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思想政治论文

职称论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思考[]

发布时间:2014-07-15 15:17:54更新时间:2014-07-15 15:18:36 1

  随着时代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格局、利益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显得更为自主、多变,选择性、差异性的特征明显增强。

  摘 要: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群体。近年来,A高校坚持一般培养和精英塑造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即时应对和长期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原则,形成了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育人模式。

  关键词:职称论文,高校青马工程,培养机制,创新

  一、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能否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直接关系到 “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尤其是高校大学生青年群体,这些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时刻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此,团中央2007 年5 月起发起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 “青马工程”)。这一工程旨在通过理论教育培训和系列创新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使我们在活动中能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将自己塑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A高校“青马工程”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A高校“青马工程”,不难发现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A校能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构建分级培养格局来加大培养范围与培养力度,并建立健全各种体制,确保“青马工程”的顺利实施。尽管现有培养机制中的措施已初有成效,但在具体实施中,目前的机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培训对象选拔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正如上文中所提及,我校在“青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分层化的培养模式,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因而,如何保证规模扩大后的培训效果,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通过扩大大学生骨干培养的覆盖面,的确可以更好地落实“青马工程”。然而,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培训结构进行优化设置,只是一味地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养学员的人数,必然会影响到培养效果,使其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学员选拔、课程设置、师资分配等环节。此外,根据 《纲要》的要求 ,“青马工程” 的重点培养对象应为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然而,在实际运作中,A校在确定学员来源时,大多选择的还是大学生骨干和共青团干部,很少重视青年知识分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够。为此,A校共青团如何调动青年知识分子的参与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加入到“青马工程”的学习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彰显出“青马工程”的原则、本质。

  (二) 培训的环节设计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在A校各组织、学院的培训总结交流会及各级团学代表、青年代表的研讨交流会上得出,认为培养工程形式内容“合理、满意”的学员占 16%,认为“基本合理,但有待改善”的占 40%,认为“不合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活动”的占 30%,认为“不合理,基本没有实践活动”的占 14%。理论学习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内容,但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分析发现 ,自身的学习态度、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习氛围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员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的选项中,选择“学生对理论课程不够重视,认为意义不大”的占28%,选择“教学形式单一 ,激发不了学习热情”的占33%,选择“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创新”的占 25%,选择“学习交流氛围不好”的占 13%,选择“其他”的占1%。

  (三) 培训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方式有待规范化

  目前,由于A校“青马工程”主要采用“集中理论培训”与“自主实践创新” 两个环节相结合的方式。所以,在对学员培训效果考核时,由于后者考核难度较大,一般都只评价学员集中培训阶段的学习情况,往往造成培训学员“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创新”的不良现象。虽然在“青马工程”的课程设置时,针对如何提升学生骨干的思想素养、政治品质、眼光眼界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改进,对于学生干部的培训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和提升。但缺少后续对“自主实践创新”环节的评价考核,将严重制约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

  三、推进A校“ 青马工程”深入实施的创新建议

  (一)深化分级培养效果,重视梯队化培养

  充分发挥分级培养的实施效果, 重视人才库的建立,增设中级培训班。强化分类,重点选拔一批青年知识分子进入种子人才库。在不同级别的培养班中,针对学员特点设置培养课程,初级班偏重于理论政策的大课式学习及参观交流学习活动,中高级班则增加理论自学比例和挂职实践、课题调研等环节,充分发挥高级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理论品质。同时,在分级培养时,梯队化的建设思想要一直贯彻于始末。第一级为育优培养考察;第二级为选优培养考察;第三级为推优培养考察。这三个层级在考察内容和标准方面各有侧重,呈现出逐步深化和提升的梯度过程,强调运用评价考核机制对人才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优化设计。

  (二)创新学员培养形式,发挥新媒体功能

  可以加强“导师制”的推进。聘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组成的导师队伍,帮助学员树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同时,由他们指导高级班学员带着课题进行社会实践,将促进学员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广泛接触社会,培养提高其表达和思考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阵地,开展独具特色的线上活动,并与线下活动形成同步互动,建设相应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向学员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系统培训和体验交流,为学员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自由开放的平台,便于学员们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优化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全面化评价

  要注重将考核体系从重理论学习转向评价学员的综合水平。可以引入综合评分方法来对学员的培训成效进行考核,对综合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活动创办、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等各项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学员最终的成绩。可以引进社会力量和同伴力量。运用社会观察评论机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学员综合表现进行考评,帮助学员及时改进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方法;运用学员互评制度,考察学员是否“德才兼备”;建立优秀学员激励机制, 及时表扬、宣传优秀学生骨干的先进事迹,并加大对优秀典型的选拔、表彰和培养力度。保证这三方面机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一方面,在校园内,根据组织要求和自己的需求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到社会中去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巩固、内化、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杰.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相关思考[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1).

  [2]金亚红. 基于黑箱理论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效考察机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1).

  [3]徐成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

  [4]王向阳,詹灵杰.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内涵的方法探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0ZDB3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E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与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C015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41739.html