模

  3.1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和新城区不难发现,基础设施是高科技新城区的硬件,直接决定了城区的档次和水平。高标准的高新城区应该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服务业发达、环境优良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因此,首先要重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商业、邮电通讯等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其中,文化教育和邮电通讯可通过政府调制等方式解决,而休闲娱乐和商业等纯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设施,除了高新城区制定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补偿外,区内必须满足一定的消费能力,即人口规模,才能吸引这些企业的进入和投资。

  综合考虑高新区目前所面临的地气、人气、商气不足等问题,最主要表现的就是商气的不足,无法吸引外来人口。从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可以看出,商业的繁华印证了城市的活力与吸引力,商业氛围是激活城市活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对比城市各功能要素对于支撑其发展的人口规模的需求,不难发现商业所需要的支撑人口数量是最具体也是最现实的。

  3.2商业集聚形态

  在巴顿的商业集聚理论中,将集聚的类型分为三种:a、团组块状形态;b、沿街条状形态;c、分散多点形态。将集聚按地理位置分为的三种:A、中心位置;B中间位置;C、外围位置。集聚形态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特定的城市商业布局形态。[3]

  若将集聚形态与地理位置进行两两组合,可以提供一系列商业布局的基本构架。Aa型组合,位于都市中心商业区的团组块状布局,如多条大街交汇形成的商业中心,城市主要交通枢纽的商业群,城市主要旅游景点的商业中心等。Ab型组合,位于都市商业中心的主要商业大街。Ba型组合,城市内地区级或社区级团组型的商业形态。如以影院、剧场或文化设施为中心的商业群。Bb型组合,专营商业街或散布的商业街。Bc型组合,散布在城市中街头巷尾的商店。Ca型组合,大城市外卫星城市的商业中心或郊区购物中心。Cb型组合,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贸易市场,或者是近郊区的商业街。Cc型组合,指郊区的零星小店。

  以上的各种商业基本构架形式,在结合地区实际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的情况下,就可以给出细化的商业布局蓝图。

  3.3人口规模与商业设施

  人口规模对商业业态结构有很大的影响,从商业追求盈利的目标可以看出,不同的商业业态结构要求不同的人口规模与之相适应;只有满足一定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的区域,商家才会有入驻经营的意向和计划;不同的人口规模,商业结构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4]见表1,在人口较少的时候,商业的结构以便利店等小型商业为主,随着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出现了综合超市、大型超市、娱乐场所、社区购物中心、百货和大型购物中心等。

  表1人口规模与商业配置对应关系表

  人口规模 商业配置

  达到2000人 设置便利店、生鲜饰品店、书报亭、医药店、餐饮店等网点

  达到5000人 增设综合超市、服务类店铺(如美容美发、照相冲印、洗衣、家电钟表及日用品维修、影碟影带出租等)等网点

  达到2万人 增加设置中型超市、生鲜肉菜超市、各类专业店(如服装店、医药店、家电店、书店等)等购物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等

  达到10万人 增加设置大型综合超市等

  达到20万人 增加设置大型专业店、社区型购物中心等

  达到50万人 增加设置中心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大型百货商店等购物网点和场所;各类中高档酒楼、宾馆酒店等餐饮住宿网点;大型文体娱乐设施等

  达到100万人 增加设置大型购物中心、高级酒店等

  资料来源: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商业地产研究

  3.4高新城区最低人口规模量化分析

  结合巴顿的商业集聚理论,高科技新城区的商业级别可定义为Ca或Cb型,对应商业设施和规划发展阶段,可确定高新城区发展初期人口须达到2万人,配套设施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发展中期以人口规模达到10万为一个阶段,配套大型综合超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发展成熟期人口规模可控制在20-50万,形成配套设施完善,能够缓解主城区人口、就业和住房压力的城市副中心。

  4、推论和建议

  1)人口规模不足是目前阻碍很多高科技城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才能吸引商业的入驻,而只有当商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进入区域工作和生活。因此,要激活高新城区的人气和商气,首先必须使城区内的人口数量满足商业发展的要求,而高新城区发展的不同阶段也需要有对应的不同措施:

  a、建设初期,可以通过优惠的住房政策等手段,从经济方面提高市民进入城区购房居住的意向度;

  b、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城区绿化面积和居住水平,以高品质的生活条件吸引市民进入城区生活;

  c、国内外经验表明,交通的可达性对居民进入卫星城居住和生活的意向度影响很大,因此,通过修建地铁、城市高速等手段加强高新城区与母城的联系能极大提高市民进入居住的意向度。

  d、通过媒体宣传等方法,提高市民对高新城区的认可度,以达到吸引市民进入居住和工作的目的。

  2)高新城区集聚人口的同时,可通过制定一系列商业经营的优惠政策吸引商家入驻,提升城区商气。

  3)初期重视高新产业发展,稳定高新城区基础,后续建设中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居住区、绿化、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中,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4)在建设过程中给予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医疗卫生设施更多的重视,避免其成为城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参考文献:

  【1】 曹昌谷,宋绍杭.商业容量与建筑规模的探讨.华中建筑.2002年2月

  【2】 李芬,郑珠霞.我国开发区人口发展规律初探.人口学刊.2008年第1期

  【3】 李娟,王大伟,鲁奇.北京新城规划人口预测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8月.

  【4】 徐顽强.新城区战略与高新区发展.中国高新区.2003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ehuixuelw/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